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4D(Semaphorin4D,Sema4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结肠癌细胞分泌Sema4D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ema4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纯血管内皮细咆组为空白对照组,结肠癌Lovo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组为实验组,应用ELISA检测2组Sema4D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对内皮细胞成管的影响。结果:Sema4D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0%,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ema4D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类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Sema4D蛋白分别为(663.54±21,59)pg/mL、(1320.99±28.42)pg/mL(P〈0.05);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小管数目分别为7.25±1.26、15.25±0.96(P〈0.05)。结论:Sema4D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类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Sema4D蛋白促进内皮细胞管形成。  相似文献   

2.
HIF-1α和MMP-7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 oproteinase-7,MMP-7)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评价二者在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MMP-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情况相关(P〈0.01)。MMP-7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情况也相关(P〈0.05) HIF-1α与MMP-7呈正相关(r=0.478,P〈0.01)。结论:HIF-1α和MMP-7在直肠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可能通过调节MMP-7的过度表达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未接受过任何放化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予以四氢叶酸(CF)、氟尿嘧啶(5-FU)、草酸铂(L-OH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CF200mg/m^2静脉滴注2h。5-FU1500mg/m^2静脉持续滴注46h,L-OHP85mg/m^2静脉滴注2h),分别于第1天和第14天给药.4周为1个周期.至少需完成4个周期的化疗。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加以随访以作生存分析。同时对该52例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IF-1α、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另取27例正常胃黏膜作对照。结果HIF—1α、P—gP和MRP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51.9%和57.7%,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18.5%和14.8%。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1α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14.3%,显著低于HIF—1α阴性表达者(50.0%,P〈0.05)。HIF-1α阳性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8.8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7.5%和21.5%;而HIF-1α阴性表达组中位PFS为8.4个月.中位OS为12.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1.2%和33.5%:两组生存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表达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化疗疗效及临床预后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p53、PTEN和VHL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同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分子杂交(cDNA—mRNA)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p53、PTEN、VHL、HIF—1α和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PTEN、VHL、HIF-1α和HIF-1α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48.3%、41.7%、58.3%和71.7%。淋巴结转移组p53、HIF-1α和HIF-1α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53高表达、PTEN和VHL低表达与HIF-1α和HIF-1α mRNA高表达明显相关。结论p53、PTEN、VHL、HIF-1α和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CIP2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IP2A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分型、腹膜种植及肝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CEA、结直肠癌家族史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CIP2A高表达组1、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1%、71.4%、59.2%和44.4%,明显低于低表达组的98.2%、85.7%、80.3%和74.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IP2A高表达并非是影响结直肠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99,HR=1.982,95%CI:0.879-4.469)。结论CIP2A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IP2A可能成为潜在的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与NDRG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癌LS174T细胞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d(HIF-1d)的表达及与NDRG1的相关性。方法构建靶向HIF—1d的质粒pSi1ence-2.1-U6-siRNA并鉴定,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LS174T细胞,低氧培养24h,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NDRG1mRNA表达。Western blots检测NDRG1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HIF-1d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从转录水平抑制了HIF-1d基因表达。同时,NDRG1mRNA、蛋白表达也显著受抑制。结直肠腺癌组织中HIF-1dmRNA阳性表达率为67.7%(42/62),腺瘤为44.4%(8/18)。从DukesA期到DukesC+D期演变过程中HIF-1dmRNA表达阳性率不断增加(P〈0.05)。腺癌组NDRG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结直肠腺癌中NDRG1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HIF-1d与NDRG1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d可能通过上调NDRG1表达参与了结直肠腺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92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CTGFmRNA的表达情况,再从中随机选取30对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蛋白表达.并对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TGF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CTGF蛋白阳性率73.3%(22/30)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23.3%(7/30)(P〈0.01)。合并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为Ⅲ、Ⅳ期者。CTGF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率降低(均P〈0.05);CTG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者浸润深度越深(P〈0.05)。