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八省城乡0~5岁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家长喂养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八省城乡0~5岁婴幼儿的营养和喂养现状。了解其中婴幼儿生长发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卫生部社妇司2004年在八省城乡开展的“0~5岁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对我国八省城乡17081名0~5岁婴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以问卷的形式对以上婴幼儿的家长进行了喂养行为的调查。结果城乡婴幼儿生长发育出现差异是从4月开始;农村1~2岁为营养不良的高发期,并以长期慢性营养不良为主;八省西部农村营养不良率高达20%以上,高于中、东部地区。结论在婴儿辅食添加中农村明显存在着添加时间、添加辅食在质量和数量上不科学合理的问题。分析原因除了经济的因素外,还与婴幼儿家长缺乏营养和保健知识关系。  相似文献   

2.
5省农村与城市2938名婴幼儿喂养与体格发育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省2938名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辅食添加情况与体格发育1件纵向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示,目前城市母乳养率低而辅食添加情况却优于农村。城市母乳喂养的3个月婴儿体重与体重增长值高地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儿。农村因多数为母乳喂养,差别不显著。城市6-18个月婴儿辅食添加普遍,体格发育与畏食添加的关系不明显。农村婴儿在6-18个月阶段,体重及体重6个月增长值与蛋白类辅食的添国关系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2岁以下婴幼儿出生及喂养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是人一生中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合理的喂养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因此,喂养行为直接影响到婴幼儿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为了解湖北省婴幼儿出生、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情况及影响喂养行为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于2003年3~5月对湖北省城市、郊区、农村部分2岁以下婴幼儿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省2938名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辅食添加情况与体格发育1年纵向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提示:目前城市母乳喂养率低而辅食添加情况却优于农村。城市母乳喂养的3个月婴儿体重与体重增长值高于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儿。农村因多数为母乳喂养,差别不显著。城市6~18个月婴儿辅食添加普遍,体格发育与辅食添加的关系不明显。农村婴儿在6~18个月阶段,体重及体重6个月增长值与蛋白类辅食的添加关系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芜湖市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芜湖市2个县2个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15年1.12月到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0.2岁1085名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芜湖市婴幼儿早开奶率31.24%,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58.61%,人工喂养率6.91%,6月龄以下断奶率33%,12月龄以下断奶率81.75%。婴幼儿人工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3,P<0.01);4个月前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占6.3%,4.6个月添加辅食的占4.38%,6.23个月添加辅食的占89.32%,城乡婴幼儿不同时间添加辅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P<0.05);1W内服用维生素D的频次,城乡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5,P<0.01),婴幼儿以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最高,达到52.90%,1W仅服用2.3d的占12.26%,城乡婴幼儿服用维生素D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112.874,P<0.01)。结论调查的0.2岁婴幼儿,母乳喂养率低,城市儿童辅食添加时间过早,农村儿童维生素D补充不及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婴幼儿喂养指数(ICH)评价陕西省汉中市6~ 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及其与体格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汉中3201医院及城固县、南郑县、洋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随机抽取1 418名6~23月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6~8、9~11、12 ~ 23月龄组分别为482、457、47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幼儿基本情况及其喂养状况,父母家庭一般情况等信息,测量其身长与体重,进行ICFI评分(满分为16分),计算婴幼儿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分析ICH与WLZ、WAZ和LAZ的相关性.结果 1 418名婴幼儿ICFI得分为8.98±2.53;6~8、9~11及12 ~ 23月龄组ICFI得分为8.07±2.77、8.99±2.41和9.88±2.01,其合格率分别为32.2%、43.3%和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67.189,P<0.05;x2 =76.826,P<0.05).农村与城市ICFI得分为8.70±2.51、9.20±2.52,农村喂养指数合格率为39.5%,城市喂养指数合格率为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5,P <0.05;x2=15.140,P<0.05).ICFI得分不合格组的WAZ和LAZ均低于喂养指数合格组(t值分别为2.739、4.056,均P<0.05).6~8、9~11及12 ~23月龄组ICH得分均与LAZ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7、0.112、0.227,均P<0.05),6~8、12 ~ 23月龄组ICH得分均与WAZ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9、0.161,均P<0.05),6~8月龄组ICH得分与WLZ呈正相关(r值为0.152,P<0.05).结论 ICH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婴幼儿群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综合评价陕西省汉中市6 ~ 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贫困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情况,为有针对性实施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广西国家级贫困县平果县、融水县、天等县、巴马县开展2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调查.