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经济地带,其用地类类型复杂多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其土地利用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浪费最为突出;本文以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土地利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助于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特征与问题是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以南通市港闸区为例,分析港闸区土地在时空上的利用特征,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政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港闸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其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过渡性及非农化、非耕地化速度快等基本特征.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应坚持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政策,一方面严格控制耕地减少,加强区内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和保护;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扩张速度,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是土地利用最活跃、最复杂的区域,其合理利用对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独特性和利用现状入手,提出了解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森  韩玲  田晓 《科技资讯》2009,(19):130-130
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对于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效益、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进入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城乡结合部区域土地利用自发、无序和低效率的状况,已经成为不少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完成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市场化机制设计,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引导集体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引入市场化主体参与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的高效、低碳、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开封市为例,从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划分、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是解决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规划困境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应以土地利用为主导,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注意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一体化规划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杨曙霞 《科技资讯》2007,(21):157-157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城市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对城市的建设和农村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我国许多地方城市发展实践也表明了这一点。规划运行中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问题凸现的内在原因。规划决策中存在不足,影响规划执行。未能解决规划编制时遇到的技术障碍,导致我国现阶段所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实际,不能顺利实施。规划的实施不力使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更混乱。而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不协调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不协调,直接导致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处是城市和乡村彼此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土地利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泉州市1985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5年~2000年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泉州市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速度为0.22%。(3)泉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主要集在内陆山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内陆山区。其中类型转化变化量最大为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次为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的城乡结合部地域范围界定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满足城市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明确,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对城乡结合部的范围进行重新定义,构建出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结构模型;并且以无锡市为例,主要采用2001年7月的Landsat-7 卫星遥感数据,在ArcGIS和ERDAS Imagine软件的支持下,尝试提取出城乡结合部的精确范围,获取研究区内各个乡镇相对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关系,为规划部门确定市属重点发展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泉州市的土地利用综合状况,选取14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泉州市进行土地利用综合评价,运用系统聚类将结果分为4个片区,并应用Arc GIS技术绘制泉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区,分析其土地利用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今后泉州市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叶奕浩 《科技信息》2011,(20):398-398,400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乡边缘带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该地区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对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金华市城乡边缘带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全面探析和实证研究,提出城乡边缘带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备受世界关注的粮食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面积的政策目标,都彰显着土地规制的重要性。目前,在土地转性和用途更改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土地利用的粗放、低效率、违法违规等问题,表明现有的土地规制政策有其内在缺陷,不能有效遏制耕地资源的减少。因此,应当从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程序、管理体制,加强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进行城乡结合部土地规制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对改善梅州市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科技资讯》2008,(13):176-176
规划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成乡结合部认同为城市近郊区,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区域,在地域上表现为不边片、不完整的空间。从梅州市的实际情况看,按不打破乡镇和街道的原则,则可将城乡分界线两侧的街道和乡镇划入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即梅州市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环绕城区,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环地带。其问题主要表现为户籍管理问题、行政区划问题、外来人口问题、土地开发问题、物业管理问题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特点及城乡结合部土地增值机理,在此基础上以元氏县城乡结合部为例,进行土地增值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丁志伟  王发曾  殷胜磊 《河南科学》2010,28(10):1348-1352
从城市成长能力的角度出发,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成长能力的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计算出中原城市群9城市的综合成长能力指数,并以综合成长能力指数的聚类结果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态势的动向—圈层发展轴、圈层内部的"组团或带+轴线"与城市网络体系,为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乡结合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在土地有限、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如何为首都市场生产出名、特、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乡边缘带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应从综合考虑土地可持续利用价值,建立动态的土地利用机制和法律措施,整治环境污染等方面着手,切实做好土地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乡边缘带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应从综合考虑土地可持续利用价值,建立动态的土地利用机制和法律措施,整治环境污染等方面着手,切实做好土地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