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专业化烘烤模式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烟叶种植农户分散烘烤烟叶的作业模式,存在烘烤技术指导难到位、技术操作不一、烟叶烘烤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近年来,我们在长汀县等烤烟主产区开展专业化烘烤模式探讨与应用,旨在降低烟叶烘烤成本、降低烟农烘烤劳动强度、提高烘烤质量和效益.采取"半托"专业化烘烤模式,烟农可以节约烘烤成本2310元/公顷,每烤次能耗降低91.2元,产值增加91562.1元/公顷,提高了6.7个百分点,上等烟比例提高4.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能有效解决烟叶生产过度分散的问题,降低生产过程中管理技术指导难度,提高技术到位率,使烟叶质量状态差异性减小.紧密型公司加农户烟叶生产经营模式可以形成种管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与烟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由于田块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服务开展,造成烟农生产管理成本增加,严重制约当前烟叶规模化生产的进程。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对农田进行统筹规划,恰是开展烟叶规模化生产的首要瓶颈。文章以德保县燕兴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燕峒村烟农生产现状,探索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运作模式,提出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载体,以合作社为主体,整合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流转,发挥规模化种植效益的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运作模式,以促进烟叶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北小农户不同规模化组织的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贡献力量,因此提高小农户的生产效率对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小农户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几种典型模式(种粮大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高产创建以及一种新型的农民组织模式—大方操作)为对象,比较2012年夏玉米不同组织模式下农业生产因素,包括土壤,施肥,水分,劳动力及现金成本的差异,分析其农业生产效率,探讨不同农户组织方式生产效率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农户组织在满足农户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方面开展的工作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分散经营模式相比,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农户产量提高了2.9%-15.7%、关键技术平均到位率提高了18-7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6.8%-103.8%,在资源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资本生产率方面,除种粮大户低于分散经营农户之外,其他三种典型模式均高于分散经营农户,其中,大方操作模式在综合提升小农户各项效率效益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研究揭示了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规模化经营方式结合更加具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轮作种植模式对云烟97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轮作与连作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轮作种植模式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烟区采取烤烟—晚稻—早稻—晚稻—烤烟的隔年轮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烟叶田间发病率,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增加烟农种烟效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烤烟生长及烟叶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烤烟连作现象严重,而烤烟连作会影响土壤健康状况,降低烟叶质量。为探究合理的烤烟种植模式,研究了烤烟连作、轮作和套作3种种植模式对烤烟主要农艺指标、土壤酶活性以及烤烟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烤烟株高较为矮小,除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外,其他土壤酶活性较低,烟叶香气质量较差;相较于烤烟连作,烤烟套作和轮作有利于烟叶生长,提高并且均衡土壤酶活性,改善烟叶香气质量;本试验条件下,甘薯和辣椒可以作为较好的烤烟套作和轮作的对象作物。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索沼肥种植烤烟对烟叶的增产和增值效果,为沼肥种植烤烟提供可靠依据。进行了沼肥种植烤烟与农家肥种植烤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肥种植烤烟的烟叶产量和质量比农家肥种植烤烟的烟叶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沼肥种植烤烟的烟叶比农家肥种植烤烟的烟叶在产量、产值(以盘县2009年收购价计)、中上等烟率分别增加330kg/hm2、5235元/hm2、28.3%。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平顶山市郏县烤烟内在质量和致香物质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连作、烟麦套种和烟薯套种3种种植模式对烤烟钾、氯含量、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烤烟连作相比,烟麦套种会降低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钾离子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提高氯离子含量,烟薯套种能够显著提交烟叶的...  相似文献   

9.
澄江县烟区是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的核心原料基地,为卷烟工业生产出所需优质的烟叶,是各烟区第一车间的主要任务完成区。为探索出一种或几种既能保证烟农利益、又能稳定或提升烤烟产量和质量的轮作模式,引导烟农按照最佳的轮作模式种植烤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也为土地流转休耕轮作烤烟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依据。笔者于2018年进行了5种不同烤烟种植模式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轮作模式中以玉米-荞麦(大麦、小麦、油菜)-烟轮作的农艺性状最佳,初考烟叶经济性状较高,产量虽然不是最高的模式,但其产值、均价是所有模式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10.
