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品质及活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为原料,以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及两种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品质评价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对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活性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二者品质和活性。结果表明: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酸值(KOH)分别为1.628 mg/g和1.724 mg/g,碘值(I)分别为172 g/100 g和168 g/100 g,滇牡丹籽油的皂化值(KOH)为186.4 mg/g,在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油皂化值(KOH)(185~200 mg/g)范围内。二者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橄榄油,滇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低于凤丹牡丹籽油,而抗酪氨酸酶活性强于凤丹牡丹籽油。  相似文献   

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番石榴籽油,测定番石榴籽油的皂化值、酸值、碘值等理化性质;番石榴籽油经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番石榴籽油相对密度0.924 5,折光指数(25℃)1.473 6,酸值(KOH) 1.50 mg/g,皂化值(KOH) 189.0 mg/g,碘值(Ⅰ)135.7 g/100 g;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3.49%.番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盐地碱蓬籽油的提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和利用盐地碱蓬籽油,用溶剂萃取法从盐地碱蓬籽中提取油脂,然后用GE/MS分析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并对盐地碱蓬籽油的碘值、酸值、皂化值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籽含油量20.12%;盐地碱蓬籽油碘值(Ⅰ)176.4 g/100 g,酸值(KOH)1.84 mg/g,皂化值(KOH)194.6 mg/g;Ak碱蓬籽油检出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90.65%,其中亚油酸占68.74%,油酸占13.93%,亚麻酸占4.17%.分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籽油是一种高品质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蓝莓籽中提取蓝莓籽油,测定了蓝莓籽油的理化指标,并用GC-MS对蓝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莓籽出油率为18.42%;蓝莓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946 6、折光指数为1.464 9、酸值(KOH)为3.743 mg/g、皂化值(KOH)为182.3 mg/g、过氧化值为2.137 mmol/kg、碘值(I)为128.7 g/100 g;蓝莓籽油中共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7.12%,饱和脂肪酸占11.75%,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茂君  李静 《食品科学》2014,35(14):53-57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牡丹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制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牡丹籽油的脂肪酸
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强0.5 MPa、每次萃取30 min、
萃取3 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达24.16 %。所得牡丹籽油共鉴定出12 种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45.412 2%)、
亚油酸(38.119 9%)、棕榈酸(11.124 6%)和硬脂酸(3.648 9%)。其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0.901 3、折光指数
1.474 2、酸值3.25 mg KOH/g、碘值175 g I2/100 g、皂化值176 mg KOH/g、过氧化值1.48 meq/kg。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甘肃永靖产紫斑牡丹籽和凤丹牡丹籽中油脂进行提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籽与凤丹牡丹籽得油率分别为(27.08±3.09)%和(28.69±2.69)%,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酸值(KOH)、碘值(I)、皂化值(KOH)、过氧化值分别为(2.13±0.08)、(2.05±0.11)mg/g;(178.13±3.18)、(172.56±3.58)g/100 g;(188.23±3.49)、(183.56±3.29)mg/g和(1.47±0.06)、(1.55±0.04)mmol/kg,符合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牡丹籽油》。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以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接近90%,其中ω-3系列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分别达到44.90%和47.48%,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8.00%的保健型营养油脂标准。综合分析,永靖紫斑牡丹籽油和凤丹牡丹籽油是优质的ω-3脂肪酸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7.
对枳椇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枳椇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枳椇籽舍油率为8.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7.46%以上,亚麻酸含量高达45.56%;枳椇籽油折光指数(20℃)为1.478 9,相对密度(d204)0.918 7,碘值(Ⅰ)170.7 g/100 g,皂化值(KOH)178.9 mg/g.枳椇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木香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提取木香籽油,分析木香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香籽油的酸价13.73 KOH mg/g、过氧化值0.06 g/100 g、皂化值174.38 KOH mg/g、碘值143.61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3%、相对密度0.89 g/mL;木香籽油中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09%,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72.90%和15.80%,是1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保健用油。  相似文献   

9.
以南天竹种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南天竹籽油,测定了南天竹籽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南天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南天竹籽油的酸值(KOH)、皂化值(KOH)、过氧化值、碘值(I)、相对密度(20℃)、折光指数(20℃)分别为1.44mg/g、187.04 mg/g、1.42 mmol/kg、114.51 g/100 g、0.912 7、1.472 6;南天竹籽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0.96%)、棕榈酸(15.55%)、油酸(15.16%)、硬脂酸(4.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99%。  相似文献   

