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年制订单式软件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开发专业人才总量缺乏、人才质量不适应市场需要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未来5年到10年中软件开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人,而且IT教育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我们不单单要加快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改革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何将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先进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为此,本刊约请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畅博士围绕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与读者共同探讨职教领域中的订单式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是2015年新增的高职专业,旨在培养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人才。针对各高职院校专业开设缺乏标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贴合度不够、教学内容不规范等问题,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质量保证、质量评价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职业能力是高职类软件学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找到一种适合高职院校软件学院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至关重要。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软件开发和人才培养经验,阐述CMMI模型和高职类3年人才迭代培养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CMMI3级模型的高职类软件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指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当前社会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趋势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指出高校作为体育人才的主要培养单位急需建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针对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仿真研究缺少实证研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模型,以河南省2002年至2012年的体育专业学生招生就业状况数据、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等信息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仿真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人才培养过程,模型仿真结果通过了有效性检验,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远不能与人口数量需要匹配、课程设置存在一定误区、毕业生就业去向呈多元化趋势等原因造成仿真模型的灵敏度不高,模型的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马文慧 《网友世界》2014,(23):116-117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已成为各高校中文系的人才培养中的重点思考方向。本文对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存在的问题作了浅要的分析与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培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专业是今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新增的专业.为推进高等职业学校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人才培养工作,通过面向全国部分相关行业、企业、高等职业学校开展调研和结果分析,较好了解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现状和供需结构,厘清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明晰专业建设目标和内容,为开展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对建筑行业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出发,摸索一套适合于应用型 高级土木工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沈阳工业大学构建的土木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理地制 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和建立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证措施,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已取得了初 步成效,实现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通过拓展土木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分析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旨在为地方院校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土建类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务本科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该专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为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而产生的。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国际商务人才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手段,为同类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软件开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一批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维护,网络组建与维护管理等专业工作的实践性人才,以便满足信息时代对新型人才的现实要求。为此,高职软件开发专业教师也应围绕新型的人才教育目标重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以便科学地诊断该专业的现实教学质量。该文通过反思本校软件开发专业教学评价的现有问题,由此分析重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重庆移通学院通过树立培养“人工智能+X”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理念,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人工智能多元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构架,注重与企业深度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驱动,不断完善知识更新体系。重庆移通学院对“人工智能+X”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1.
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逆向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而课程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文章提出一种以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人才职业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到课程设计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逆向设计思路,同时对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笔记本电脑产业界急需的EC/BIOS(嵌入式控制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软件开发人才,提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EC/BIOS软件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业界的要求确立EC/BIOS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实现EC/BIOS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群和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EC/BIOS软件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说明该课程体系通过在卓越工程师项目中的试点,可进一步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冶金行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在分析冶金行业软件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冶金行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冶金行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 《福建电脑》2008,24(12):21-21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各应用型大学普遍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创新人才,是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环节较为薄弱,无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树立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观念,优化完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人才课程,壮大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以及构建“校企合作”机制等几方面,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部分。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测试环节,通过应用分析可知,此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将其应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杨强  李忠 《福建电脑》2014,(12):72-74
针对当前地方院校在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软件人才培养目标、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讨论了校企合作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学科竞赛和课外科研活动为平台,促进学生软件开发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最后汇报了宜宾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7.
宋春晖 《软件》2014,(1):129-130
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软件开发急需的Java人才的培养与较为流行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对Java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更是迎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大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向特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运用范畴越来越宽,对企业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培养了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本文浅析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下企业,就是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将企业的市场化需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付卉 《网友世界》2014,(12):51-51
高等职业教育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了技术性人才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本文主要针对了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