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致心肺功能失代偿,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急性加重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分别被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所感知,作出相应的反应,并且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全身各个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与细胞周期活动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成 4组 :正常对照组、脾气虚组、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湿热治疗组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苔脱落细胞内 DNA含量。结果 :脾胃湿热组患者 S期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气虚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0 .0 5 ) ;经过清化饮治疗 1个月后 ,脾胃湿热组患者 S期细胞数目下降 ,而 G1 和 G2 加 M期细胞增加 (P <0 .0 5 )。凋亡细胞不论脾胃湿热组还是脾气虚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经过治疗后的脾胃湿热组患者 ,虽然细胞周期有改变 ,但凋亡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苔脱落细胞周期中 ,S期细胞最多 ,治疗后 S期细胞减少 ,G1 期、G2 加 M期细胞增加 ;凋亡细胞脾胃湿热组和脾气虚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内科疾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活动及对外界的反应不是各自孤立进行的。机体只有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维持生命的繁衍和生存。 6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学者Schally和Guillemin经过 2 0多年坚持不懈的工作 ,从几百万个动物下丘脑中成功地分离、纯化了第一个下丘脑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找到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联系的物质基础。这一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辉煌成果标志着神经内分泌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作为机体另一个防御系统的免疫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的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SG患者不同证型胃窦黏膜内PCNA和HSP60的水平。[结果]CSG脾气虚证PCNA胃黏膜内的细胞分裂指数高于脾胃湿热证(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内的HSP60在间质和腺体均高于脾气虚证(P〈0.05,〈0.01),而2种证型HSP60在胃黏膜上皮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PCNA和HSP60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G、D细胞的变化及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表达的意义.方法:2004-05/2005-03北京市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0例,其中脾胃湿热证38例,脾胃虚弱证32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患者胃黏膜中G、D细胞的数目和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表达的量值.结果:与脾虚组比较,湿热组胃黏膜G细胞数目,D细胞数目,G、D细胞比值,G细胞总面积即Gas表达量,D细胞总面积即SS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130.54±35.62 vs 111.13±23.79,54.98±19.63 vs 67.01±21.56,2.74±1.36 vs1.87±1.36,34.72±17.24 vs 27.72±14.23,13.90±7.22 vs 19.23±7.96,P<0.05或0.01).结论:G细胞增多,胃黏膜Gas增多,D细胞减少,胃黏膜SS减少,可能是湿热证的病理基础;而D细胞增多,胃黏膜SS分泌亢进,G细胞减少,胃黏膜Gas水平低下,可能是脾虚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证型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胃镜下取胃体上部黏膜,液氮罐保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黏膜AQP3、AQP4的基因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组AQP3、AQP4高于胃阴不足证组和正常人组(4.5980±0.8234 vs 3.4362±0.3450,3.8495±0.5072,7.7062±0.6859 vs 6.800±0.5544,7.0384±0.6706;P<0.051,脾虚湿困证组、寒湿困脾证组AQP3均高于胃阴不足证组(4.5158±0.5603,4.8083±0.8419 vs 3.4362±0.3450,P<0.05).脾胃湿热证组、脾虚湿困证组、寒湿困脾证组3组间AQP3、AQP4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胃阴不足证组和正常人组间AQP3、AQP4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不同,胃黏膜AQP3、AQP4基因表达不同,胃黏膜AQP3、AQP4可能成为脾虚湿困、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等病证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最早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治“大病后 ,虚烦不得眠”。《医宗金鉴》亦载温胆汤 ,但比原方多茯苓一味 ,主治热呕吐苦水、虚烦不眠、惊悸、痰气上逆。笔者临证时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养胃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用养胃冲剂,对照组(40例)用胃炎康治疗,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水肿、斑点状充血或麋烂炎症程度、肠化及非典型增生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胃院痞满、纳呆、胃痛、暖气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胃冲剂主治脾胃虚弱型浅表性胃炎,对肝胃不和型、气滞血瘀型患者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关系。[方法]睽沿患者38例,其中脾胃湿热证22例、脾气虚证16例,另10例正常人为对照。胃镜下取胃窦黏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组和脾虚证组HSP7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脾胃湿热证组各亚型中,HSP70表达水平呈热重于湿〉湿热并重〉湿重于热的趋势。[结论]HSP70属于人体“阳气”范畴,HSP70以热证表达最为明显,具有证的特异性;“热”与“湿”在脾胃湿热证中的比分会影响HSPT0在脾胃湿热证型中的表达:热邪提高HSP70表达,湿邪抑制HSP70表达。  相似文献   

