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妇科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operation,LO)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妇科LO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全麻。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行麻醉维持;试验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瑞马唑仑、瑞芬太尼TCI,行麻醉维持。记录术后0~8 h内、术后8~24 h内PONV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 h内头疼、眩晕和嗜睡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0~8 h,试验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 32.5%,P <0.05)。对照组T1较T0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 <0.05)。T1对照组MA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丙泊酚2.5 mg·L-1靶控输注和瑞马唑仑1.8 mg·kg-1·h-1静脉泵注,并同时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1·min-1泵注,患者意识消失...  相似文献   

3.
高珊  杨镭镭  彭坚 《中国药师》2022,(7):1195-1198
摘要:目的:观察瑞马唑仑用于烧伤患者全身麻醉下行清创植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清创植皮术的烧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R组最终纳入54例,给予瑞马唑仑0.3 mg·kg-1诱导+舒芬太尼0.3μg·kg-1;P组最终纳入49例,诱导丙泊酚2 mg·kg-1+舒芬太尼0.3μg·kg-1。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诱导起效时两组患者的HR、MAP及不良事件如注射痛、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的发生率。结果:R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长于P组(P<0.05)。R组患者未出现注射痛,而P组有13例(26.5%)患者发生注射痛(P<0.05)。麻醉诱导药物起效时两组患者的HR、MAP均较基础值下降,但R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可安全用于烧伤患者全身麻醉下行清创植皮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22,(1):204-209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联合瑞马唑仑缓解术前焦虑维持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作用。方法将10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瑞马唑仑组、艾司唑仑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瑞马唑仑组患者于术前-晚服安慰剂且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剂量0.1 mg·kg~(-1);艾司唑仑组患者手术前一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 mg且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联合用药组患者手术前一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 mg且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剂量0.1 mg·kg~(-1);对照组患者于术前-晚服安慰剂且麻醉诱导前10 min时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访视时、入室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或者生理盐水后的焦虑评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VASA);记录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值;记录患者术前一晚睡眠质量评分(NRS)、手术时长、麻醉药物及其他药物使用剂量、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比较,艾司唑仑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入室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且术前一晚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艾司唑仑组比较,瑞马唑仑组和联合用药组诱导前给药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0比较,T2时对照组、艾司唑仑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对照组HR明显升高,T4时对照组、瑞马唑仑组、艾司唑仑组MAP和HR明显升高(P<0.05);T2、T3、T4时联合用药组MAP和HR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瑞马唑仑组、艾司唑仑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于T2、T3、T4时的MAP、HR各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缓解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前一晚口服艾司唑仑联合入室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妇科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4~7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R组:苯磺酸瑞马唑仑诱导剂量6mg·kg-1·h-1,维持剂量1mg·kg-1·h-1;P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20mg·kg-1·h-1,维持剂量4mg·kg-1·h-1。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成功后(T2)、气腹建立成功后(T3)、拔除气管导管前(T4)、拔除气管导管后3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意识指数(A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T1、T2时MAP和Ai值高于P组(P<0.05);而T3、T4、T5时的MAP和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59例。瑞马唑仑组应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组应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RR;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长、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麻醉疗效评价、舒适度(BCS)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与T0点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MAP、R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或减慢(P<0.05);丙泊酚组T1、T2、T3时点HR呈现轻度减慢趋势(P<0.05),而瑞马唑仑组T1时点HR轻度升高(P<0.05);两组患者T1、T2时点SpO2均有一过性下降(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T1、T2、T3时点MAP、HR、RR的降低或减慢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宗志军  王义桥 《安徽医药》2012,16(12):1849-185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分两次外周静脉注射对其诱导期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100例25~55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先静注0.2μg·kg-1舒芬太尼,1min后按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1、舒芬太尼0.3μg·kg-1、依托咪酯0.2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观察组,n=50);50例在全麻诱导期一次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诱导期给药总量的给药组(对照组,n=50),即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按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1、舒芬太尼0.5μg·kg-1、依托咪酯0.2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的静脉注射速度相同,总的诱导期舒芬太尼的静注时间均在5 s内。对比两组患者诱导期呛咳发生率和强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期呛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发生同级别呛咳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期分两次外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能显著降低舒芬太尼诱导期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8.
