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消化内镜护士对职业安全防护认知水平和自身防护现状,分析影响消化内镜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水平的因素,为完善我国消化内镜护士执业安全防护的管理与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参加2017年7月吉林省内镜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的110名消化内镜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94.54%。104名消化内镜护士职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12.03±2.01,总体得分率为70.76%,其中物理性职业防护维度得分最低,得分率仅为61.50%;104名消化内镜护士职业安全态度平均得分为33.02±3.69,总体得分率为88.79%,其中个人基本防护态度得分最高,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态度得分最低;104名消化内镜护士职业安全行为平均得分为71.79±12.37,总体得分率为71.79%,其中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行为得分最低,得分率仅为65.98%。结论参与本次调查的消化内镜护士职业防护态度得分处于较好水平,知识及行为部分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应全面提高消化内镜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加强职业防护态度,从而提高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现状,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凉山州78家医疗机构调查当日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525份。结果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总得分为(34.96±12.23)分,得分高水平者占15.13%、中水平者占35.76%、低水平者占49.11%。学历、专业、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主要原因(P<0.01);有64.3%的医务人员发生过锐器伤,52.77%的医务人员发生过皮肤黏膜污染。职业暴露在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业和科室、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医务人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锐器伤在二级乙等医院发生率最高;护理专业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其他专业;掰安瓿是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首要因素;妇产科医护人员皮肤粘膜污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总体处于中低水平,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业防护状况较差,应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防护行为、防护技能的培训,并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社区护士职业暴露情况,为护理管理者规范社区护士职业行为,保护护士自身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2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仅有34.62%的社区护士对标准预防概念很清楚。社区护士职业暴露安全防护行为中得分最低的3项是:掰安瓿时加垫棉球、为患者进行采血操作时戴手套、工作中注射器针头回套。84.62%的社区护士曾发生过锐器伤,发生锐器伤后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比例只占27.27%。结论社区护士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意识不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社区护士职业暴露安全相关培训,加强防护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调查方式,对上海市金山区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应急救援的知识、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等4个部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614份。医务人员应急救援知信行总平均得分为(4.01±0.83)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07±0.80)、(4.21±0.70)分,处于较高水平;应急救援行为平均得分为(3.25±1.23)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科室、职业、医院级别、是否参加过应急培训、是否参加过应急演练是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金山区医务人员应急救援知信行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应急救援态度积极,应急救援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不同年龄、职业、科室、医院级别医务人员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相似文献   

5.
李仙菊 《中国卫生产业》2020,(8):188-189,192
目的了解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探讨艾滋病职业防护措施。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该院1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结果所有护士基本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79.2%的护士未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专题培训,21.5%的护士曾经接诊过艾滋病患者;35.6%的护士在职业暴露后未采取正确处理方法;23.5%的护士有护理艾滋病患者意愿;14.2%的护士表示身边有人发生过艾滋病职业暴露。结论护士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了解不全面,防护行为不够正确,需要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女性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意识及应对能力,探索影响因素。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543名女性医务人员的艾滋病职业防护意识及应对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防护意识及应对能力得分(77.1±10.3)分;外科和医技科室、技师专业、工龄长和参加过系统职业防护培训,是女性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意识及应对能力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意识及应对能力不高,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应急处置能力欠缺。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护工的手卫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予以手卫生培训等干预措施,提高护工的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利用床旁视频对某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内10名护工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医院感染管理兼职护士利用讲课和现场操作等方法对其进行手卫生的行为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干预前观察的护工手卫生依从率为28.01%(142/507),干预后提高至63.09%(30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9,P<0.001)。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兼职护士对护工进行行为干预,提高了护工的手卫生意识及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张俏  郭焕菊 《职业与健康》2015,(1):64-66,6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以及今后开展防护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问卷抽样调查长春市某医院300名医务人员,对问卷得分情况采用组间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8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医务人员整体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认知水平较差,平均得分仅为56.8分,对标准预防的理念、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定义以及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方面掌握得较差,知晓率均60%。对不同因素组间得分比较发现,影响职业防护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为职业、学历、科系、是否参加培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工龄、职称等因素组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薄弱环节并结合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水平,保证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临床工作5年内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情况,探讨其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在临床工作5年内的104名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依从性和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采用等级评分(1分表示完全做不到,2分表示偶尔做得到,3分表示一半时间做得到,4分表示大部分时间做得到,5分表示完全做得到)的方式对护士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依从性得分:规范的操作行为(3.48±0.81)分,处理锐器(2.11±0.92)分,医疗废弃物处理(3.02±0.78)分,而防护用品的使用及手卫生均<2分;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对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锐器处理知识、洗手及消毒的指征与方法、不良操作行为、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及报告 6个条目的认知率仅为12.50%~40.38%。结论该院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自我防护意识较弱,职业防护行为依从性不高,应加强对其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院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为提高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陕西省二、三级医院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进行便利抽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化疗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4部分。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 173份。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3.17±3.11)分、(41.58±5.18)分、(74.06±12.70)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最高学历、医院等级、科室、是否接受过化疗防护培训是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陕西省二、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低学历、二级医院、非肿瘤科及未接受过化疗防护培训的护理人员。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管理体系,并重视化疗职业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认知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对上海7所医疗机构的46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窗口期及潜伏期的回答正确率不足60.00%;69.70%的受访者参加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护士、三级医院医务人员、30岁及以下医务人员分别在不同类别医务人员中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回答准确率最低;42.