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2个乡、每个乡2个村共653名婴幼儿.结果 广西贫困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开奶时间的中位数为12.1小时;断奶时间的中位数为8.8月;6月龄内婴幼儿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24.3%、73.2%、2.5%;48.9%的婴幼儿在4月龄内添加了辅食,39.2%在4~6月龄添加辅食,11.9%在6月龄后添加辅食.结论 广西贫困地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率较低,开奶时间晚,断奶时间早,辅食添加不合理,奶制品和动物性蛋白摄入低.在贫困地区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合理添加辅食,有效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提高婴幼儿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24个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广东省24个月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探讨影响儿童营养的有关因素,为改善整体儿童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获取24个月龄以下679名婴幼儿体格体检及询问调查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NCHS/WHO参考标准,对婴幼儿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婴幼儿抱奶时间的中位数为8h,其中24h后抱奶占13.9%,72h后占14.8%,农村婴幼儿抱奶时间长于城市(Z=-1.986,P〈0.05);平均断奶时间为8个月,其中4个月以内断奶占15.1%,8个月以上断奶占61.8%.农村婴幼儿断奶时间长于城市(X^2=9,863,P〈0.05);4个月内喂养方式城市以纯母乳喂养为主,农村以混合喂养为主(X^2=20.479,P〈0.01);68.3%婴幼儿在4月龄内添加了辅食,12.8%在8月龄后添加辅食,城乡差异不明显。农村婴幼儿低体重发生率(14.9%)、生长迟缓发生率(21.5%)均明显高于城市婴幼儿(X^2=32.383,X^2=34.823,P〈0.01)。结论广东部分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情况严重,应普及初乳喂养观念,适时添加辅食,转变不良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喂养习惯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该文就婴幼儿喂养习惯,即喂养者的喂养方法特点,喂养者与婴幼儿的关系、喂养的条件及评价喂养习惯的方法和指标做一综述,指出为了寻找喂养中存在的规律,有待于今后研究出相对稳定的方法来评估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6~12月龄段婴幼儿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婴幼儿科学喂养及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2月出生且在上海市闵行区所有13家社区完成6、9(8~10个月)和12(11~14个月)月龄段3次随访的婴幼儿,线上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门诊随访其喂养方式、体格生长(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营养状况(超重、肥胖、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缺铁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仅于6和12月龄段监测。依据不同喂养方式,6月龄段分为纯母乳喂养(EBF)、混合喂养(MF)和人工喂养(AF)组,9、12月龄段分为MF和AF组,分析各组婴幼儿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70例儿童,其中6月龄段EBF、MF、AF组分别为130(27.66%)、288(61.28%)和52例(11.06%);9、12月龄段MF组分别为319(67.87%)和196例(41.70%)。不同喂养方式的6~12月龄婴幼儿体格生长(体质量、身长、头围)与营养状况指标(超重、肥胖、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月龄段婴幼儿EBF组缺铁性贫血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2—7月在沧州市随机抽取3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区/县抽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研究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免疫规划的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指数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喂养指数评分的因素。结果 1 450名婴幼儿中男童835名,占57.59%,女童615名,占42.41 %,顺产827名,占57.03%,剖宫产623名,占42.97%,足月1 009名,占69.59%,早产441例,占30.41%,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均值(8.31±2.0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市(β'=0.233)、月龄12~24月(β'=0.316)、母亲学历为硕士及以上(β'=0.166)的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更高。结论 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加强该地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提高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为婴幼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西农村婴幼儿的智能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503名1~36个月农村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同时调查其营养状况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结果:调查人群整体智能发育水平偏低,其中大运动相对较好,而语言、精细运动和适应能力较差,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育商逐渐下降。智力水平偏低及落后的发生率分别为24.3%和1.8%,其中24~36月龄组适应能力、语言发育落后分别占13.9%和15.3%。智力水平与营养状况相关,智力偏低的发生率随着营养及体格发育水平的降低而增高,营养不良儿童的智力落后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正常儿童。父亲、母亲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婴幼儿智力发育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42.9%、52.7%。结论:山西农村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比常模低10个分值,智力发育与营养、父母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幼儿肥胖发生状况及家长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12个社区中1~35个月儿童4654人为研究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长别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计分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其中215名肥胖儿家长和215名正常体重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肥胖发生率为4.7%。