晏启兴  花泽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56-2657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妇科手术全麻苏醒期留置导尿管不适反应.方法:择期手术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舒芬太尼(S组)、芬太尼组(F组).S、F两组分别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4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胺0.1 mg/kg,丙泊酚2 mg/kg,实施麻醉诱导.术中雷米芬太尼0.25 μg· kg-1·min-1,丙泊酚5mg·kg-1·min-1,阿曲库胺2μg·kg-1·nin-1泵入维持麻醉.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后留置导尿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阿曲库胺,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丙泊酚,S组追加舒芬太尼4.0 μg,F组追加芬太尼40 μg.苏醒期观察患者MAP、HR、SpO2,对导尿管留置不适的影响程度.结果:S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中度以上导尿管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减轻妇科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神经外科麻醉的应用.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组2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20例.静吸复合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3mg·kg-1·h-1,同时吸入1%~2%的七氟烷维持,全凭静脉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5ug·kg-1·min-1.持续泵入,根据血压调节,直至手术结束.观察麻醉维持及苏醒、拔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拔管、苏醒以及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同时苏醒期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0.
陈顺富  楼静芝  陈雷 《海峡药学》2013,25(5):240-241
目的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控制七氟烷吸入麻醉。方法选择60例患者,ASAI或Ⅱ级,年龄30~50岁,拟择期腹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随机分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控制(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七氟烷呼末浓度。麻醉方法选择全麻,全麻诱导:咪达唑仑0.04mg·kg-1、异丙酚1.5mg·kg-1、芬太尼5μg·kg-1、阿曲库铵1mg·kg-1进行全麻诱导;全凭吸入七氟烷及间断静注阿曲库铵12.5mg维持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七氟烷呼末浓度,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知晓及体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七氟烷呼末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Ⅰ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Ⅱ组有2例发生体动。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反馈控制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使麻醉深度更适宜,有利于患者麻醉后苏醒,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期,A、B、C组分别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0.4 mg/kg, D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5 mg/kg。麻醉维持期,A、B、C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1~2 mg·kg-1·h-1,D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12 mg·kg-1·h-1。记录四组给药前和镇静后1、3、30、60 min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等指标。观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D组比较,B、C组镇静后3、30、60 min时BIS和MOAA/S评分较低,A、B、C组镇静起效时间较长,术后苏醒时谵妄发生率较低(P<0.05)。与B、C组比较,A组镇静后1、3、30、60 min时BIS和MOAA/S评分较高,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瑞马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异氟烷应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0.1、阿托品0.5 mg,常规麻醉诱导后给予丙泊酚3~4 mg- kg-1·h-1,瑞芬太尼4.0 ~6.0 μg·kg-1·h-1微量泵泵注,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20~30 mg/h,并吸入0.5 ~1.0%异氟烷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股动脉穿刺置管时(T2)、放置支架、填充弹簧圈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观察术中有无体动反应,并记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唤醒、拔管时间,观察苏醒期患者有无呛咳、呕吐、躁动等麻醉并发症,术后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气管插管结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异氟烷应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控制平稳,术后苏醒较快,拔管早,无术中知晓,术后呛咳、呕吐、躁动等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56例患者术中未出现动脉瘤破裂.结论 气管插管结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复合异氟烷应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作用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控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瑞马唑仑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瑞马唑仑组(RM组)和丙泊酚组(PR组),分别使用瑞马唑仑及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术后苏醒时(T5)等不同时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BIS值变化;比较两组诱导时间、诱导成功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注射部位痛病例数,麻醉诱导维持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病例数;以及两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和术中知晓情况,麻醉期是否做梦、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T1~T4)两组患者血压和BIS值均较基础值(T0)显著降低(P<0.05);T1、T2时RM组患者血压高于PR组(P<0.05);T1~T4时RM组患者心率变化较小(P>0.05),但PR组患者心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且RM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PR组(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成功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患者注射部位痛病例数显著少于PR组,且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也显著低于PR组(P<0.05)。RM组患者苏醒后5 min、30 min时Ramsay评分均优于PR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发生,RM组患者苏醒后问询麻醉期做梦例数显著多于PR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时,能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并能维持较为稳定血压和心率,苏醒质量好,无注射痛且无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英  蒯剑  徐向杨  张春霞  孙龙 《中国药业》2023,(23):111-114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联合纳布啡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方案,观察组患者予瑞马唑仑联合纳布啡麻醉方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与麻醉前(T0)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1 min(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显著降低(P <0.05),但观察组T1和T2的MAP和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检查后,两组患者的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P <0.05)。