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初期喷油速率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各类喷油速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柱塞泄流与电磁阀控制相结合调节初期喷油速率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喷油速率控制的匹配试验,研究了泄流槽尺寸、转速和喷油定时等对喷油速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时间控制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中对初期喷油速率以及高速小油量的控制方面具有实际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对燃油喷射性能的要求及喷油系统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该研究从提高喷射压力,喷油速率控制和喷油定时几个方面,介绍了柴油机对喷油系统性能的要求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共轨液压式电控喷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验装置,并对该系统的燃油喷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喷油喷射特性和工作可靠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共轨液压式电控喷油系统能对循环喷油量、喷射压力、喷油定时以及喷油速率实现柔性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在仿真软件中建立喷油器和发动机的耦合模型。在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可信性的前提下,对喷射系统进行变参数研究,并分析各个参数对喷油规律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压控制容积的大小及控制容积进回油孔径的大小会影响喷油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的喷油速率;电磁阀铁芯质量超过10g时针阀落座明显延后;弹簧预紧力由50N增加到100N时,喷油器的初期喷射速率降低了35%左右,喷射时刻也滞后约2~3°CA;磁场力由70N增加到130N时,初期放热速率增加2倍左右,喷射时刻也提前约2°CA;喷孔的孔数和孔径存在最佳匹配关系,匹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喷孔的流量系数,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直喷柴油机喷油速率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预喷射及两种较小初始喷油速率的喷油模型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发现初始油速率比小孔油嘴对NOx排放的影响更大,而后期喷油速率的增加是影响烟度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AMESim软件建立了喷油速率可调的超高压共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相同喷油量条件下喷油率的变化特点。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单缸柴油机模型,将不同喷油率导入柴油机的燃烧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喷油率对柴油机缸内压力、缸内温度、放热率、NO_x排放、碳烟排放及输出转矩和油耗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靴形喷油速率匹配合适的喷油提前角可优化柴油机的综合性能。搭建了超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开展了不同喷油速率的喷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油量条件下的高压共轨喷射相比,柴油机实施变喷油速率超高压喷射可获得更优异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动力输出提高了5%,燃油消耗量下降了6%,碳烟排放降低,但NO_x排放升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共轨柴油机喷射系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能很好地满足高压喷射和对喷油定时和喷油速率的柔性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柴油机排放和噪声,改善燃油经济性,提高动力性和可靠性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喷油速率是降低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压喷射结合小喷孔直径可以减少NO_x与碳烟的排放。本文研究了预喷射及两种较小初始喷油速率的喷油模型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发现初始喷油速率比小喷孔油嘴对NO_x排放的影响更大,而后期喷油速率的增加是影响烟度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变喷油速率形态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双胞胎泵实现喷油速率形态调节的新方法,除了介绍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外,还给出了某些感兴趣的试验结果。喷油规律测试和柴油机台架初步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起到调节喷油速率形态的作用,在控制直喷单缸柴油机工作粗暴性和降低NO_x排放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带双弹簧喷油器燃油系统的喷射特性.通过HYDSIM液力模拟计算,对带单弹簧和双弹簧两种喷油系统的喷油提前角、喷油持续时间、平均喷射压力和喷油速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双弹簧喷油器能实现先缓后急的燃油喷射,获得⊿型的理想喷油规律.针对两个实际喷油系统中出现二次喷射,提出了消除二次喷射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汽油进气管喷射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别介绍了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以及中央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简要介绍了系统中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可视化手段研究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为一台可视化缸内直喷气体机开发了高压燃气喷射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上位机软件、下位机喷射控制板及燃气喷射阀等部分。开发了喷射控制板的硬件电路及软件程序,并通过试验对燃气喷射阀的控制进行了优化。在可视化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满足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3.
