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于开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多次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GCS评分、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检测、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经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的39例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这39例患者中,单纯脑脊液切口漏11例,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颅内感染8例,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11例。结果27例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12例经腰大池外引流并辅以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加重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药,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2015-06—2018-06收治GCS评分6~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按伤后及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时机分组,平均置管时间4d,以4d为界限分为早期腰大池外引流组和晚期腰大池外引流组,根据腰大池压力控制24h引流量,第1~3天平均每日引流量120~150mL,第4~7天平均每日引流量150~200mL,分析2组住院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脑疝的发生、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脑梗死。结果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治疗使脑脊液转清快、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短、临床症状缓解快、随访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比率低。结论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治疗使患者受益较多,早期腰大池外引流我们建议不迟于4d,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检查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显著低于治疗前,葡萄糖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可显著改善感染症状,对患者损伤小,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0月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52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切口漏和持续脑脊液耳、鼻漏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2例,其中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在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为两组,35例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后脑脊液引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过程,27例予以常规脱水降颅压治疗,对其预后进行对比临床分析.结果 置管组35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对照组27例患者中2例死亡,4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是一种通过持续、均匀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高压,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方法,安全有效,在脑外伤中具备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的临床经验,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或深静脉导管进行腰椎穿刺,接一次性引流袋。根据病情需要,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控制引流量,每24h为100~300ml,留置时间均在1周左右。结果对52例重度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50例达到预期目的,1例因颅内感染而死亡,1例引流无效而手术。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引流可以缓解颅内压,引流出血性或炎性脑脊液,可用于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等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应用腰椎蛛网膜下腔联合侧脑室持续引流并注射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颅内感染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间断腰穿鞘内药物注射,观察组行侧脑室联合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意识、颅内压、体温、脑脊液细胞计数、脑脊液WBC计数的恢复时间均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观察组临床预后结果较对照组更佳。结论腰椎蛛网膜下腔联合侧脑室持续引流并注射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能有效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提高预后效果,同时缩短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治疗组早期进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腰穿术,比较两组预后,分析其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恢复优于对照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颅脯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早期应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术后颅高压的治疗体会,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治疗开颅术后颅高压的可行性。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疝病人在常规抢救的同时,早期进行腰大池置管大引流量引流术。结果 经引流后,ICP显著下降(P<0.01),本组死亡9例,痊愈7例,10例轻残,5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有助降低颅内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正>持续腰大池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是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达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引流的目的。自Vourch等在1960年首次提到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脊液漏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1]。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具有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实践表明,在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方面,持续腰大池引流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tSAH的患者开颅术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腰椎穿刺放液;治疗组3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治疗组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并发症(癫痫、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及疗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有效地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便,改善预后,是治疗tSAH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37例,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分别进行了鞘内给药、腰大池引流、脑室置管冲洗等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感染得到治愈,根据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植物状态5例,重残10例,中残13例,恢复良好6例.17例出现脑积水,3例死亡.结论 对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在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鞘内给药、腰大池或脑室引流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辅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患者的病死率在35%左右。经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术及按Mashall降颅压措施后颅内压仍然显著升高者,治疗十分困难。我科于2005年12月~2006年10月对4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后辅助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2007-01—2011-10收治的37例因颅脑损伤与脑出血行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给药、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结果本组36例治愈出院,1例并发多器管功能衰竭放弃治疗。治愈的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鞘内注射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进行规范的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2岁,均为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结果25例患者中1周内治愈8例(32%),2周内治愈16例(64%),死亡1例(4%)。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可以有效控制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加侧脑室灌注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11—2013-10收治的32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应用抗菌药物、侧脑室置管外引流、脑室灌注、腰大池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脑脊液检查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26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脑积水3例,接受V-P分流手术。结论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加侧脑室灌注联合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控制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在重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动脉瘤破裂出血、自发性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脑组织水肿加重,颅内压升高等因素,均会延缓脑功能恢复,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起积极作用[1]。2013-01—2014-01我科对57例重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像学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术,并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记录颅内压值(ICP)。观察手术前后头颅CT环池分级,Ⅰ级:环池完全闭塞;Ⅱ级:0.1~1.0 mm;Ⅲ级:1.1~2.0 mm;Ⅳ级:2.0 mm。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GOS评分5~4分者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1分者为预后不良组。分析环池分级、ICP及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环池分级与预后无相关性,其开颅术后环池分级与ICPct存在负相关性,环池分级越低者的ICPct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环池分级、ICP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开颅术后ICP72 h水平与患者GOS评分的相关性最强。预后不良组的ICP72 h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ICP72 h预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最佳临界点为21 mmHg,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CT环池分级可反映其ICP水平,评估预后;ICP监测的作用优于环池分级,术后ICP72 h是较好的预后预测指标。将CT环池分级结合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治疗中,可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开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并同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 3例经抗感染治疗6 d~2周,平均9.7d,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脑脊液检查正常;另4例死亡。结论早期足量应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是治疗开颅术后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