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郑宝明  杨荣杰 《塑料》2004,33(1):27-29
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合适的丙酮或四氢呋喃中将a-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到ABS上,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定性的表征.通过滴定法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等的表征研究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种类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接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二(2-苯氧乙基)过氧二碳酸酯为引发剂,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聚氯乙烯上,制备了聚氯乙烯-g-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接枝率3.08%的接枝共聚物,且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纯聚氯乙烯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二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PC)为引发剂,采用高压溶液法制备了丙烯腈-聚丙烯接枝共聚物(APG)。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DCP)浓度、单体(An)浓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淀粉反相乳液法三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木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生成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St-g-AM/AA)。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红外光谱等表征共聚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三元接枝共聚改性反应影响显著;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表征证明接枝共聚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经三元接枝共聚反应淀粉已被AM和AA成功改性。  相似文献   

5.
二苯甲酮引发丙烯酸在聚氨酯表面接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将光敏引发剂二苯甲酮(BP)用于聚氨酯表面的紫外光引发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Am)的接枝聚合,用ATR-FTIR、光电子能谱、接触角及接枝率对接枝的PU膜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BP能有效地在PU表面接枝聚丙烯酸(PAA)和聚丙烯酰胺(PAAm)。研究了引发剂浓度、紫外灯与PU膜表面距离等条件对接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紫外接枝丙烯酸对PVDF膜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辐照将亲水性单体丙烯酸接枝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表面。考察了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利用衰减全反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后PVDF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大,丙烯酸的接枝率先增大后减小。通过纯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研究了接枝后的PVDF膜的亲水性,发现接枝后的PVDF膜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本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物料的二次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的接枝效果,并对该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接枝物AS-g-MAH以及AS-g-(MAH-St).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MAH已经成功接枝在AS链上.并用反式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讨论了引发剂用量、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和共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先增大,然后趋于平稳;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接枝率先增大后下降;共单体苯乙烯的加入对接枝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酐及苯乙烯同时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引发剂,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的苯乙烯、马来酸酐2种单体同时接枝聚丙烯.研究了单体总浓度、单体比例、引发剂浓度对PP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苯乙烯的加入使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比单独的马来酸酐接枝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碱性水溶液体系中,以超高价态过渡金属二过碘酸合铜(Ⅲ)钾为氧化剂,碱性酚醛树脂(PF)的羟甲基为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引发丙烯酸甲酯(MA)与酚醛树脂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对反应的各种因素(温度、时间、引发剂、单体浓度)对转化率、接枝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电子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聚丙烯(PP)熔融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过程中,用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HBP)作引发剂,研究引发剂加入量对PP熔融接枝GMA产物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产物性能,结果表明,GMA成功接枝到了PP大分子链上;随着DHBP加入量增加产物的热稳定性大幅下降;PP接枝物的熔点降低,结晶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全同聚1-丁烯,研究了MAH及第二单体苯乙烯(St)、复配引发剂、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表征接枝产物。结果表明:2种单体和复配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有较大影响,加入St提高了接枝率,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与过氧化二苯甲酰质量比为3:1时接枝率最高,接枝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借助超声波促进接枝反应的原理,以二甲苯作为助剂,将接枝单体丙烯酸(AAC)和引发剂与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进行接枝反应,对影响接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改变引发剂类型,引发剂用量,接枝时间和预浸泡温度来提高聚乙烯薄膜的接枝率。经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丙烯酸(AAC)成功接枝到聚乙烯薄膜上。  相似文献   

14.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晓丽  李炳海 《塑料》2005,34(6):6-9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研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存在。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以及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共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引发剂含量较低时,用苯乙烯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15.
Ni(Ⅳ)引发丙烯酸甲酯与三元尼龙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二过碘酸合镍(Ⅳ)钾〔Ni(Ⅳ)〕为氧化剂,共聚尼龙上的弱的还原基团(酰胺基)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直接在共聚尼龙分子骨架上产生接枝点,引发丙烯酸甲酯(MA)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较高的接枝效率(可达90%以上)。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i(Ⅳ)〕=8×10-4mol/L,c(MA)=1 5mol/L,θ=35℃时,接枝效率和接枝百分比可达到最高值。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提出了建立在镍(Ⅳ)还原为镍(Ⅱ)的过程为两步单电子转移的基础之上的引发机理。将所得接枝共聚物用作尼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体系的增容剂,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该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接枝乙丙橡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接枝乙丙橡胶进行了制备.探讨了引发剂、调节剂、马采酸酐浓度等时接枝乙丙橡胶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过氧化苯甲酰(BPO)为适宜的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0.15%;调节剂(最佳质量分数为0.5%~2%)的使用可将接枝乙丙橡胶的凝胶质量分数控制在3%以内;接枝单体质量分数1.0%~1.5%为宜。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可迭0.8%~1.0%。  相似文献   

17.
淀粉-丙烯酸-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 亚硫酸钠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 丙烯酸 (AA) 醋酸乙烯酯 (VAc)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有机分散剂协助三单体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一种有机溶剂作分散剂,对聚丙烯(PP)进行固相接枝改性制备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以PP为100份基准)为0.3份,单体(BA,St,MAH的物质的量比为2:1:1)总投料量为4份(相对PP为100份)时,得到了接枝率为3.26%的接枝产品。单体利用率达到58.75%。  相似文献   

19.
多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醚作分散剂,将接枝单体和引发剂均匀分布到聚丙烯(PP)粒子表面,改善相间传质;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方法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接枝PP。考察了接枝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界面剂用量等对接枝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分散剂消除了普通固相反应出现的结块现象,接枝单体分布比较均匀;PP为20.0 g时,n(BA)/n(MAH)/n(St)为2:1:1,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3%,在80℃反应1.5 h,得到了接枝率为3.48%的接枝产物;产物的拉伸强度没有变化,但极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固相接枝法在聚丙烯(PP)分子链上接枝马来酸酐(MAH),制备功能化聚丙烯。重点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以及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产物PP-g-MAH接枝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120℃,单体与PP的质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2.5%时,最大接枝率可达到1.6%。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MA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