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腹主动脉瘤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机体在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细胞更替,它的异常可导致很多疾病,促进细胞凋亡可使正常细胞过多死亡,同样阻滞细胞凋亡的发生则可能导致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正常和病变再塑形的血管壁中均起重要作用[1~2]。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血管壁再塑形的典型例子,以动脉壁逐渐变弱和渐进性扩张最后破裂为特征[3]。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的广泛断裂和退化、胶原纤维所占百分比相对过多、免疫及…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中层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中层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 clecells ,SMC)的凋亡与其数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探察AAA(2 5例 )和正常腹主动脉 (10例 )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 ,并联合抗 CD3、抗 CD2 0、抗 CD6 8及抗α actin的免疫组化染色对凋亡的阳性染色进行复染 ,以确定其细胞类型 ;同时通过抗α actin免疫组化染色对AAA镜下SMC进行记数和观察。结果AAA中层SMC[(38± 8)SMC/HPF]较正常腹主动脉 [(179± 16 )SMC/HPF]减少 79 1% ,P <0 0 1。正常腹主动脉TUNEL阳性细胞约为 1 0 % ,AAA组织中则为 8 6 % ,P <0 0 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多为SMC。结论AAA中层SMC的凋亡是SMC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动脉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在发病不同时期动脉壁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clecells,SMC)增殖与凋亡的改变。方法建立大鼠AAA模型 ,分别于术后 3d、1、2、3、4周切取腹主动脉 ,应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腹主动脉壁中SMC凋亡和相关基因bcl 2、bax蛋白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α 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 actin)的表达。结果TUNEL及PCNA表达高峰时段分别为术后 2~ 3周和 1周 ;术后 3d至 1周凋亡细胞少于PCNA阳性SMC ,2~ 4周多于PCNA阳性SMC且SMC数量明显减少 ;bcl 2与bax蛋白表达分别于术后 1、3周达到峰值 (P <0 0 1)。结论动脉壁SMC增殖和凋亡的失衡与AAA发病密切相关 ;bcl 2与bax基因参与了对AAA动脉壁中SMC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细胞外基质代谢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解剖学、遗传学、环境学和生物化学诸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动脉中膜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起主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及弹力蛋白和胶原的基因表达不平衡可能是原因。腹主动脉壁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和平滑肌细胞凋亡可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弹力蛋白和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rresten蛋白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以及可能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活细胞动态成像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rreste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芯片检测在arresten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差异性表达的相关细胞因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差异性表达。结果实时活细胞动态成像显示arresten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水平;蛋白芯片实验显示arresten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Angiogenin、Endoglin及TIMP-1具有差异性表达;RT-PCR结果验证了在arresten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Angiogenin的差异性表达,Endoglin和TIMP-1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arreste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Angiogenin参与信号通路的调节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炎性细胞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健  王斌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3):177-179,I008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及其作用。方法20例AAA患者的动脉瘤组织及4例正常人腹主动脉组织,分别行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特殊染色、单抗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阳性)和巨噬细胞(CD68阳性)的免疫组化染色,了解纤维组织的变化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原位杂交方法观察AAA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oproteinases,MMPs)之MMP9的mRNA表达。结果AAA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基质弹力纤维的损伤程度呈平行趋势,正常腹主动脉组织无炎性细胞浸润;原位杂交结果显示20例AAA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出现MMP9mRNA的阳性表达,13例(65%)AAA组织中的平滑肌细胞出现MMP9mRNA的阳性表达。正常腹主动脉组织无MMP9mRNA的阳性表达。结论炎性细胞在AAA形成中通过复杂的生化、细胞及免疫等过程参与并促进了AAA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变剪接调控RE-1序列沉默转录因子(REST)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及腹主动脉瘤(AAA)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方法:检测人AAA组织和小鼠AAA模型及对照正常动脉中膜VSMC形态和弹性纤维改变;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A...  相似文献   

8.
