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同中国近代其他杰出人物一样,孙中山也生活在中西文化冲突、交流和融合的时代,因此他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究竟如何认识和对待西方外来文化,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怎样才能将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孙中山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试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于语和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发生于明末清初,一度中断的“西学东渐”潮流重新出现,西方文化,包括“器物技艺”的物质文化、“议院”和“立宪”等制度文化以及各家思想学说、学术观点的“学理”(即精神文化),以前所未...  相似文献   

3.
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目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环境的特点: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际文化交流更为深入和广泛;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传媒公司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生产和交流的商业化程度大为增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继续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世界文化的美国化在继续;发展中国家依据国际法,积极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保护本土文化;东亚经济的崛起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国内环境方面,有利因素:积极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成为基本国策;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增强了文化实力,增强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以及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渴求和包容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知识界和民众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心态趋于更加理性;不利因素:文化产品的商品化造成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文化环境。展望:未来中西文化交流将有三个主要特点:中国吸收西方文化进入更为理性的阶段;更主动利用民族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今后几十年内,中西文化交流依然是中国的输入远大于输出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1895─1976年)是位蜚声海内外的学者、作家,在他近60年的著作生涯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出版了中文著作16种,英文及编译著作51种,其数量与质量,现代文学史上只有少数大家能够与之相颉颃。面对这份难得的文化遗产,学术界的研究活动正在兴起。本文拟对其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成绩做一番探讨。需要说明的是,限于主客观的原因,这种探讨只是初步的,帐单式的。如何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认识其价值、意义、地位、成就等,尚待来日。一众所周知,文化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共有现象。人们在长期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依…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九月,我校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居延安副教授应邀访问美国夏威夷大学,与该校历史系主任郭颖颐教授讨论了两校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学术专栏的可能性。该校校长西蒙博士对这一设想抱有很大兴趣,并热情予以支持。经过三个多月的酝酿,包括本刊在内的三方已取得一致意见,决定从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开始,开辟"复旦大学、夏威夷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专栏"。在此基础上,我们考虑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举办关于中国文化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7.
中西文化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谓文化(1)所谓文化,无论是中国的或世界的,东方的或西方的,都只能是一个概括的、复杂的统一体,决不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东西。近代自然科学,特别是二十世纪新物理科学多少也暗示我们这样称呼,甚至支持我们这样称呼。(2)梁漱溟先生所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谓西方文化的特征为“向前进取”、  相似文献   

8.
金尼阁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在华天主教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Trigault,1577-1628),无论是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方面,还是在中西文化直接交流方面,都有其重要地位。但长期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金尼阁1577年(明万历五年)3月3日出生于当时比利时的杜埃(今属法国)。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11月9日加入耶稣会16”7年(万历三十五年)3月,在完成了规定的学业后,被派赴远东传教,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出发远渡重洋,经印度果阿中转东来澳门,最后成功地进入中国内地①。此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局面虽然刚由利玛窦(MatteoRicci)等老一代传教士打开,…  相似文献   

9.
香港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香港曾经是英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和殖民扩张的基地。但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人文环境,客观上,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一、新式学校与西学的传播 1842年香港被割占以后,西方人蜂拥而至。传教士们也迅速将活动基地从南洋迁来,香港很快成为欧美传教士来华集散地,各种教会团体竞相成立。早期传教士主要通过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来传播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可以说,香港近代教育事业是由传教士开其端的。最早出现的新式学校是马礼逊教育会开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英语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英语的存在不仅必要,而且有其合理的一面。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与交流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英语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其中特别是汉族与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以及中国与西亚东欧之间的文化交流,尤为空前繁盛。究其原因,除了元朝封建国家统一,各民族联系加强,中西交通打开,东西方交往活跃等条件之外,还由于色目人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元代的色目人色目人是元代社会一个民族等级的总称。在元朝统治者推行的“四等级制”民族压迫政策中,色目人列为第二等,其地位仅次于占统治地位的蒙古人,而高于汉人(原来在金朝统  相似文献   

13.
登州是山东一个不大的沿海城市,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非常的引人注目,这不仅仅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登州曾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西方开放,而是由于登州在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潮流中,特别是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有过突出的地位,甚至直到今天,这种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仍使登州在海外世界有比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潮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风格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历史上既在潮汕本土传承发展,又随着潮人移民海外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他们又给家乡带来了西方文明,起着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前 ,澳门不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口岸 ,而且也成为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从 16世纪起 ,一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内地 ,观察、学习中国文化 ,并经过他们的传播 ,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介绍到欧洲 ,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中国人民也通过澳门这一窗口 ,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 ,经过长时期的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澳门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卫方济是早期西方汉学史上重要的汉学家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中首先介绍了卫方济的重要生平活动,然后分析了卫方济在西学中传方面的成就,最后考察了卫方济对推动中国天文学、哲学、历史等知识传入西方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造船业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直接成果。就科技传播的方式与途径而论概有 3种 :建厂造船 ;设翻译馆出版译作 ;建船政学堂及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同时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火药武器、印刷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 ,其中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土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代进入中国的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交流而开始被吸纳、融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规模输入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冲击;西学东渐对传统学术思想的冲击;教会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学术之振荡与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