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土保持措施对滦河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潘家口水库及上游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和滦河上游承德市的水土保持情况的整理和相关性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探索了水土流失治理对流域生态、径流泥沙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流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下游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断流和洪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汾河水库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泥沙与径流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汾河水库上游八年治理情况,进行治理前后泥沙及径流变化分析。泥沙分析中采用水文法、水保法.减沙率在42.6%~47.0%。径流变化中采用水文法,减水率为19.6%~20.5%.并就水保措施作物生长果实及林木蒸腾耗水量估算水保减水进行验证。结论如下:水保治理减水比减沙影响小,但水资源平衡分析中,水保用水不可忽视。覆盖较好的或具有整地工程的植被和梯田能增加土壤入渗,被作物生长吸收,对下游是减水并不增水。淤地坝、滩地减沙占总减沙量的65%、减水仅占总减水量的11%;梯田、植被减沙占总减沙量的35%、减水占总减水量的89%。  相似文献   

4.
大中流域长系列径流泥沙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治理与尺度对黄土地区产流模式的影响,将径流成份分为地面径流和地面以下径流,分别用超渗产流理论和地下水线性水库演算法加以模拟计算。通过坡面土壤颗粒的受力分析,运用泥沙运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导出坡面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从而建立了适用于长系列大中流域的产流产沙物理概念模型。率定后的模型应用于中大尺度的大理河流域水沙计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分析红河流域的河流输沙量及其演变规律,对照径流量变化,分析流域内水沙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现流域内土壤侵蚀面积比重大,重点区域为红河干流上段、元江和蛮耗站区间,布固江上段、盘龙河上段,涉及南涧、双柏、红河、墨江、元江、石屏等10多个县。提出了维护红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要加强的基础内容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扩大植被建设面积,加强泥沙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泥沙的演变规律。针对流域内特有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提出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利水保措施对入黄泥沙,径流影响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雪娜 《人民黄河》1994,17(5):33-35,42
  相似文献   

7.
以滦河流域5个气象站1957 -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4个水文站1956-2000年的天然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 - 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累计距平法、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以及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气象站点的年均气温都表现出显著上升趋势,Kendall倾向度为0.28 ~0.43℃/10a;年日照时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Kendall倾向度为3.32~8.21 h/a;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夏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最为显著;相对湿度除承德气象站有显著增大趋势外,其他站点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乐亭站达到显著下降水平;径流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潘家口水库水文站年入库径流量的Kendall倾向度为-1799万m3/a.  相似文献   

8.
根据滦河流域滦县站1950年-200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逐日流量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滦河流域径流的年际、代际、年内变化特征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并对滦河流域降水变化做了相应分析,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滦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代际变化明显,1950年-1979年基本处于丰水期阶段,1980年后基本处于枯水期阶段;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月-9月,几乎占全年的66.2%。滦河流域径流有显著的递减趋势,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不同,1959年-1968年,降水和人类活动均对径流的增加做出了贡献;1969年-2009年,人类活动是该时期滦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为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高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水荒和洪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SWAT模型对滦河流域进行了天然径流模拟,以承德、三道河子和滦县3个水文站的还原径流量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基于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滦县水文站率定期与验证期月径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确定性效率系数均在0.90以上,相对误差控制在5.00%左右,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与1985年相比,200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林地面积减少与耕地、草地面积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加了2.91%,而年内降水量的增加则强化了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清涧河流域水土保持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及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了水土保持使该流域产洪次数减少、地表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减小、流域产流起始时间滞后,径流持续时间缩短,洪峰流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进展及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维勤 《中国水利》2012,(20):57-59
黄河流域通过60多年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基本摸清了水土流失情况,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开展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制定了监测规划、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使用程度,归纳出数据类型单一、共享机制不畅、缺乏开发加工、评价研究滞后、缺乏相应规范等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长期稳定连续共享的监测体系,加强水土流失数学模型研发,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及技术水平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是黄河水、沙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本文对第三期黄河水土保持科研基金项目第三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合分析了现有水沙评价模型和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机制的影响,遴选了用于研究的水沙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代统计学中的变点分析法、历时曲线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对黄河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1952-2000年降水、径流和泥沙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河龙区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4.5mm,径流量53.3×108m3,输沙量7.2×108t。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区间面平均降雨量并未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而径流和输沙量均发生了显著性趋势性减少,但在这种趋势性减少过程中,上世纪90年代则表现出微弱增加。与前期相比,在消除降雨量影响后,区间径流量降低幅度一般在20%-30%,而输沙量在低频率部分(相当于汛期)减小幅度达40%,高频部分(相当于非汛期)有所增加。根据建立的区间面平均降雨量与径流量及输沙量关系分析,黄河河龙区间因人类活动的直接作用使区间径流量年均减少18.8×108m3,输沙量年均减少3.7×108t。与前期相比,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是区间径流和泥沙减少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尼洋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洋河流域是西藏林芝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为合理发挥流域资源优势,推动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支撑藏中和林芝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总结了尼洋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阐述了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及综合治理方向,提出了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本思路是借鉴黄河已开展的水权转让理念,在政府引导下,由工业企业投资黄河流域多沙粗沙来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达到减少入黄泥沙的目标,从而置换出部分水量给工业企业。从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是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水资源已成为能源基地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支流入黄水沙量已呈急剧减少趋势、粗沙集中来源区坝系建设为水沙综合利用奠定基础等四方面,提出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的必要性,对水土保持水沙置换模式和置换对象、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可置换水量、水土保持水沙置换期限、水土保持水沙置换费用和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监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涧河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清涧河流域不同年代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人手,以蓄水拦沙效益为研究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问题。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蓄水拦沙效益是密切相关的,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中应占有合理比重,坡面治理措施配置中需进一步加大封禁治理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径流变化特别是水土保持措施对陕北秃尾河径流的调节效果,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该流域实测资料,利用成因分割法等方法对秃尾河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计算出水土保持措施径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秃尾河流域径流量相对减少,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效益显著。可为更好地维护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黄河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以及科学合理调配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仓  程冬兵 《人民长江》2020,51(1):120-123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30多年治理与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老问题和新要求的双重挑战,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在系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同时针对老问题和新要求,提出了几条建议和展望:系统开展全流域"硬骨头"摸排工作,针对性启动专项技术攻关研究,弄清全流域及重要支流水土保持率,以及研究长江流域"减量、降级、增效"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与对策。以期为指导未来一段时间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