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适于作A-CDMA系统扩频码的混沌序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用分段线性化映射和不可逆变换来产生A-CDMA的混沌扩频码的理论。理论分析表明,该混沌序列具有较理想的A-CDMA扩频码性能。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际应用中的有限精度效应和处理增益长度给混沌扩频码性能带来的影响,得出了混沌扩频序列的性能略比m序列好,以及符合A-CDMA要求的混沌扩频序列数多于对应的m序列扩频码数的结论,证实了这类混沌序列作为A-CDMA扩频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Z4 序列的平衡特性 ;然后详细讨论了Z4码四相扩频序列的广义奇相关的分布 ;并就相关峰值和相关均方值等相关特性 ,通过计算机仿真 ,将Z4码四相扩频序列与其它四相扩频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Z4码四相扩频序列具有优良的相关特性 ,可作为DS/CDMA四相扩频序列的侯选。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Z4-序列的平衡特性;然后详细讨论了Z4码四相扩频序列的广义奇相关的分布;并就相关峰值和相关均方值等相关特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将Z4码四相扩频序列与其它四相扩频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4码四相扩频序列具有优良的相关特性,可作为DS/CDMA四相扩频序列的候选。  相似文献   

4.
扩频码序列的改进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扩频序列的选择问题,分析了一种新的扩频码序列,即改进的m序列与Walsh序列的复合序列,介绍了该序列的实现方法.通过计算机大量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该序列是一种相关性能优良的扩频码.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扩频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研究相空间混沌信号产生混沌序列扩频码对扩频系统误码率的影响。测试不同混沌序列的李雅普诺夫指数验证混沌系统,将统计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作为刻画扩频码序列性能的重要指标,测试并分析各扩频序列的统计相关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获取各扩频码的误码率,并将其误码率与对应统计相关特性作对比揭示其内在关联性。仿真实验表明相空间混沌信号所产生扩频码序列比经典Logistic映射所产生扩频码序列能获得更低的误码率,尤其是空时混沌信号所产生混沌序列更有利于扩频通信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相关特性的扩频码对扩频通信误码率的影响,将统计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作为刻画扩频码序列性能的重要指标,测试并分析作为扩频码的不同扩频序列的统计相关特性。通过实验仿真获取不同扩频码的误码率,将不同扩频码的误码率与其统计相关特性相对比并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仿真实验表明混沌扩频码比经典扩频码能获得更低的误码率,尤其是第二种对偶改进Logistic映射所产生的扩频码更有利于扩频通信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扩频码同步技术对硬件的依赖,提高水声通信机的性能,对传统直接序列扩频码同步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扩频码同步技术包括码捕获和码跟踪两个阶段,在码捕获阶段,采用双倍补零法扩展接收信号与接收机本地扩频码序列,使两者满足基二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的要求;在控制逻辑部分采用蓄水池抽样算法来确定范围内载波频偏值的计算顺序,无需按照固定顺序遍历范围内的载波频偏值,从而减少了计算量。在码跟踪阶段,采用了全时间超前-滞后非相干相关同步跟踪回路,采用双Δ值延迟锁相环的设计,扩大了跟踪范围,降低了失锁概率。最后基于DSP平台实现了直接序列扩频水声通信系统,该系统通过了水箱实验环境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混沌序列具有相关性好、数目众多等特点,很适合作为DS-CDMA系统中的扩频码.文中对基于完全伸展的分段线性映射进行了设计,得到了自相关函数为符号交替、负指数衰减的混沌二值序列,理论分析表明该序列相对于独立同分布的纯随机序列可以提高15.5%的系统容量.在mathb中将这种序列作为异步DS-CDMA的扩频码进行系统误码率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这种序列非常适合做扩频码.  相似文献   

9.
混沌序列因其码组丰富、抗截获能力强等优点,常作为扩频码。单一混沌映射在平衡特性和随机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混沌序列。将改进型Logistic映射与Chebyshev映射结合起来组成双混沌系统,在分析这种双混沌序列的相关性能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混合混沌序列具有更好的伪随机特性,能改善系统性能,可代替单一的混沌序列作为扩频码。  相似文献   