罗平县不同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比较了5种不同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5种组织模式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农互助组可节约投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从成本收益看,烟农互助组模式最高,种烟大户次之,职业烟农最低。从烟叶种植技术看,传统农户>烟农互助组>职业烟农>家庭烟叶农场>种烟大户。不同组织模式总体评价结果为烟农互助组最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面向"企业+农户"模式的水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促进水产企业与水产农户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发挥水产企业对农户水产养殖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促进水产安全生产,巩固和加强珠海斗门在水产业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珠海斗门水产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状况。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农户选择农药使用技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户的参与率低造成的.基于此,从农户的主体角度出发,研究农药使用技术应用中影响农户选择的因素.运用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农户的生产技术需求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户家庭特征、技术诱导因素、土地禀赋因素以及兼业化因素等为自变量,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深入分析各因素对农户生...  相似文献   

13.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轻化明显、农户兼业行业的相对集中性、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兼业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意愿强烈等特征;信息、资金、技能、市场意识是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户兼业行为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为农户兼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加强对农户市场意识的培育,提升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莉  田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9-4559,4576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提高日本南瓜坐果率的栽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蕾  马卫  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30-331
借助联盟博弈的沙普利值求解,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的合作利益分配模式进行研究,从利益分配的有效性表明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晶晶  牟守国  王莉  吴迪  马猛  廉菊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90-15892
复垦耕地的质量不仅与复垦方式有关,而且与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户行为息息相关。以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复垦区的耕地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方法,对柳新镇复垦区的农户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户对复垦耕地质量的感性认识的调查中,持满意及非常满意态度的农户达42.5%,所占比例较高,由于非农收益日益提高,6%的农户时复垦耕地质量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农户对复垦耕地质量的理性认识的调查中,粉煤灰充填土壤的含氮量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煤矸石充填土壤和对照区土壤;现行农户的生产种植习惯并未有效地提高复垦区耕地质量,大部分农户按照习惯进行种植生产,应加强对农户的思想引导,科学种植,提高复垦耕地质量;复垦耕地年产量在第1年很低,随着投入的增加和地力的恢复,复垦耕地的年产量逐渐增长,趋近于正常单位产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改良土壤碱性,提高地力;二是重视技术指导,科学种植;三是严格执行复垦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杜文骄  任大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42-11244
对我国当前几种农业经营模式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障农业产业安全中的作用,主要有:组织化程度提高对产业安全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社组织形成规模经济对产业安全的推动作用;合作社要素配置能力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合作社完善产业链条从而保障产业安全。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组织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组织运行不规范,表明制度缺失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关于联合社制度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保障农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大荔县,农户经营的农业机械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农户经营农业机械的经济效果从五个方面作了分析比较:即农户经营农业机械和其他经营形式的比较;独户与联户经营农业机械的比较;农户经营不同种类农业机械的比较;农户经营不同型号拖拉机的比较;农户经营小型拖拉机进行不同作业的比较。并根据该县15%左右的有机户在农机经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提高农户经营农业机械经济效果的途径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增加农田机械作业量,降低农田机械作业成本;二是做好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41-2642
介绍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利益主体——土地的供给者(农户)和需求者(农业大户)的特征,指出农户由于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差,如果有人愿意出较高的租金,农户就有可能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地以转包形式出租;农业大户由于综合素质较高,能适时引进农业新技术,市场应变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强,擅长经营高效农业、规模农业。通过建立成本收益函数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动因。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相关主体对各自的成本收益进行预期分析,按效益最优化配置;只有在相关各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或得以改善时,农村土地流转才能顺畅进行;提出只有保证农产品价格的上扬、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降低流转费用和促进形成农业规模等建议,以期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的家户制入手,分析了农村承包经营户在我国现行法律中的困境,提出了农村承包经营户作为民事主体的创设思路:农村承包经营户因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特定功能,可以作为财产权利主体享有相应财产权,可以成为合同主体签订以及履行合同,也可以作为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以法律规定的方式,明确规定承包经营户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同时对承包经营户内部组成人员的法律关系予以明细化,保护承包经营户以及相关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