癌组织CTGF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68.3%比29.3%.P〈0.01)。癌组织CTGFmRNA相对表达水平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RR=2.960,95%CI:1.49-5.877,P〈0.01),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74.5%。结论CTGF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CTGF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1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I motif,ADAM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DAMTS1的表达,采用妒检验分析ADAMTS1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DAMTS1表达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ADAMTS1的表达阳性率为40%(26/65),癌旁组织为85%(55/65),结直肠癌组织较低(X=27.546,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其ADAMTS1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5.329,P=0.021)。ADAMTS1表达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而ADAMTS1表达阳性者为70个月,ADAMTS1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情况较好(X=10.151,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RR=3.782,95% CI:1.509-9.476,P=0.005)、淋巴结转移(RR=3.107,95% CI:1.186-8.138,P=0.021)和ADAMTS1表达情况(RR=2.020,95% CI:1.071-3.809,P=-0.030)均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ADAMTSI表达阳性者的预后较好。结论ADAM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ADAMTS1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ADAMTS1表达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好于ADAMTS1表达阴性者,提示其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HIF-1α在胃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含有168例的胃癌病例和27例正常胃组织的组织芯片中HIF-1α和耐药蛋白P-g、MRP1、LRP的表达及其关系。结果HIF-1α和耐药蛋白P-gp、MRP1、LRP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8%、51.8%、45、8%、55.4%,均明显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P〈0.05)。HIF-1α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HIF-1α和P-gp,MRP1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HIF-1α和P-gp、MRP1阳性组的预后较阴性组差(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缺氧可能通过HIF-1α上调耐药蛋白P-gp、MRP1的表达参与胃癌化疗耐药形成。HIF-1α、P-gp和MRP1可能成为评价胃癌预后和耐药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laudin-1和claudin-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6%(46/60)和85.0%(51/60),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20.0%(4/20)和30.O%(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laudin-1和Claudin-4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Claudin-1和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对其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Claudin-1和Claudin-4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0例)、湖南省邵阳市中医院(36例)行手术治疗的86例GIST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标本中HIF-1α、ET-1和VEGF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处理HIF-1α、ET-1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6例患者中,HIF-1仅阴性23例、阳性30例、强阳性33例,阳性表达率为73.3%(63/86);ET-1阴性29例、阳性28例、强阳性29例,阳性表达率为66.3%(57/86);VEGF阴性24例、阳性26例、强阳性36例,阳性表达率为72.1%(62/86)。HIF-1α、ET-1和VEGF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r=0.594,0.655,0.347,P〈0.05);上述3种检测指标与GIST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浸润转移、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有关(,=15.565、10.841、12.574、21.125,8.171、10.002、10.354、17.317,14.710、16.230、11.116、18.886,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无关(X2=0.059、0.071、5.070,0.468、0.074、1.665,0.231、0.370、3.712,P〉0.05);进-步分析发现:上述3种检测指标阳性表达率随GISTNIH危险度分级的升高、出现浸润转移和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86例患者随访率为91.9%(79/86),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和69%。中位随访时间为40.2个月(2—66个月)。HIF-1仪、ET.1和VEGF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45%和42%,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64%、65%和63%(,=6.325,6.124,6.287,P〈0.05)。结论HIF-1d、ET-1和VEGF在GIST中的表达两两呈正相关,这3种检测指标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0例结肠腺瘤患者腺瘤组织中H1F-1α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HIF-1α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阳性率在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73.3%(22/30)和10.0%(1/10),而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HIF.1e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过度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质溶解因子基因在人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基质溶解因子(MMP-7)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86对直肠癌肿瘤组织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标本自身配对分成肿瘤组与正常组,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 RT-PCR)法检测MMP-7基因的表达。结果MMP-7基因表达比值大于1的52例(62.7%,52/83),在肿瘤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MMP-7基因表达比值大于1的例数在Dukes C+D期与Dukes A+B期中分别为34例(72.3%,34/47)和18例(50.0%,18/36,P〈0.05)。MMP-7基因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r=-0.635)和CEA水平(r=0.580)相关。结论MMP-7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上调。MMP-7在直肠癌的浸润与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emo样激酶(NLK)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肠黏膜组织,其中正常黏膜组56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的混合痔患者);结直肠腺瘤组51例:结直肠癌组71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组21例。将选取的肠黏膜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L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LK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LK的表达阳性率从正常黏膜(75.0%,42/56)、结直肠腺瘤(86.3%,44/51)到结直肠癌[Ⅰ、Ⅱ、Ⅲ、Ⅳ期分别为92.5%(49/53)、90.1%(281/312)、91.9%(274/298)和98.0%(48/49)1依次升高。