10.
一种准正交混合扩频通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扩频通信频带利用率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准正交混合扩频通信算法及其实现方案.该算法利用扩频码码极性特点在同相支路上进行BPS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传输,利用扩频码码相位特点在正交支路进行M元扩频传输.系统通过同相支路扩频码提取扩频码起始位置,继而利用两支路扩频码互补特点获取载波信息.系统实现不需要额外提供同步信息,系统的扩频码码集仅由一条扩频码在限定相位区条件下通过循环移位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CDMA系统中使用的扩频码的相关特性直接影响系统抑制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的能力,而传统扩频码不能同时具有理想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于是拥有理想相关特性的互补码被引入CDMA系统。文献中已提出的互补码为了保证理想相关特性,使得系统用户容量受到子码个数限制。为了提高用户容量,作者受平衡四相扩频调制方案启发,提出了偶位移互补码,并给出了构造方法。偶位移互补码可支持用户个数突破了子码个数的限制,达到了子码个数的二倍。同时,在平衡四相扩频调制方案帮助下,偶位移互补码仍然能拥有理想相关特性。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偶位移互补码的CDMA系统能够有效的抑制系统中的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异步CDMA系统中码间干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仅从直接扩频序列着手很难减小多址干扰,提出了DS/FH混合方式的解决方案,其主要思想是合理设计双曲线跳频序列以减小直接扩频序列码间的击中率,从而减小码间干扰。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的信号峰平功率比(PAPR), 研究了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对下行链路PAPR的影响. 推导了使用OVSF码的CDMA系统下行链路信号瞬时功率表达式,分析了OVSF码构成的最大游程长度不小于8的组合码个数对信号PAPR的影响.归纳出组合码最大游程长度与OVSF码下标之间的关系,导出构成最大游程长度不小于8的组合码的码长条件及下标条件.根据3GPP2标准的cdma2000 1x物理层参数, 对不同的OVSF码集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信号PAPR随最大游程长度不小于8的组合码个数增加而增大, 该规律为CDMA系统中低PAPR的OVSF码分配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CDMA系统中反向链路卷积编码器的原理;介绍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IS-95CDMA系统中反向链路卷积编码器的方法,并给出了在MAX+PLUSII软件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多径衰落下基于多码检测的多天线CDMA信道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LS码和Walsh码多天线CDMA系统在干扰方差已知和干扰方差未知两种情况下的容量,给出了理论分析。理论和仿真结果符合表明:使用LS码的系统容量远远大于基于使用Walsh码的CDMA系统;干扰方差对LS码系统没有任何影响,容量与信噪比呈线性关系;而对于传统CDMA系统,干扰方差未知要损失一定的容量,并且在信噪比大于18dB的时候有平台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窄带信号被乘以叫作扩频信号的宽带信号。扩频信号是一个伪随机代码序列,此码片速率比消息数据速率高若干数量级。随着民用通信步入移动通信年代,CDMA由于功率谱密度低、安全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迎合了当今移动通信的需求。在北美洲,CDMA已经被采纳作为数字语言通信的一种方法,这种数字蜂窝系统由高通公司提出和研究,并被电信业协会(TIA)作为标准,即IS-95标准。该文以IS-95前向业务信道为例,为CDMA信号的解调过程提供了初步的框架,并给出了解调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Gold系列码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扩频通信中常用的m序列和Gold序列码产生的方法原理和性质.在System View环境下对Gold码的生成和频谱以及自相关特性等进行仿真分析.将Gold码和m序列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old码保密性好而且序列的个数很多,适合用作码分多址通信中的地址码.  相似文献   

18.
结合CDMA中的多载波技术,介绍了无线通信中的正交全补码编码原理,给出了基于正交全补码的多载波CDMA系统特点,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正交全补码具有更好的性能。文章追踪了CDMA系统编码领域的最新动态,并在最后给出了正交全补码的CDMA系统的多径信号接收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与现有码分多址(CDMA)多天线系统的兼容,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混合载波CDMA多天线系统。本系统在某阶分数傅立叶变换域上采用CDMA技术对发送信号进行序列扩展,对扩展后的信号进行空时分组编码后将信号映射到对应的天线端口上去。通过选择特定的参数,本系统可以转换为单载波或多载波CDMA多天线系统。同时,本系统与现有的单载波和多载波系统相比,信号能量分布更为均匀,从而可以有效地抵抗信道衰落,取得更优的系统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