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有机酸用量、树脂的胺值与分子量大小以及催干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丁二烯阴极电泳涂料漆液的分散稳定性、pH值、电导及泳透力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范围:在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00~3000,树脂的胺值高于60的条件下,合适的中和度范围为0.3~0.5;漆液当中催干剂的加入量为0.01~0.02。  相似文献   

2.
由液体聚丁二烯合成改性聚丁二烯胺化物,研究在常压下胺化反应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胺化剂用量对胺化产物胺值的影响规律,发现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大大促进胺化反应的速率,并找到了合成不同胺值的配方及反应条件;还研究了在加压胺化反应中各因素对胺值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加压胺化合成法合成出胺值大小适宜的改性聚丁二烯的胺化物,用作阳离子电泳涂料的基体树脂成分。  相似文献   

3.
以十六胺和溴乙磺酸钠为原料合成了十六胺乙基磺酸钠,用单因素优选法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优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胺):n(溴乙磺酸钠)=1.0:1.3,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7.0h,pH值9.0~10.0,产物质量收率89.64%,提纯后纯度93.25%,并对十六胺乙基磺酸钠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发散法合成了G3.5和G4.0的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研究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代数、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存在时,Cu^2+和Co^2+的配合物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出现了蓝移。当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存在时,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几乎不和Co^2+发生配位作用。延长反应时间,Co^2+/G4.0PAMAM的吸收强度增加,但是Cu^2+/G4.0PAMAM的吸收曲线几乎没有变化。溶液的pH值对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为其循环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氨基二甲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对氨基二甲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的新方法。利用氯气在一定条件下能氧化对氨基二甲苯胺使其成为红色的氧化态形式,可以定量测定氯,实验条件如下: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pH控制在2.5~4.0之间,缓冲溶液用量为2ml,显色液体积为3ml。氯浓度在0.1~2.0m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检测限cLD。为0.02mg/L,水中常见的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法用于自来水等样品中余氯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104%之间,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采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模板剂和水用量合成出中孔分子筛MCM-41;系统地考察了碱、模板剂、水用量、铝原子引入量、晶化温度及时间的长短对样品合成结果的影响,确定出碱用量的最适宜值为n(Na2O)/n(SiO2)=0.18~0.24;模板剂的最佳用量为n(CTAB)/n(SiO2)=0.10~0.14;水用量的范围为n(H2O)/n(SiO2)=24~30;铝原子的引入量为n(Al2O3)/(SiO2)=0~0.033;适宜的晶化时间为12h;最佳晶化温度140℃;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甲苯为溶剂,氨水为pH值调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有α和θ2种晶型的高纯纳米A12O3颗粒.产物经XRD,TEM以及BET测定和杂质含量分析,研究了不同pH值、分散剂种类及其用量对A12O3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物的主晶相是θ,次晶相是α;A12O3颗粒粒径为10~20nm,粒子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子尺寸分布较均匀,比表面积为82.31m^2/g;纯度≥99.95%;配制稳定的A12O3 CMP浆料的合适工艺条件为:在A12O3固含量为6%的浆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H2O2作为氧化剂,体积分数为0.99%的异丙醇胺作为分散剂,同时将浆料的pH值控制在3~4,能得到长时间不沉降的稳定浆料.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物树脂作为保护胶体,研究了其对原位聚合法形成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乳化和成囊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保护胶体的用量和pH值对微胶囊制备的成囊性和ζ电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微胶囊制备的成败以及胶囊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径分布;乳化搅拌速率和时间影响微胶囊的粒径和分布;乳化形成了双电层结构;保护胶体的作用主要是乳化稳定和电荷效应,它能有效的使壁材在芯材液滴表面沉积和进行缩聚反应并抑止其在水相中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以环氧树脂E-51、间苯二酚、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得了一种无甲醛、不吸潮、低游离间苯二酚含量(质量分数<1.0%)的树脂,考察了n(间苯二酚)∶n(环氧树脂)、反应时间及三聚氰胺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采用TG-DTG测试了树脂的耐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间苯二酚)/n(环氧树脂)=1.3,反应温度170~180℃,反应时间7.0 h,三聚氰胺用量4.0 g,树脂的分解温度420℃。  相似文献   