10.
养胃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养胃冲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用养胃冲剂,对照组(40例)用胃炎康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水肿、斑点状充血或糜烂炎症程度、肠化及非典型增生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胃脘痞满、纳呆、胃痛、嗳气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CAG患者的基本情况、辨证分型以及电子胃镜的结果和病理结论进行分析统计,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手段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  相似文献   

12.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属"胃痛"范畴.中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有效改善症状、消除治病菌、减少复发.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蒲公英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煎系著名主任中医师王以文治疗胃痛经验方。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80例 ,获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80例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男 63例 ,女 1 7例 ;年龄 2 0~ 65岁 ,平均 38.5岁 ;病程 1~ 2 0年 ,平均 6.5年。1 .2 治疗方法 :蒲公英煎基本方为蒲公英 30 g,白芍、瓜蒌皮、法夏、香附各 1 0 g;玄胡 1 2 g,甘草 6g,黄连 3g。胃痛剧烈加百合 2 0 g,乌药 1 0 g,九香虫 6g;恶心呕吐加砂仁 5 g(分冲 ) ,陈皮 6g,竹茹 1 2 g;嗳气频作加佛手 1 0 g,苏梗 1 2 g,旋覆花 1 5 g(…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 ( 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 ,旨在寻找一种对该病疗效好、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的中药制剂。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0例门诊患者 ,病程均在 3个月以上 ,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和体征 ,经胃镜、病理、快速尿素酶试验、C13 - UBT及相关检查确诊为 H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014—2022年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共纳入69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采集患者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四诊信息(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数据。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收集到35个症状因子及17个舌脉因子进行分析,排除频率<5%的症状因子,共纳入15个症状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将纳入因子分析的15个症状及10个舌脉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因子分析结果、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证候类型,可将本病的证候分为4个类型: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阴虚血瘀。在此4个证候类型基础上,将上述因子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归纳为脾胃虚弱型23例(33.33%),脾胃湿热型17例(24.64%),阴虚血瘀型16例(23.19%),肝胃不和型13例(18.84%)。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证候可分为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阴虚血瘀4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胃炎证候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共纳入69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分析证候类型与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贫血史、甲状腺疾病史、糖尿病史、类风湿性疾病史、肿瘤史、Hp感染史)、内镜特征(胃窦萎缩、胃窦轮廓征、胃体黏膜岛、胃体白浊黏液、胃底白色隆起、增生性息肉、胆汁反流)、活检病理特征(胃体嗜铬样细胞增生、神经内分泌微巢、胃体小凹上皮增生、胃体黏膜肠上皮化生、胃体假幽门腺化生、胃体胰腺腺泡、胃体黏膜表层淋巴细胞浸润、胃体黏膜深层淋巴细胞浸润、胃体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胃体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胃体黏膜胃底腺内淋巴细胞浸润、胃体黏膜成囊泡状腺管、胃窦黏化生膜小凹上皮增生、胃窦萎缩、胃窦纤维间质增生)的关联性。结果:脾胃虚弱证胃窦萎缩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胃体嗜酸粒细胞浸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脾胃湿热证Hp感染史、胃镜下增生性息肉、胃体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肝胃不和证胃镜下胃体白浊黏液、胃底腺内淋巴细胞浸润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阴虚血瘀证糖尿病史比例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利用复合因素复制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称量法计算胸腺和脾脏指数,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白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的各组大鼠血浆CRH、ACTH及血清Cor升高,三仁汤治疗组各剂量对其均有降低作用。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及血清IL-2降低,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可以升高模型组大鼠上述指标的水平(P0.05);且以上两种结果均以中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复合因素造模可以使脾胃湿热证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三仁汤可以调节脾胃湿热证大鼠上述功能,这可能是清热祛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洛赛克10mg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月进行了用小剂量洛赛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症状的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系我院门诊及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入选标准 :患者兼有“溃疡样”和“动力障碍样”的临床症状 :上腹疼痛或不适、反酸和饱胀等 (3个症状中有 2个或 2个以上 ) ;2个月内曾做胃镜检查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年龄在 17~ 70岁 ,在研究期间能配合随访的患者。排除标准 :已明确或怀疑有恶性病变者 ;冠心病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 ;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反流性胃食管病的患…  相似文献   

19.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1996~1998年采用和中丸治疗该病10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4例,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19~70岁,平均40.7岁;病程3个月~26年,平均3.8年。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型45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胃湿热型12例,胃阴不足型7例,胃络瘀血型11例。中医症状分级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25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7~71岁,平均40.1岁;病程2个月~24年,平均3.6年。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型17例,脾胃虚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6例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4),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服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及谷氨酰胺颗粒服用。连续服药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90.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二联疗法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而阿莫西林为抗生素,因此,在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当中可不添加抗生素,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