肥胖儿中父母超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肥胖儿总的能量摄入高于正常体重儿,生后4个月内肥胖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应关注喂养方式,包括提倡母乳喂养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农村4县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西农村4县的0~6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以WHO标准为对照,用Z评分法评价9 991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31.57%,出现婴儿组(特别是6个月以内组)发生率最低,8个月开始升高,以15~18个月组最高。农民工子女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农民子女(P0.005);小学文化的父母其子女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初中文化父母的子女(P0.01)。【结论】广西农村父母育儿知识缺乏直接婴幼儿喂养行为(特别是辅食添加)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开展农村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导、改变农村幼儿喂养行为,是降低营养不良发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当地儿童喂养状况以及喂养相关资源利用情况,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于2006年11月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定性研究方法,在5个省市随机选择了20个村进行调查,对187名母亲及其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了喂养评估.结果 这些地区儿童母乳喂养率:0~6个月为73.68%,6~12个月为57.69%,12~24个月为39.13%;6个月以上儿童辅食撮入量不足率为61.31%.结论 农村地区在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喂养知识和喂养技术有待提高.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可在搜集信息的同时,提高参与人群的儿童喂养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大庆市城区2岁以内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城市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儿童保健门诊抽取常规体检的0~18个月健康儿童40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对儿童主要看护人实施为期半年的干预后再次进行终末调查。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率86.0%。家长在儿童营养与喂养知识方面存在误区,家长对此方面的知识有广泛需求。结论经对家长举办培训,家长喂养行为与喂养方法得到改善,项目开发的宣传资料及宣教方式干预效果良好,基本满足家长和医生的需求,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急性颅脑创伤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10岁以下小儿急性颅脑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0~10岁,平均(4.12±0.63)岁。按年龄分为0~5岁组和6~10岁组,其中0~5岁组91例(69.5%),6~10岁组39例(30.5%)。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受伤机制、损伤类型、伤情及治疗方法、预后等特点。 结果共纳入130例,跌倒是0~5岁组主要致伤原因,6~10岁组患儿中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两组在致伤机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岁组开放性颅脑损伤发生率(28.2%,11/39)高于0~5岁组(14.3%,1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岁组患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率(46.2%,18/39)及脑脊液漏发生率(30.8%,12/39)高于0~5岁组(分别为20.9%,19/91及4.4%,4/91)(P<0.05)。按GCS评分分级,两组均以轻型颅脑损伤为主,两组主要治疗手段均为非手术治疗。23例(17.7%)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23例实施了开颅手术之外的有创治疗措施,两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受伤3个月时随访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17例(90%),中残11例,重残3例,死亡3例。两组总体预后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年龄段小儿颅脑创伤在受伤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依据颅脑创伤的特点,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西安市≤6月龄婴儿体格发育状况及营养状态,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西安市10个社区或村(5个属于城镇街道办事处,5个属于村镇政府),在每个社区或村随机选择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2021年6—8月在选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6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婴儿进行体格检查(身长及体重)及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对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婴儿营养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婴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1 714名婴儿参与本研究,男婴5 951人,占50.80%,女婴5 763人,占49.20%。≤3月龄占45.65%,4~6月龄占54.35%。共有1 972例≤6月龄婴儿检出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6.83%。其中生长迟缓的发生率为1.15%,体重不足的发生率为0.96%,消瘦的发生率为1.47%,贫血发生率为14.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情况(部分母乳喂养OR=1.440,人工喂养OR=1.523)、户籍所在地(OR=2.396)、添加辅食类别数量>2种(OR=1.690)、摄入蛋黄(OR=1.657)、摄入水果(OR=1.355)为≤6月龄婴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市6月龄及以下婴儿营养不良发生风险较高,贫血为主要的营养不良原因。户籍所在地、喂养方式、添加辅食类别数量、摄入蛋黄及水果是6月龄及以下婴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可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