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模糊集贴近度法识别变压器的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坚  梁冠安 《变压器》1998,35(1):32-37
根据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中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对称情况,提出了用波形对称及模糊集贴近度原理来辨别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的新方法。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识别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即使在空载合闸于内部故障时,保护继电器也能迅速可靠动作,避免了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导致的误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变压器新型励磁涌流识别元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专门用于励磁涌流识别的虚拟差流,利用励磁涌流波形谐波、间断、励磁涌流的尖顶波和波形上升、下降处边沿斜率大的特征,通过综合波形谐波、波形间断判据实现按相制动。仿真、试验、现场录波回放和现场运行验证了采用按相制动的新型励磁涌流识别元件能够准确区分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保证空投时的可靠闭锁及空投于故障的快速动作。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用波形对称及模糊集贴近度原理来辨识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的新方法。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识别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即使在空载合闸于内部短路故障时,保护继电器也能迅速可靠动作,避免了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导致的误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模糊贴近度识别变压器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用波形对称及模糊集贴近度原理来辨识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的新方法。数字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识别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即使在空载合闸于内部短路故障时,保护继电器也能迅速可靠动作,避免了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导致的拒动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用波形对称及模糊集贴近度原理来辨识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的新方法,数字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识别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即使在空载合闸于内部短路故障时,保护继电器也能迅速可告劝作,避免了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导致的拒动问题。  相似文献   

6.
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的1/4周波面积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电流,提出了利用波形特征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的1/4周波面积比较法。该算法以工频一周波为数据窗长,将数据窗内的差流波形按时间均分为4份,根据各份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识别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电流。该算法既能识别出单向涌流,又能识别出对称涌流,算法稳定性好,高次谐波分量对其影响也较小。该识别法与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相比,不会出现某些内部故障情况下由于二次谐波大可能造成差动保护延时动作的问题。大量的软件仿真和动模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推导变压器励磁涌流的频域表达式,分析不同的合闸初相角和剩磁对励磁涌流的影响。采用可评价多通道数据复杂性和相关程度的多变量多尺度熵算法识别励磁涌流。根据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多变量多尺度熵的特点,将由尺度因子和多变量多尺度熵组成的二维空间划分为动作区和制动区,定义电流熵值面积与给定的制动区面积的比值为熵值面积比,根据熵值面积比与定值的关系,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基于ATP/EMTP建立变压器模型,仿真不同情况下的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变量多尺度熵的辨识方法能有效区分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并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二次谐波判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变压器在空投或故障情况下磁通频域特征的不同,提出一种利用磁通对电流导数中偶次谐波制动比来判别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的新方法。研究发现故障时磁通对电流导数中偶次谐波成分明显高于奇次谐波成分,而涌流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偶次谐波制动比的大小来识别励磁涌流和故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在动模试验中对轻微匝间故障也有足够的灵敏度,且不需要任何先验参数。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可靠的自适应励磁涌流制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简述传统二次谐波制动原理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空投于无故障变压器和有故障变压器时差动电流基波含量和二次谐波含量的变化特性.利用该特性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励磁涌流制动方法.通过该方法实时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确定可靠闭锁或及时开放差动,解决现有方法在励磁涌流制动和差动保护正确快速动作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励磁涌流制动的灵敏性,确保变压器在仅有励磁涌流的情况下可靠制动,在任何有区内故障的情况下又能正确快速动作.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提取电流波形特征的变压器保护新原理   总被引:22,自引:22,他引:22  
基于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取电流波形的局部特征,提出了一种判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的新原理。文中利用自定义的峰谷检测器提取出电流波形的峰谷点,在此基础上求取峰谷点之间的形态梯度,进而将其3等分并计算各段形态梯度波形下的面积,根据3段面积的大小规律能够定性地识别出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新原理计算量小,易于工程实现。经HYBRISIM的仿真验证,新原理能够有效地区分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受CT饱和影响小,在性能上优于二次谐波制动判据和波形比较判据。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变压器励磁涌流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差流谐波正序分量的变压器励磁涌流判据能够有效识别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为了进一步提高差动保护的励磁涌流闭锁可靠性和内部故障动作快速性,分析了变压器端电压及其基波正序分量突变量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时的不同特征,由此确定了自适应控制因子Q,并将Q加入到差流谐波正序分量的励磁涌流判据中,进而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压器励磁涌流新判据。大量EMTP仿真及动模实验表明:新判据能够在励磁涌流时自动降低涌流制动定值,提高涌流的闭锁可靠性;在内部故障时自动升高涌流制动定值,提高区内故障时保护的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半波傅里叶算法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以半波傅里叶算法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变压器差流为涌流和非涌流时的波形特点,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波傅里叶算法的新型励磁涌流识别方法。理论分析和动模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动原理的缺点,能够有效地区分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电流,并对对称性涌流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采样值差动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法   总被引:36,自引:15,他引:21  
针对目前微机变压器保护中普遍采用的利用2次谐波和间断角原理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缺陷,提出利用采样值差动鉴别励磁涌流、分相制动的新原理。动模实验表明:该原理可较好地解决传统制动原理动作速度慢,受系统谐波影响大,对对称性励磁涌流鉴别困难等不利因素,且上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励磁涌流是制约变压器差动保护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Jarque-Bera系数来识别励磁涌流的新策略。对变压器区内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整体形态进行特征分析,利用两者波形正弦度不同所导致的正态性差异,结合Jarque-Bera算法在正态性检验领域中的优势,对变压器差动电流进行绝对值处理后求取杰 氏系数,根据该系数大小选取合适的阈值来辨识励磁涌流和故障差流。仿真测试了变压器各种工况下的差流波形。与二次谐波制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原理清晰,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即使在电流互感器饱和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出励磁涌流。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录波数据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特征的变压器励磁涌流鉴别方法.分析了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情况下,有功和功率因数不同的变化趋势.有功功率发生空投于故障时,由于故障支路的存在,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较发生励磁涌流时都大,且功率因数在判断轻微故障时可弥补有功功率的不足.利用两个量构成判据,判断是否发生故障.方法易于实现,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波形时域分布特征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时域分布特征的新型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文中在直方图技术的基础上定义电流波形分布系数,分析了变压器内部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的波形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两个不同子区间的分布系数的比值定义为波形分布特征系数,提出了根据该系数大小来识别励磁涌流的具体实现方案,并分析了确定子区间数目的理论依据。利用动模实验和数字仿真数据对本方法做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量小,能快速区分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在可靠性和灵敏性等方面的性能优于目前的二次谐波判据和间断角判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变压器各种情况下等效瞬时电感的波形特点,提出一种利用波形波动函数检验变压器是否发生励磁涌流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等效瞬时电感在非饱和区域波形变化剧烈的特点,通过计算波形的波动系数来识别涌流与故障电流。动模实验结果显示,即使对于匝间轻微故障,该方法也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此外,该方法无需利用变压器的任何参数,仅需测量三相差流和原边各相相电压,算法计算量小,实现简单,整定容易。  相似文献   

18.
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在变压器空投或故障切除后恢复复供电时,不能很灵敏的反应上旨变压器发生的某些故障,如轻微匝间故障(3%匝左右),励磁涌流很长时间才衰减,导致差动保护延缓动作。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励磁涌流样波分析方法,根据励磁涌流与故障电流的波形特点,采用标准的样波作矢量分析在空投时有效闭锁差动保护,空投内部故障时不降低保护的灵敏度,提高了保护的运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