细胞外基质合成与代谢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是腹主动脉瘤(A~A)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对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代谢,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以及对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某些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节在AAA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上述信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浸润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主动脉局限性扩张性疾病。虽然临床上能通过主动脉重建手术或腔内隔绝术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但因为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将直接影响对AAA的早期防治效果。目前在AAA的病因学研究中,炎性细胞浸润与AAA发病的关系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对炎性细胞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巨噬细胞参与AAA形成的各种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外科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男性、年龄、吸烟、创伤、感染、高血压是发生的高危因素[1]。AAA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发展瘤体逐渐增大,破裂风险攀升,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70%~90%[2]。AA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主要涉及遗传、解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等,本文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腹主动脉瘤 (AAA)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及其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培养液中生成一氧化氮 (NO)的情况。方法 0 0 2 %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AAA SMC原代培养 ,平滑肌α 肌动蛋白 (α SMA)鉴定SMC并绘制AAA SMC的增殖曲线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AA SMC中iNOS蛋白的表达 ,并测定原代及 2代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之和 (NO2 - NO3 -,NOX)。结果酶消化法成功培养AAA SMC ,α SMA阳性率为 4 5 %± 5 8% ,传代培养发现AAA SMC增殖力有限 ;AAA SMC中iNOS蛋白阳性率 86 7%± 4 6 % ,细胞培养液中存在高浓度的NOX。结论AAA SMC存在异常增殖但增殖力有限 ,且细胞可能存在表型变化 ;AAA SMC中iNOS蛋白的高表达及NO的过量生成 ,提示由SMC生成的过量NO可能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人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AAA中9例(37%)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21~35岁,临床表现腹部或腰背部痛、腹部搏动性肿物。瘤体直径(65±09)cm。4例行择期手术均成功,3例急诊手术1例成功,2例入院后未能手术治疗者均死亡。结论年轻人的AAA有病程短、瘤体较大且较多累及腹主动脉近端,症状重的特点,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100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979年6月至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100例,其中肾上型腹主动脉瘤8例,91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涤纶片瘤体包裹术8例,术中死亡1例。结果 14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手术死亡率50%(7例),其余未破裂者手术死亡率3.5%(3/86)。结论 术前诊断和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腹主动脉瘤应积极择期手术,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水平的不断改进提高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为安全、快捷,术后恢复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4.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总结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20例,采用钳夹阻断膈下腹主动脉或Foley氏球囊管腔内阻断瘤颈上腹主动脉后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应用分叉型人工血管12例,直型人工血管8例。结果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0d围手术期死亡率40%(8例),死亡原因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存活12例,术后合并症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腹泻等共1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观察6~60个月,无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随访期死亡发生。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早期确定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肥大细胞参与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通过实验诱导构建肥大细胞缺陷的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发现,肥大细胞通过几个不同机制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肥大细胞通过激活金属蛋白酶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平滑肌细胞凋亡,释放金属蛋白溶解酶类进而导致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同时,活化的肥大细胞也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重建、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这些也是腹主动脉瘤形成的标志.因此,我们设想肥大细胞稳定剂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组胺受体阻断剂一样,可能在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治疗组(15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19例)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腔内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手术组(P=0.005、P=0.015),腔内组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手术组明显缩短(P〈0.0l、P:0.001)。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组(P〈0.01)。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腔内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20);术后第5天红细胞计数及血肌酐水平在腔内组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1、P=0.034)。结论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优点,近期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外科治疗的价值和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自 197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破裂 19例 ,通过术前高危因素、合并疾病、术前状况和血液生化检查以及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评分 (MODScore) ,对腹主动脉瘤破裂外科治疗的价值和预后进行判断。结果 术后存活 10例 ,手术死亡率 47.4%。术前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二项指标 ,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肌酐、血尿素氮 ,严重低血压 ,呼吸衰竭和昏迷等指标上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48hMOD评分在 5分者全部死亡 ,4分以下的病例随着评分减少而死亡率降低。≤ 1分者全部存活。结论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选择。术后死亡主要与出血性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和衰竭有关。术后 48hMOD评分 4分以上的病例死亡率极高 ,继续治疗的价值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23例分别行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网顾性分析.手术组141例,男性118例,女性23例;腔内治疗组82例,男性66例,女性16例.对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随访中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SF-36量表评估显示术后6个月开放手术组优于腔内治疗组,术后2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腔内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住院费用腔内修复组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的特点,但具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开放手术组6个月健康生存质量优于腔内修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