NLK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P=0.027)、肿瘤远处转移(P=0.000)、肿瘤TNM分期(P=0.000)和复发率(P〈0.01)呈正相关。NLK在低分化和黏液腺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77.5%,62/80)低于高一中分化(93.4%,590/632;P=0.019);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96.8%,361/373)明显高于结肠癌(85.8%,291/339;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LK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NLK阳性表达率在2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正常黏膜、转移癌组织和原发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1%(12/21)、76.2%(16/21)和81.0%(17/2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而前者与原发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NLK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发挥促癌作用,且具有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G/A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生成及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为德国曼海姆医院普通外科2000年10月至2003年3月间收治的157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病例组),对照组为117例查体的健康人,病例与对照人群均为欧洲高加索人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的TNF-α-308G/A基因型。结果病例组患者TNF-α-308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663;等位基因χ^2=0.404,P=0.525)。Ⅲ、Ⅳ期病理分期患者A等位基因(22.6%)和A/A基因型(8.1%)的比例明显大于Ⅰ、Ⅱ期(12.9%和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48,OR=7.368,95%CI=0.839~64.743;等位基因:χ^2=4.720,P=0.03,OR=1.962,95%CI=1.061~3.628)。结论TNF-α-308G/A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生成无关.TNF-α-308A/A基因型或A等位基因与结直肠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LF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4+2009年胃癌根治性手术标本264例.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LF4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LF4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2%(114/264)和79.2%(209/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LF4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远处转移(P〈0.05)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KLF4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2%和41.2%.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4%和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4表达是胃癌患者总体生存(HR=2.89,95%CI:1.18-9.23)和无瘤生存(HR=2.14,95%CI:1.03-4.37)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KLF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KLF4有可能成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MTSS1蛋白在6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以及60例同一患者癌旁10cm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MTSS1在癌旁正常黏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四格表,MTSS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数据采用RxC表的x2检验,校正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TSS1在癌旁10cm正常黏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60/60)和28.3%(17/6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10em正常黏膜,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7.013,P〈O.01);MTSS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癌组织大体分型和远处转移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钟=0.134、0.019、0.002、0.334、1.433、P〉0.05);MTSS1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等因素相关(x2=9.520、13.849、7.171、8.026、P〈0.05)。结论MTSS1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存素(Survivin)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1例胃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IF-1α、VEGF、Survivin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5%(42/71)、53.52%(38/71)、47.89%(34/71),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不明显或不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VEGF及Survivin表达与胃腺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或〈0.01)。胃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VEGF及Survivin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Survivin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IF-1α通过上调VEGF及Survivin表达促进胃腺癌发生、发展;VEGF与Survivin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105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0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染色和血管标记。结果胃癌组织中CD105标染的MVD与HIF-1α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两者均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癌栓及静脉癌栓显著相关(P〈0.01)。HIF-1α蛋白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生存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05标染的MVD与HIR-1α的表达是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Twist、HIF-1α及HBx在原发性肝癌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LC)组织中转录因子Twis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以及乙肝病毒X蛋白HBx)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33例PLC组织及PLC合并肝硬化患者的癌旁组织、17例正常肝组织中Twist、HIF-1α以及HBx的表达.分析三者相关关系。结果:PLC组织中Twist、HIF-1α以及HB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9%,72.7%和81.8%。癌旁组织中Twist的表达率为54.5%。PLC与癌旁组织中Twist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肝组织中未见Twist表达。PLC组织中Twist分别与HIF-1α及HBx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y=0.438,P=0.011;y=0.445,P=0.009)结论:PLC组织中Twist、HIF-1α以及HBx的表达的上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