喷射方式对直喷汽油分层燃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快速压缩装置进行了喷射方式对直喷汽油分层燃烧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当量比小于 0 .5时 ,快速燃烧期保持相同的数值而与喷射方式无关 ;在当量比大于 0 .5时 ,单点喷射方式比双点喷射方式具有较长的快速燃烧期。双点喷射方式的后燃期随当量比的增加而缩短 ,而单点喷射方式的后燃期随当量比的增加而增长。双点喷射方式的燃烧持续期基本上保持一稳定值而不随当量比的改变而变化 ,单点喷射方式下较长燃烧持续期出现在大当量比区域。双点喷射方式由于燃烧持续期短和放热速率快而呈现高的压力升高值。CO在当量比小于 0 .8时具有很低的数值 ,而在当量比大于 0 .8时因强充量分层则随当量比的增加而急速上升。三种喷射方式下碳氢随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双点喷射和单点喷射的 NOx 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 0 .6~0 .7和 0 .3~ 0 .5区域处。在当量比小于 0 .8时 ,CO2 不受喷射方式的影响。燃烧效率在当量比 0 .15~ 0 .90范围内均达到 0 .9以上而基本上不随喷射方式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喷油装置是柴油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为了满足不同的要求,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到现在就无不时刻在进行着技术变革,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柴油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喷油装置已具备许多先进功能,如喷油定时可控、喷油速率可控等等。本文主要回顾了喷油装置的过去,概述了喷油装置的现在和喷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注入信号频率对发电机注入式接地保护测量灵敏度、测量误差方面和保护注入功率的影响,得到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外加注入源频率的最佳选择范围,提升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的测量精度.通过MATLAB/SIMULINK模块仿真计算分析说明了采用电流判据的局限性,并得出注入信号的最佳选择范围.结果表明:注入信号的最佳选择范围低频区间为10~30Hz,高频区间为70~80Hz.  相似文献   

16.
缸内双直喷系统压燃式发动机燃用甲醇和乙醇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喷射系统的压燃式发动机中,用一个喷射器喷射乙醇或甲醇作为主要燃料,另一个喷射器喷射作为引燃着火源的柴油,开展了负荷特性下的性能和排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下,燃用乙醇的发动机比燃用甲醇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要好,但其NOx烟度、THC和CO的排放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直喷式柴油机压缩比和供油提前角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VL BOOST性能预测软件对4100型直喷式柴油机建立起工作过程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总功率试验,通过对计算与试验所得的发动机速度特性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具体分析了压缩比和供油提前角等主要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压缩比和供油提前角.根据优化后的压缩比和供油提前角对原机进行调整和试验,并对改进前后柴油机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柴油机比油耗比原机稍高一些,但动力性有所提高,排放明显降低,达到了开发低排放柴油机的目的,减少了开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8.
电子控制是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实现柔性喷射过程控制的有效途径。喷射定时对发动机的排放和经济性都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机械式供油系统无法兼顾对每一工况的定时优化,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能对喷射定时进行全工况自由调节。新型脉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射定时需要根据输油泵的供油凸轮型线、不同工况、油量、压力、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要求进行优化匹配。本文以电控直列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喷射控制理论分析为基础,根据喷射系统应用的实际条件进行了大量试验,为新型电控燃油定时的优化和匹配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相似文献   

19.
确定喷射压力与喷射率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民  初纶孔 《内燃机学报》1991,9(4):307-314
本文建立了一种计算喷射压力(油嘴蓄压腔压力)和喷射率的新方法,主要特点是无需已知喷孔处的流通特性(如流量系数等),而是通过实测的油管两端压力和针阀升程就可以计算出喷射压力和喷射率。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在计算中考虑了牵连速度和音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处理残余空泡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喷油率形状可变的增压式压电共轨喷射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的低排放与经济性是相互矛盾的,为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必须进一步采取机内净化措施降低柴油机的原始排放和燃油耗,其中燃油喷射系统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osch公司正在研制的一种增压式压电共轨喷射系统(APCRS),不但能以较低的共轨压力获得比一般共轨系统高得多的喷油压力,而且除能进行多次预喷射和后喷射外,还能使主喷射的喷油率形状从矩形变化到斜坡形直至靴形,与柴油机的运转工况达到最佳的匹配,在宽广的发动机特性曲线范围内显示出明显降低排放和燃油耗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