结论 瑞马唑仑联合纳布啡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能缩短患者的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瑞马唑仑组给予瑞马唑仑麻醉,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5 min后(T1)、手术1 h(T2)、关胸时(T3)、拔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T0与T4时应激反应情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在T4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评估镇静程度,术后2、12和24 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观察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瑞马唑仑组58例,丙泊酚组64例。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T1时MAP分别为(85.03±4.37)和(78.24±4.48)mmHg, T2时MAP分别为(80.39±3.95)和(75.49±4.11)mmHg, T3时MAP分别为(84.43±4.02)和(79.59±3.97)mmHg, T2时HR分别为(76.44±5.75)和(72.39±6.03)b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静吸全麻和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绩效。方法:择期外科全胃切除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年龄48~65岁,体重55~70公斤,随机分成两组,单纯静吸全麻组(I组)和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I组),两组均不用术前药,硬膜外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复合液试验剂量4 ml。两组先后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4 mg.kg-1,芬太尼4 mg.kg-1,丙泊酚1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8 mg.kg-1行机械通气。Ⅰ组术中麻醉维持:以微量注射泵静脉持续注射丙泊酚4~6 mg.kg-1h-1,维库溴胺0.08 mg.kg-1h-1,瑞芬太尼1~1.5 ug.kg-1h-1,同时吸入50%氧化亚氮。Ⅱ组术中麻醉维持硬膜外注射1%利多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复合液,静脉持续注射丙泊酚4mg.kg-1h-1,维库溴胺0.08 mg.kg-1h-1,吸入50%氧化亚氮。两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两组均行深静脉穿刺置管静脉输液。记录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4小时镇痛情况(VAS评分)、追加按压镇痛泵例数、药物费用(含浪费及术后镇痛药物费用)、麻醉材料费用和麻醉总费用。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统计学差异,II组停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缩短、按压镇痛泵例数减少(P<0.05),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全麻药物费用低(P<0.05),麻醉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I组相比,全胃切除手术病人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药物费用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并且麻醉总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60例,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n=30例)和丙泊酚组(n=30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0μg后,瑞马唑仑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18 mg·kg-1·h-1,丙泊酚组静脉泵注丙泊酚120 mg·kg-1·h-1,当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 and Sedation, MOAA/S)评分≤1时停止泵注,开始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结束后,瑞马唑仑组静脉注射拮抗药氟马西尼0.2 mg(2 mL),丙泊酚组注射生理盐水2 mL。记录2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托下颌时长、苏醒时长、运动能力恢复时长,以及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低氧血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时,R组患者静脉推注瑞马唑仑0.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P组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时,R组患者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4~1.2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P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患者均间断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术中监测患者麻醉深度并据此调整瑞马唑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失血量、手术时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72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测定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24 h和术后72 h时两组患者T淋巴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计算CD4+/CD8+比值;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失血量、手术时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72 h时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时的CD3+、CD4+、NK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在术后24 h时的CD3+、CD4+、NK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用于麻醉维持时,瑞马唑仑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小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复合舒芬太尼5μg时瑞马唑仑用于抑制颈中间丛阻滞穿刺时发生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2022年4~10月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神经阻滞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5min后再注射瑞马唑仑,瑞马唑仑的剂量分别由低到高设为3、4、5、6、7mg,初始剂量7mg,相邻间隔剂量变化为1m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0.25%罗哌卡因20mL)。如果神经阻滞穿刺时患者出现体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的瑞马唑仑剂量;如未发生体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的瑞马唑仑剂量。采用Probit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及其95%CI。结果 瑞马唑仑用于抑制颈中间丛阻滞穿刺发生体动的ED50为5.1mg(95%CI:4.6~5.7)。与注射舒芬太尼5min后(T1)相比,静脉注射瑞马唑仑睫毛反射消失时(T2)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P<0.05),但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7,(12):894-89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静脉全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行ERCP患者80例,年龄5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组(M组),每组40例。两组术前均静脉给予东莨菪碱10 mg,地佐辛5 mg。P组麻醉诱导为单纯静脉泵入丙泊酚(诱导速度为15 mg·kg~(-1)·h~(-1))至呼之不应、无睫毛反应后,改为维持速度(4.5 mg·kg~(-1)·h~(-1));M组在麻醉诱导前小壶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随后静脉泵泵入丙泊酚(诱导速度为15 mg·kg~(-1)·h~(-1))至呼之不应、无睫毛反应后,改为维持速度(4.5 mg·kg~(-1)·h~(-1)),分别记录两组丙泊酚诱导量,丙泊酚维持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呃逆、呛咳、恶心、呕吐)。结果:M组丙泊酚诱导量及丙泊酚维持量低于P组。M组术中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ERCP静脉全麻安全有效,且能产生协同作用,降低丙泊酚用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