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对食品检测工作和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6000多家食品检测实验室,其中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涉及食品检测的实验室约为1200多家,占实验室总数的近1/3,因此,规范食品检测实验室认可工作和提高认可质量不仅是提高实验室认可水平、有效规避和降低认可风险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组织起草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6个系列国家标准于2007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了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组织的审定,得到专家高度评价。本次审定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14个单位的17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用不确定度概念,取代传统的误差评定,并颁布了相应的评定标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按ISO/lEC170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时,也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无损检测是实验室认可的一个重要领域,广泛应用在建筑、结构、特种设备等实验室检测活动中。为满足对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的需要,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颁布了CNAL/AC10:200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实验室的应用说明》。亚太地区/国际实验室间互认协议的签署,使CNAL的认可得到广泛的承认。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9日,我国首家白酒生产企业实验室——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白酒)检测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会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王凤清向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白酒)检测实验室颁发了认可证书。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长肖建华宣读了认可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认证认可》2007,(8):12-15
截至2007年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100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1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291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727个,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420194张;累计认可实验室2900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458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认证认可》2009,(7):14-19
从大质量概念的组织、系统和特性出发,宏观质量管理要求认证认可的政府监管有关机构(包括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质检系统地方两局)、认证机构、被认证组织和最终顾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共同参与完成认证认可工作;应从整个认证认可的系统出发,关注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质检系统地方两局、认证机构、被认证组织和最终顾客之间的接口,解决好衔接问题,使全局获得最优。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来,我国实验室认可数量以每年平均700多家的速度递增,认可范围也已扩展至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本文仅以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以下简称CIQ实验室)为例,对保证实验室认可有效性、提升实验室认可质量、坚持科学合理的认可增长率等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及解决方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认证认可》2008,(2):28-31
截至2007年12月31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272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32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11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900个,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493221张;累计认可实验室3044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576家、校准实验室426家、医学实验室11家、生物安全实验室16家、标准物质生产者3家、  相似文献   

10.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食品企业和餐饮业HACCP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和《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研究》,2005年12月21日在北京分别通过了由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0年0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十四个领域的4402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4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43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904个;累计认可实验室4081家,其中检测实验室3471家、校准实验室508家、医学实验室52家、生物安全实验室26家、标准物质生产者4家、能力验证提供者20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97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认证认可》2009,(8):10-13
截至2009年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十四个领域的3942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4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32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8155个;累计认可实验室3677家,其中检测实验室3102家、校准实验室491家、医学实验室38家、生物安全实验室27家、标准物质生产者3家、能力验证提供者16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41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认证认可》2010,(2):22-25
截至2009年12月31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4153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3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37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8108个;累计认可实验室3866家,其中检测实验室3278家、校准实验室497家、医学实验室46家、生物安全实验室27家、标准物质生产者3家、能力验证提供者15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64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认证认可》2007,(2):36-39
截至2006年12月31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14个认可领域的2962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0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292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633个,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398557张;累计认可实验室2771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348家、校准实验室393家、医学实验室8家、生物安全实验室8家、标准物质生产者2家、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12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71家。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12年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5534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8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419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8635个;累计认可实验室5062家,其中检测实验室4299家、校准实验室606家、医学实验室98、生物安全实验室32家、标准物质生产者6家、能力验证提供者21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344家。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08年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513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7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17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859个;累计认可实验室3283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751家、校准实验室475家、医学实验室22家、生物安全实验室19家、标准物质生产者3家、能力验证提供者13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03家。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认可是国际通行的主要对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和正式承认的制度。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不仅有利于我国对实验室评价工作的统一管理,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保证检测和校准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更好地为  相似文献   

18.
CNAS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年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认证认可》2009,(2):16-19
截至2008年12月31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792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2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25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8100个;累计认可实验室3548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987家、校准实验室491家、医学实验室31家、生物安全实验室23家、标准物质生产者3家、能力验证提供者13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22家。  相似文献   

19.
日前,首批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能源之星”(EnergyStar)检测实验室成功获得美国环保署(EPA)注册。此举将有效利用我国实验室认可资源,降低贸易往来成本,同时推动我国实验室出具的检测结果得到更广泛的国际承认。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认证认可》2011,(8):11-14
截至2011年0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4939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5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81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84634个;累计认可实验室4506家,其中检测实验室3799家、校准实验室570家、医学实验室82家、生物安全实验室29家、标准物质生产者5家、能力验证提供者21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308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