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花刺参粘多糖对家兔动脉损伤后血脂、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3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 ,髂动脉损伤术 6周处死全部家兔取血及受损动脉 ,检测各组家兔的血清脂质浓度 ,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动脉形态学改变 ,图像分析测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原位杂交检测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表达。结果 :花刺参组血清总胆固醇 (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5 ) ;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动脉内膜厚度、内膜 /中膜厚度比及PDGF及TGF β1的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 (P<0 .0 1) ;花刺参组与辛伐他汀组各项参数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花刺参粘多糖能有效的调整血脂 ,减轻家兔髂动脉损伤血管内膜厚度和管腔狭窄 ,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复方花刺参粘多糖对成形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及生物化学技术观察血管成形术后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及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血管成形术后4周,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成形术段内膜厚度明显高于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管腔狭窄度明显高于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成形段血管平滑肌细胞胞体肥大而致密,核明显增大,胞浆内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游离核糖体增多,细胞内肌丝含量减少,呈“合成型”改变,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胞体及核相对较小,胞浆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较少,而肌丝含量相对较多,细胞分化程度较好,呈“收缩型”改变。扫描电镜观察,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联接破坏,有大量血小板和血液中沉积的蛋白颗粒粘附,花刺参组和辛伐他汀组多数血管内皮细胞排列趋于正常,细胞联接方式亦有所恢复,只有极少数血小板附着。提示复方花刺参粘多糖具有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生和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花刺参粘多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花刺参粘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花刺参粘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胞粘附实验方法,观察花刺参粘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及单核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增强,花刺参粘多糖(1.5~6.0 g/L)可从蛋白和mRNA水平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其表达,流式细胞分析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荧光强度由176.4±3.5减少到80.7±1.9(P<0.01),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荧光强度由92.2±2.9减少到58.3±2.1(P<0.0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发现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相对光密度值由0.61±0.03减少到0.41±0.04(P<0.01),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相对光密度值由0.41±0.01减少到0.30±0.03(P<0.05);粘附实验发现花刺参粘多糖可减少单核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粘附,光密度值由0.467±0.062减少到0.256±0.029(P<0.05)。结论花刺参粘多糖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粘附和聚集,这可能对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花刺参粘多糖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探讨花刺参粘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组织块贴片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流式细胞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术、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后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花刺参粘多糖则呈浓度依赖性地逆转此作用,光密度值由0.406±0.003减少到0.187±0.017(P<0.01),G0/G1期细胞比例由77.4%±5.7%增加到88.1%±5.3%(P<0.05),细胞凋亡率由8.6%±2.3%增加到22.6%±2.3%(P<0.05),凋亡细胞比例由2.7%±0.4%增加到10.1%±0.9%(P<0.01)。结论花刺参粘多糖可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这可能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防止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环氧合酶2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探讨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对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环氧合酶2mRNA的表达。结果球囊损伤后,1周可观察到内膜增生,2周时增生明显,4周时继续增生。中膜各时段均未见明显变化,内膜中膜面积比随时间逐步增长,分别为0.032±0.004、0.030±0.003、0.030±0.002、0.251±0.045、1.111±0.182及1.448±0.216。对照侧内膜轻度增生,但明显较损伤侧轻(P<0.05)。球囊损伤后6h、24h、1周、2周、4周对照侧环氧合酶2mRNA的相对半定量值分别为0.5±0.21、0.5±0.25、0.6±0.19、0.6±0.26及0.5±0.22,损伤侧环氧合酶2mRNA的相对半定量值分别为0.6±0.22、0.8±0.24、1.2±0.31、1.6±0.36及1.4±0.32。环氧合酶2在损伤侧表达强于对照侧(P<0.05)。结论球囊损伤后环氧合酶2表达明显增强,且与内膜增生有关,提示环氧合酶2可能在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所致的再狭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黄芪和当归防治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之问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分别采用形态学和Northern印迹分析技术,观察大鼠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情况及VSMC表型标志基因SM α—肌动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聋蛋白重链(SMemb)表达活性。结果 术后7d模型组内膜明显增生,14~21d内膜呈进行性弥漫性增厚,与模型组相比,两种中药治疗组的内膜增生程度均明显藏轻1分化标志SM 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增高,去分化标志SMemb表达降低。结论 黄芪和当归通过抑制VSMC表型转化而减缓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氟伐他汀对内膜增厚的影响其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关系,将雄性新西兰白兔56只随机平分为用药组和非用药组,用高胆固醇饮食和球囊导管剥脱内皮造成动脉粥样内皮损伤,分别在内皮损伤后1,2,4和8w处死动物并取髂动脉,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氟伐他汀对动脉新生内膜厚度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用药组的新生内膜厚度和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薄于非用药组(P<0.01),PCNA阳性细胞率及Actin含量均明显少于非用药组(P<0.05),细胞凋亡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且各时间点均高于非用药组(P<0.05),以上提示,氟伐他汀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可能与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雷帕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和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前3天开始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5mgkg,术后连续14天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25mgkg。球囊损伤14天后进行电镜观察、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电镜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呈收缩表型,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呈合成表型,雷帕霉素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电镜下表现介于两者之间。