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非常高或比较高。结论医务人员缺乏职业暴露防护基本知识与技能,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医疗机构应当完善职业暴露预防与应急处理流程,开展有效的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医务人员应当自觉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规范操作行为,遵循普及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岗前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防护知识调查问卷,对218名护生进行培训前后的调查,对护生培训前后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护生的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低,分别为22.02%、37.16%、48.24%,培训后平均知晓率分别升至93.69%、94.04%、9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实习护生岗前职业防护知识认知调查及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为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运城市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信行影响因素,为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能力提供借鉴信息。方法 于2022年11—12月对运城市辖区内2所三级医院和2所二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信行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信行现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1 239名医护人员纳入研究,职业安全防护认知得分(6.12±2.30)分、信念得分(5.79±2.11)分、行为得分(5.31±1.9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岗位(护士β′=-0.456、检验技师β′=-0.418、麻醉师β′=-0.291)、医院级别(β′=0.553)、工龄(β′=0.279)、职业压力(β′=-0.092)、职业倦怠(β′=-0.249)、相关学习途径(β′=-0.096)是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认知的影响因素,岗位(护士β′=-0.449、检验技师β′=-0.128、麻醉师β′=-0.219)、工龄(β′=0.926)、职业压力(β′=-0.258)、职业倦怠(β′=-0.082)、相关学习途径(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膝骨关节炎人群骨关节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为指导膝骨关节炎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某医院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骨关节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膝骨关节炎人群骨关节炎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膝骨关节炎患者骨关节炎知识维度得分平均为(7.46±0.61)分,合格率为77.45%(7 692/9 931);态度维度得分平均为(5.26±0.33)分,合格率为84.82%(8 423/9 931);行为维度得分平均为(3.78±0.32)分,合格率为71.57%(7 108/9 93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49)、文化程度(β’=0.228)、医学知识获取途径(β’=0.185)、接受过健康宣教(β’=0.070)是知识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年龄(β‘=-0.150)、接受过健康宣教(β’=0.874)、知识维度得分(β’=0.925)是态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年龄(β’=0.076)、文化程度(β’=0.290)、接受过健康宣教(β’=0.571)、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两个重点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职业健康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6—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浦区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8家企业共965名劳动者,下发《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基本情况、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和身心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为66.2%,4个维度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87.8%)、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77.8%)、职业健康法律知识(73.4%)、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42.8%)。4类身心健康问题中,抑郁的检出率为64.1%、睡眠障碍为34.0%、焦虑为22.3%、职业紧张为20.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初中学历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得分率提高6.0%,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得分率提高约8.0%(P <0.05);相对于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得分率降低2.9%(P <0.05)。劳动者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和专业医学生实习前医院感染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情况,探讨针对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的教育方法。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某大学医学院2008-2010级接触临床初期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医学生448名,剔除调查问卷资料缺失20%条目者,实际获得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为93.97%。在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方面:各专业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04,P<0.05),其中护理专业正确率(78.28%)最高,康复专业正确率(60.90%)最低;各年级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P<0.05),2008级正确率(75.51%)最高,2010级正确率(70.63%)最低。在态度方面:>90%的医学生认为预防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重要,各年级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9,P>0.05);各专业医学生对待医院感染的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86.70,P<0.05),护理专业得分最高,50%的学生得分>74分,医学检验专业得分最低,50%的学生得分>66分。在行为方面:54.46%的学生经常/一直表现出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行为,各年级和各专业学生行为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6.49、180.32,均P<0.05),2008级50%的学生得分>60分,2009级相对较差,50%的学生得分≤55分;护理专业平均得分最高,为(63.76±10.11)分,临床八年制平均得分最低,为(47.94±14.35)分。结论接触临床初期医学生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态度方面较好,但行为亟待养成;有必要进行早期多途径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强化医学生的医院感染意识,促进其职业防护行为,减少其在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和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结核病院护士对职业暴露因素、自我防护行为等认知现状,为结核病院护士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该院随机抽取的100名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知识、自我防护意识和因工作感染结核情况调查。结果结核病院护士对职业暴露知识认知率为55.4%;自我防护行为掌握率为33.7%;因工作感染结核者占9.8%。结论职业损伤状况与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行为有关,需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现况并分析原因,为降低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4年9月份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来自甘肃省10所大中专院校的实习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230份问卷,实际回收214份,有效问卷21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3.04%。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9.44%(63名),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置率为39.68%(25名)。不同生源地、基础教育程度、年龄段和学历的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相关概念知晓与否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防护知识、防护用品使用知识知晓与否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进行各种培训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习护士个人防护意识欠缺,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影响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实习护士的职业暴露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不重视,培训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职业暴露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家省级医院、2家县级医院,用分层抽样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96.5%。AIDS知识平均得分(68.4±11.2)分,有58.5%的护士愿意为HIV感染者提供抽血、注射等侵入性医疗服务;有88.6%的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过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平均得分(86.2±18.3)分。结论应加大AIDS防治知识及职业防护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AIDS相关知识及HIV感染者的科学认识,减少歧视,减少职业暴露,保障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宜昌地区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暴露现状及对职业危害的认知状况,为制定麻醉医师职业的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同一时间截点(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选择宜昌市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等1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麻醉科医师(121人)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进行职业危害暴露现状及认知状况调查。结果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行为总体发生率为67.80%,锐器刺伤行为的发生率最高(26.3%),其次为血液、体液、唾液污染眼睛或口腔(19.5%)。防护用具配备率最高的是防护服(98.3%),其次为口罩(92.4%);使用率最高防护用具是口罩,使用率也仅为51.1%;其他防护用具使用率均在30%以下。影响临床实验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医院级别和麻醉医师的文化程度。结论麻醉医师的职业安全防护应得到医院的重视,应从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等多方面开展工作,提高麻醉医师的安全防护意识,提示防护用具的使用率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