10.
以APS为引发剂,MBA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XG~AM接枝共聚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分别研究了丙烯酰胺用量、碱用量、聚合温度、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酰胺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当m(AM)/m(XG)为6:1,m(NaOH)/m(AM)为1:1,聚合温度为60℃,m(MBAA)/m(AM)为0.04:1,m(APS)/m(AM)为0.07:1时,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收倍率可达1240g·g^-1,对0.9%NaCl溶液的吸收倍率达到235g·g^-1.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阳离子单体(DADMAC)与丙烯酰胺单体(AM)聚合而成的聚-丙烯酰胺-一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MPAM)高分子聚合物在系统电导率及阴离子干扰物影响下作为造纸助留剂的助留助滤性能.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导率3000μs/cm以下,阳离子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对纸料的助留及助滤性能越好;电导率在3000μs/cm以上,聚合物电荷密度主导了对纸料的助留及助滤作用,而其相对分子质量高低的影响成为次要因素.在较高电导率、阴离子垃圾含量情况下,高阳电荷密度的MPAM有比CPAM更好的助留助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温厌氧菌Clostridiumthermocopriaesp.nov.JT3 3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实验研究表明,纤维素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为胞外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2000和48000。纤维素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80℃,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40℃,两者的最适pH为6.5。低浓度的Ca2+和Mg2+对纤维素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没有影响,高浓度的Ca2+和Mg2+对纤维素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有较弱的抑制作用,Hg2+对纤维素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水介质中, 反应温度50 ℃, 以水溶性引发剂2-氯丙酰胺为引发剂, 以氯化亚铜/ 氯化铜/ 三-(N , N-二甲氨基乙基)胺(Me6 TREN)为催化体系, 实现丙烯酰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结果表明, 聚合转化率达到86 %;相对分子质量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 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PDI)较低(1 .10 左右)。最后由链增长实验证明聚合活性。  相似文献   

14.
首先应用光阻计数器对实验提供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万、1200万、1600万、2000万的4种聚合物测定了分子线团尺寸,接着利用饱和煤油法测得现场岩芯的孔隙累计分布曲线,最终绘制出各岩芯对应的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与不可及孔隙体积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将含水饱和度赋值给不可及孔隙体积,依据已经绘制的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与IPV关系曲线优选出与岩石孔隙配伍性更好的聚合物分子质量。该方法是以地下岩石的微观孔道为研究切入点,取值合理,步骤简便,对现场聚合物选择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为软段,以IPDI-BDO-DMPA为硬段,合成出一系列含有可结晶软段的水性聚氨酯材料,并通过红外、DSC以及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样品的软段结晶性和形状记忆功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软段相对分子质量、硬段含量都对软段的结晶性有很大的影响;只有PEG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 000时合成的聚氨酯的软段才具有结晶性,并且软段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焓会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若软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则样品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焓会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当软段为PEG 4 000、硬段质量分数为30%时,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  相似文献   

16.
陶瓷添加剂聚丙烯酸钠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反应时间、温度、pH值、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对合成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将反应产物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陶瓷坯体浆料中,结果证明它是一种较好的减水剂,同时对坯体的干燥强度也具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黄河泥沙高质量浓度悬浊液中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采用沉降技术与图像分析技术,探讨了聚合物的架桥絮凝机理以及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下架桥絮体粒径发展变化趋势,利用分形特性表征参数“分维”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得出:①阳离子聚合物对泥沙颗粒的絮凝作用以架桥絮凝机理为主,电性中和机理为辅;②不同高分子质量浓度下泥沙架桥絮体粒径分布均呈广义的正态分布,不同絮凝阶段絮体存在3个粒径分布区域;③高分子质量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合适浓度下的高分子架桥絮体结构密实、沉速快,静沉实验中上清液余浊低,分维值高,絮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对N开发区进行不同段塞注入聚合物驱油室内实验,优选段塞。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2 500万和700万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对岩心进行室内驱油实验,明确各组合段塞的采收率、聚合物用量、含水率变化和注入压力变化,优选段塞组合。研究表明,高质量分数聚合物有助于地层憋压,提高采收率,可更快获得含水率低值及较低的含水率,单一聚合物驱宜采用高浓高分子聚合物,同时,高分子聚合物也可用于组合段塞的前置段塞使用;相同聚合物不同质量分数三段塞组合可获得与单段塞较接近的采收率,但随前置高质量分数段塞的注入量增大,其注压上升明显;实际中,宜综合考虑,选择采收率较高、注压较低、聚合物用量较少的方案;与单一段塞、相同聚合物组合段塞相比,不同聚合物组合段塞在采收率、聚合物用量、含水率及注压等综合性能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 Ni( naph) 2 - Al( i- Bu) 3- BF3- OEt2 催化体系的耐热性能。实验给出 n( Al) /n( Ni)比是影响催化剂耐热性的主要因素 ,n( Al) /n( B)比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键因素。并得到了在聚合温度为 90℃时催化剂各组分的较佳配比 :n( Al) /n( Ni)=1 2 ,n( Al) /n( B) =0 .6,n( Al) /n( Bd) =9× 1 0 - 5。按此配比制备催化剂催化丁二烯聚合 ,转化率可达 90 %以上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30万左右 ,凝胶含量几乎为零。这表明催化剂并没有因高温而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