术后14天雷帕霉素组新生内膜面积比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减少36.4%(0.14±0.03mm2比0.23±0.06mm2,P<0.01),内膜中膜比减少28.9%(17.7%±3.37%比28.86%±10.25%,P<0.01)。结论以上提示雷帕霉素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减轻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雌激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增殖速度的影响,将成年雌兔给以卵巢切除及髂动脉球囊损伤内皮,分别测定对照组及雌激素组血清雌二醇浓度、内皮增生面积百分比和组织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组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增高(P<0.01),损伤后内皮细胞增生速度明显加快(P<0.05),二者呈高度相关关系(r=0.947,P<0.001),同时血管组织一氧化氮浓度明显增加(P<0.05).以上提示雌激素可促进损伤后内皮细胞增殖,加快内皮修复并提高损伤内皮功能,从而发挥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观察到糖尿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发生率在 49%~ 71%之间 ,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1] ,而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是导致其PTCA后高再狭窄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拟探讨糖尿病时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变化 ,检测L 精氨酸 (L arg)和维生素C(VitC)对内膜增生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 糖尿病家兔模型建立及实验分组 :雄性健康成年家兔 5 0只 ,体重 2 0 0~ 2 2 5kg,随机取 42只静脉注射四氧嘧啶 (Sigma公司 ) 15 0mg/kg ,2d后测定血糖 ,以血糖≥16 7mmol/L者为糖尿病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11.
氟伐他汀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氟伐他汀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细胞增殖的影响。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 (n =2 8)和对照组 (n =2 8) ,用球囊导管剥脱内皮及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粥样损伤 ,分别在内皮损伤后 1、2、4、8周处死动物并取髂动脉 ,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氟伐他汀对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B的影响。结果发现 ,氟伐他汀组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氟伐他汀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B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管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率与血小板衍生因子 BB含量的相关系数为 0 .712 7(P <0 .0 1)。提示氟伐他汀可能部分通过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B合成和分泌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水飞蓟宾对实验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水飞蓟宾对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小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2 0mg (kg·d) ]、大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4 0mg (kg·d) ]。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髂动脉损伤 ,用药组于术前 3d分别用小剂量及大剂量水飞蓟宾 ,术后 2 8d取病变血管染色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和腔面积的变化 ,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发现 ,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腔面积、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大剂量水飞蓟宾使腔面积扩大、内膜厚度减少、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减少 (P <0 .0 5 )。提示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有可能用于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高再狭窄率的机制和L -精氨酸与维生素C对新生内膜的影响 ,将 36只糖尿病兔和 8只正常兔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L -精氨酸组、维生素C组及L -精氨酸 维生素C组 ,球囊损伤术后 4周取髂动脉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L -精氨酸 维生素C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小于糖尿病组 (0 .15 3± 0 .0 16mm2 比 0 .2 5 5± 0 .0 2 4mm2 ,P <0 .0 1) ,且其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超氧化酶歧化物和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提示L -精氨酸和维生素C合用能抑制糖尿病兔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此作用可能与一氧化氮的产生及氧自由基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HO-1)/CO)系统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血红素组、卟啉锌组和假手术组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普通饮食,其余4组喂饲含1.5%胆固醇饲料,血红素组和卟啉锌组同时分别予氯化血红素或锌原卟啉9腹腔内注射,2周后实验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续原喂养给药8周.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颈动脉一氧化氮生成量、cNOS活性显著降低,而一氧化碳生成量、血红素氧合酶活性显著增加(P均<0.01),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为(0.586±0.090比1.381±0.180).与胆固醇组比较,氯化血红素干预显著增加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一氧化碳生成量,显著降低内皮素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最小(0.386±0.076比0.862±0.164;P均<0.01);锌原卟啉9显著抑制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一氧化碳生成量,显著增高内皮素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最大(0.734±0.096比1.843±0.2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加球囊损伤严重损害颈动脉NOS/NO系统,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通过代偿和调节NOS/NO系统及降低内皮素1表达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和不良重塑.  相似文献   

15.
参元丹胶囊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元丹胶囊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导管拉伤加高渗液损伤的方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检测中药参元丹胶囊后大鼠动脉内皮内膜的增生情况。结果经导管拉伤加高渗液损伤后,动脉内膜被覆单层内皮细胞,内膜不规则增厚,血管平滑肌增生。经参元丹治疗后动脉内皮损伤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得到抑制。结论参元丹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VEG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n=6):治疗组(A、B)、对照组(A、B)、假手术组(A、B)。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手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假手术组手术但不损伤内膜。分别于术后7、28d处死A、B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测VEGF、PC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28d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有粥样斑块形成,VEGF、PCNA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28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5),VEGF、PCNA阳性表达指数也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01)。结论atRA抑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VEGF、PCNA的表达,减轻新生内膜增殖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