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参二萜醌对连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二萜醌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丹参二萜醌类物质,于320nm下测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变化.结果:反应体系中不加样品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吸光值/秒)为0.0015;体系中样品浓度达到0.12 mmol/L时的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分别是:丹参酮ⅡA为20.0%、隐丹参酮为53.3%、次甲丹参酮为40.0%.结论:一定浓度的丹参二萜醌类化合物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大小与丹参二萜醌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丹参饮中二萜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饮中的二萜醌类化学成分,以初步探讨丹参饮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以水煮提,乙醚萃取纯化,硅胶干柱色谱分离的方法,从复方中获得三个二萜醌类化合物,并以波谱法测定其结构.结果:从该复方水提液中分离得到三个二萜菲醌类化合物,被鉴定为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及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结论:三个化合物均可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楼招欢  杨波  沈炜  申力  张光霁 《中草药》2015,46(5):679-682
目的优选分离丹参二萜醌最佳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溶剂体系,明确丹参二萜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制备丹参总二萜醌,采用UPLC测定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在不同溶剂系统上下相中的峰面积,计算分配系数(K)值及K值的比值(α),确定最佳溶剂体系。CKK-8法观察丹参二萜醌对人肝癌(QGY-7703)、肺癌(PC9、A549)、胃癌(MKN-45、HGC-27)、结肠癌(HCT116)、骨髓瘤(U266、RPMI8226)、乳腺癌(MCF-7)等9种人源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 HSCCC溶剂系统为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12∶8∶13∶7)时,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丹参二萜醌的得率为8.65%。丹参二萜醌体外对人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骨髓瘤、乳腺癌等9种人源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肺癌PC9细胞及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确定的溶剂体系对丹参二萜醌有效部位的分离效果可靠,建立的HSCCC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高效快速分离纯化丹参二萜醌的分离制备方法。丹参二萜醌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郁丹红  贾晓斌  施亚琴  萧伟 《中草药》2013,44(7):851-857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UPLC-MS/MS测定方法,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丹参二萜醌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及其原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UPLC-MS/MS(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测定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血药浓度,DAS 2.1.1软件计算丹参二萜醌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及其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4.6%,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4.49%.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ig丹参二萜醌组分原料药相比,ig给予其固体分散体微丸后,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的Cmax和AUC0~∞均不同程度地提高(P<0.05).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中多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固体分散体微丸技术通过增加丹参二萜醌组分的溶解性,促进其在体内的吸收,各主要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原料药的138%~204%.  相似文献   

5.
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荣泉  王德仁  张蓉 《中药材》2001,24(11):818-819
目的:优选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HPLC法测得丹参素含量为指标。结果: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_3B_3C_2-D_1。结论:丹参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癖止痛、活血通经、凉血消痈、清心除烦之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丹参主要含有两类主要的活性成分:一类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另一类为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二者均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中总二萜的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志芳  陈庆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36-2438
目的研究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中总二萜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冬凌草甲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溪黄草各提取液中总二萜含量,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总二萜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使用60%乙醇,在温度80℃,料液比1∶35条件下提取30 m in,连续提取2次,二萜类化合物的总提取率可达99.86%。结论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中总二萜的提取率高,效果好,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8.
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方法根据丹参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将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二萜醌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化合物3个部分。结果介绍了已报道的100多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结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将为丹参的作用机制研究、丹参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药理作用与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药理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的主成分的组合,从而确定能够表征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性质的代表性成分的配伍形式. 方法: 根据体外药效实验结果,结合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从心电图(J点的变化)、酶学指标(SOD,MDA,CK,LDH)以及病理学(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3个方面比较丹参二萜醌组分、主成分A组合以及主成分B组合的药理作用,从中筛选出能够代表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性质的配伍形式. 结果: 丹参二萜醌高剂量组和主成分B高剂量组在各方面的药理作用相似,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丹参二萜醌组分高剂量组和主成分B高剂量组对ISO诱导的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相当,因此,初步认为主成分B组中4个成分能够作为丹参二萜醌组分的代表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提取工艺和吸附树脂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的提取工艺和筛选吸附树脂。方法:以总丹参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提取工艺;以总丹参酮吸附率、解析率为指标,采用树脂静态吸附、解析试验法筛选吸附树脂。结果: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0%乙醇12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D101-1树脂对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吸附和解析效果最好。结论:该工艺能较好的提取、分离和富集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  相似文献   

11.
丹参多酚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丹参多酚酸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丹参多酚酸B和总丹参多酚酸含量为指标成分,对丹参多酚酸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优化工艺为:12倍量30%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丹参多酚酸B和总丹参多酚酸含量分别为57.7%,66.9%.结论 该工艺合理,丹参多酚酸成分提取完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的提取新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丹参提取工艺全面优选,并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醇提与水提方法相结合,可同时对丹参的脂溶性及水溶性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提取.在本试验条件下,其中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丹参加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丹参醇提后药渣加7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 h.结论:丹参提取新工艺可兼顾丹参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活性成分,使丹参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索氏提取法优化沙芥生物碱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设计最佳单因素水平并做正交试验,确定以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沙芥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原料沙芥粉20g,乙醇浓度为80%,索氏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2.5;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0.229%.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选新疆紫草总萘醌的匀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磊  刘婷婷  卫蔚  王化  祖元刚 《中草药》2010,41(4):568-573
目的 研究适合以新疆紫草为原料提取萘醌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其提取方法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 考察了匀浆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得到提取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时间为3.99 min,料液比1:9.99,乙醇体积分数80.2%,紫草总萘醌的实际得率可达0.75%,质量分数为30.33%,提取次数为2次,回收率可达81%.结论 采用匀浆法从新疆紫草中提取萘醌类化合物,有效地避免了紫草素损失,并具有提取速度快、温度低、能耗低的特点,适合紫草素萘醌类化合物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5.
王又红 《中医研究》2005,18(11):20-21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1].丹参脂溶性成分为菲醌类衍生物,主要为丹参酮ⅡA,因此笔者以该类成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其最佳提取工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茎,其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是以丹参酮为代表的醌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水溶性成分总称为总酚酸,主要有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1].  相似文献   

17.
李进才  魏伦忠 《光明中医》2007,22(12):50-52
目的:优选去脂胶囊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的干浸膏重量及总葸醌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三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主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去脂胶囊制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A1 B3 C3,即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煎煮3次.结论:提取工艺稳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丹参活性成分及相关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丹参中活性成分及其分离分析方法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介绍,以方便大家更为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丹参,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依据相关文献,总结丹参中主要成分的具体生物活性及其分离分析方法进展.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酚酸和二萜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是其发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等传统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外,还出现了一些针对上述活性成分,较为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7,(5)
目的:优选丹参中丹参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以5个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干浸膏得率及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HPLC特征图谱的共有峰总面积之和为综合评判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来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醇沉溶液的含醇量等因素对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1∶12(g/m L)、提取时间为1.5 h、醇沉溶液的含醇量为70%。结论:该实验建立了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补充药典中关于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提取条件的空缺,为以后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尾叶香茶菜中总二萜的工艺。方法:以Kamebakaurin作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尾叶香茶菜中总二萜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超声提取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确定超声辅助提取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功率400 W,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64%。结论:超声提取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的测定的方法简单可行,效果好,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