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距上次 SHIN 卫星公司在5.17 国 际电信日展出其IPSTAR宽带卫星已经有 4 个多月了,记者日前特意采访了SHIN 卫星公司中国办事处,了解了IPSTAR 宽带卫星在中国的部署情况。 据了解,IPSTAR 倡导的是“卫星宽带”的理念,一颗普通卫星的带宽大约在 2G 左右,而 IPSTAR 的目标是正常工作情况下40G左右的传输容量。目前,SHIN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正与中国卫通合作开展 IPSTAR一代服务,中国卫通是IPSTAR一代服务的关口站运营商和商业合作伙伴。中国卫通将在中国 进行 IPSTAR一代平台的商业运营,同 时拓展 I P S T A R…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3月29日,协同集团收购了IPSTAR卫星在中国的资源及使用权,并冠名"协同一号",这在当时引起卫星业界的极大关注。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很多人都在关心该颗卫星在国内运营情况如何?在日前北京举办的201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上,协同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张小云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张小云  相似文献   

3.
《卫星与网络》2012,(9):I0002-I0002
北斗的双向通信功能是否有价值。在2008年汶川地震前,似乎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采用双向定位的设计,给导航定位应用带来了很多问题,一直被认为是落后于GPS的一个重要弱点。汶川地震中,北斗终端却正是通过自身的双向通信能力,成为第一个上报灾区情况的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4.
双向IPSTAR卫星宽带通讯系统的概述2003年5月开始实施的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工程,自开通以来从依托鑫诺一号到依托亚太六号传输数据,所建立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都是卫星单向接收站点。这种纯接收的站  相似文献   

5.
《卫星与网络》2008,(6):46-46
自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亚太卫星公司全体员工全力以赴支持各相关单位在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工作,亚太卫星为国家应急通信等系统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上海广电通讯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广电通讯.SVACOMM)快速响应.赢得了许多“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启用卫星通信设备、第一时间开通远程医疗系统、第一时间开辟沪川应急指挥通道、第一时间为灾区同胞传递平安信息。6月6日,刚刚从汶川地震灾区回来的广电通讯总经理黄金刚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黄金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只想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湖北卫视记者深入灾区,相关技术部门也抽调力量建立基于小尺寸天线的便携式iPSTAR卫星接入的流媒体电视直播系统。本文介绍了iPSTAR卫星通信的特点和iPSTAR卫星关口站分布及覆盖范围,并具体阐述了湖北卫视iPSTAR系统搭建实现过程,重点说明了准实时的流媒体直播方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有线电视技术》2008,15(6):13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地震强度达到了8.0级。绵阳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虹在这次地震灾害中也有较大的经济损失。 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地震发生后,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心系四川灾区,时刻关注灾情,并以实际行动,积极组织公司全体员工,举办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捐款活动。  相似文献   

9.
汶川里氏8.0级强震后,灾区通信设施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毁灭性破坏。受灾地区"电话不通"。通信的生命线危在旦夕。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抗震救灾通信保障工作,构筑通信"生命线",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撑。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工业和信息化部、六大电信运营企业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一场跨地域、跨企业的急抢修、大协作,大支援迅速展开。全国通信行业不惜一切代价,在技术手段上,采用小型卫星地面站(IDR,VSAT)、手持卫星电话、光缆三种方案并进,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受灾严重的8县县城以及中断通信的109个乡镇的通信。面对严重的灾情,江苏通信行业的心与四川灾区人民的心紧密相连,共同抗击地震灾害。灾情发生后,各基础运营公司紧急调配灾区所需物资和人员,全力支援四川灾区。江苏电信组织了多人通信小分队,携带20余部海事卫星电话赶赴灾区;江苏联通紧急征调卫星通信车、应急基站通信车、后勤保障车、海事卫星电话和多名人员前往四川支援;江苏移动,特派交换技术人员支援四川移动救灾;江苏亿发华兴科技有限公司主动请战,组织移动通信抢修车及技术人员携带专用通信抢修仪表、工具、器材前往四川支援通信抢修工作。以人为本,关爱群众,千方百计挺供公众通信服务,为灾区群众服务,也成为了这次通信部门抗震救灾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涛 《通信世界》2008,(17):17-17
四川汶川地震,让卫星通信再次显现出它的价值。几大运营商开赴灾区的应急通信手段基本都是“小卫星”和海事卫星通信,这也能看出,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卫通通信方式是不可替代的。汶川县与所属州政府间首次取得通信联系也是靠卫星电话,但那时距离地震发生时间已过去近11个小时。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用于应急的卫星通信系统在国内的部署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6月8日,由中国卫通和搜狐网联合提供的"我要见到你"地震灾区卫星网络寻亲服务正式启动,首个卫星信息通信服务点在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体育中心救助站开通,受灾群众可在现场通过卫星宽带网络、卫星宽带IP电  相似文献   

12.
《卫星与网络》2008,(5):42-42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情发生后,甘肃卫通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要求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全力调度卫星通信资源,不惜一切代价,为抗震救灾提供通信保障,并将35部卫星电话、27部卫星固定终端和10套VSAT卫星通信设备提供给抗灾救灾的有关部门,并前后派遣8名工程师赶赴四川及甘肃地震灾区抢修和保障应急通信。  相似文献   

13.
王恒 《电视技术》2011,35(22):53-55
主要对IPSTAR卫星宽带通信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对IPSTAR卫星宽带通信和网络在宽带接入、移动中继、视频采集、广播多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农村信息化等多种场合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出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系统组成框图.  相似文献   

14.
在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当中,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是最小的,但是在汶川地震这种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起的作用是重大的:这次救灾,中国卫通创造了很多记录:第一个进入灾区的电信运营商总裁是中国卫通的芮晓武.首先到达灾区的通信设备是中国卫通的350部卫星电话,从重灾区到映秀镇打出的第一电话使用的中国卫通的卫星电话,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发生后,由于陆路交通的中断,通信成了能够架起灾区和外界最重要的联络和沟通的方式,极大提高救援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而且,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通信的畅通会减轻甚至消除灾区同胞内心的恐惧和无助.当某武警部队官兵从灾区打通第一个卫星电话的时候,相信很多人的眼睛是湿润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我国整个电信行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抢修受损通信设施.  相似文献   

16.
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两年了,地震灾区的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再次走进了四川地震灾区。  相似文献   

17.
《卫星与网络》2008,(5):43-43
5月12日下午发生在四川省汶川的8级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截止19日,直接受灾人员超过1000万人。灾区通信、供水、供电、交通等都受到了严重破坏,灾区人民生活陷入困难。  相似文献   

18.
《卫星与网络》2008,(6):47-47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各类常规通信手段大部分失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急救灾之所急,积极组织协调、紧急调用各种卫星通信装备,努力解决灾区通信中断的难题。中国卫星通信集团于5月13日提供了350部海事卫星电话;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3辆应急指挥卫星通信车赴灾区现场,承担通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宽带第一大国,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还有很多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盲区,特别在农村宽带要求高但不能充分满足的时候,卫星通信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延伸、补充和备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卫通旗下经营IPSTAR卫星的项目公司——中卫普信公司的副总裁薛峰先生,就IPSTAR在中国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到通 《现代电视技术》2013,(6):130-131,35
介绍了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技术部深入芦山地震灾区保障卫星传输工作的经验,以Flyway系统为例阐述整个卫星传输视音频信号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