10.
牡丹籽油优势抗氧化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牡丹籽油及其他5种植物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牡丹籽油酸值(KOH)(2.034 mg/g)、过氧化值(0.286 mmol/kg)均在国标限值以内,碘值(I)185.8 g/100 g,说明其为干性油,皂化值(KOH)(188.1 mg/g)符合国家规定注射用油标准,较其他5种植物油品质好。选用迷迭香提取物、α-生育酚、TBHQ 3种抗氧化剂,并选择柠檬酸作为抗氧化增效剂,以不同比例组合加入牡丹籽油中,采用Rancimat法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OSI)以确定优势抗氧化剂,结合温度外推法推测牡丹籽油货架期。最终遴选0.02%TBHQ+0.01%柠檬酸为优势抗氧化剂,推得20℃下添加此抗氧化剂的牡丹籽油货架期为3 737 h,约是未加抗氧化剂牡丹籽油的27倍,显著提高了牡丹籽油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伞花木种仁油,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伞花木种仁粗脂肪含量为36.42%,伞花木种仁油酸值(KOH)为0.70 mg/g,皂化值(KOH)为184mg/g,碘值(I)为111 g/100 g;伞花木种仁油含有14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35.87%)、亚油酸(18.39%)和亚麻酸(17.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37%。伞花木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油脂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遏蓝菜种子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遏蓝菜种子油理化性质以及脂肪酸成分,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遏蓝菜种子油,对遏蓝菜种子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为43.93%;常温下估测密度为0.88 g/mL;酸值为2.27 mgKOH/g;碘值为124.27 gI2/100 g;皂化值为198.33 mgKOH/g;种子油中主要含有芥酸(31.06%),亚油酸(24.83%),油酸(14.55%),亚麻酸(11.33%),11-二十碳烯酸(4.88%),棕榈酸(5.18%),15-十四碳烯酸(3.23%),硬脂酸(0.57%)9种脂肪酸。为遏蓝菜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探究未处理、微波、烘烤、炒籽四种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毛油出油率、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出油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微波处理80?s时的出油率最高,为(23.34±0.02)%。四种预处理方式得到的牡丹籽毛油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及碘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酸种类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牡丹籽毛油出油率及品质影响显著,其中微波处理是一种高品质的预处理方式,能够保留较高含量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对金樱子籽油进行提取和精炼,考察了籽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气质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樱子籽油的出油率为5.24%;酸价为0.36 mgKOH/g,过氧化值为46.10 mmol/kg,碘值为160.90 gI2/100 g,皂化值为193.76 mgKOH/g;金樱子籽油中检出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6.10%,亚油酸和α-亚麻酸分别为43.99%和42.11%;饱和脂肪酸占13.90%,由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所组成。金樱子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5.
以3种提取方法(低温压榨法、浸出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牡丹籽油,在比较出油率的基础上,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微量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浸出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出油率远高于低温压榨法; 3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较小,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98%~93.33%,亚麻酸含量为42.58%~44.17%; 3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理化指标和微量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低温压榨法得到的牡丹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VE、甾醇、角鲨烯含量较高,分别为51.8、322、4.9 mg/100 g,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谷子的基本组成和谷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3.9%、5.6%、66.5%和63.7%。谷子油的酸值(KOH)为11.9 mg/g,碘值(I)为132.9 g/100 g,过氧化值为30.9 mmol/kg,皂化值(KOH)为194.4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73%。谷子油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6.81%,主要为棕榈酸(7.87%)、硬脂酸(6.17%)和花生酸(2.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3.26%,其中以亚油酸含量(65.30%)最高,其次为油酸(14.20%)和亚麻酸(2.93%)。因此,谷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7.
对美藤果及美藤果油的理化性质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美藤果粗蛋白质、粗纤维素、总糖及淀粉含量分别为28.87%、24.92%、6.33%和4.15%;美藤果油相对密度(d2020)为0.928 6,折光指数(n20d)为1.482 2,酸值(KOH)为0.46 mg/g,皂化值(KOH)为191.4 mg/g,碘值(I)为191 g/100 g,过氧化值为2.45 mmol/kg;美藤果油中共检出7种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3.83%)、硬脂酸(3.09%)、油酸(8.39%)、亚油酸(38.11%)、亚麻酸(45.6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46%。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