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选ACS患者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和P选择素(CD62P)水平的变化,并与疑诊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AC-1、CD62P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AC-1:62.47±3.91和67.91±10.42比32.46±8.93;CD62P:16.73±3.74和18.53±5.62比7.67±2.21,均为P<0.05),经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两组PAC-1、CD62P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AC-1:43.62±9.67比62.47±3.91,46.55±4.86比67.91±10.42,均为P<0.05;CD62P:12.38±3.29比16.73±3.74,13.39±3.41比18.53±5.62,均为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新型的抗血小板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有特异,高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很有潜力。有一些类别在临床试验评价阶段取得了积极结果,其中C7E3已被联邦食品管理署批准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 ACS)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 b/ a( GP b/ a)的变化 ,为临床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确诊为 ACS的患者 5 0例 ,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 UAP) 2 3例、急性 Q波心肌梗死 ( Q-MI) 2 1例和急性非 Q波心肌梗死 ( N-Q-MI)患者 5例 ,于入院当时或治疗前抽肘静脉血测定 GP b/ a。同时取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 3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三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 GP b/ a分子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各组之间的血小板 GP b/ a分子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GP b/ a受体阻断剂是抗血小板聚集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各种介入治疗措施都以损伤血管内膜为代价,激活血小板,参与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血栓闭塞或血管再狭窄的过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形成以血小板为主的非闭塞性血栓,因此抗血小板治疗非常重要。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阻断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共同通路,多个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能明显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急、慢性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老年ACS患者分为阿司匹林100 mg/d单独应用组(A100组)、氯吡格雷75 mg/d与阿司匹林300 mg/d联合应用组(AC300组)及氯吡格雷75 mg/d与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应用组(AC100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 b/Ⅲ a及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变化。结果用药2周后,AC100组、AC300组与A100组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65±18.32)%、(25.69±14.78)%与(60.44±9.30)%,与A100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GP Ⅱ b/Ⅲ 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9±13.33)%、(24.86±14.62)%与(57.22±15.82)%,与A100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AC300组较AC100组血小板GPⅡ b/Ⅲ a和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活化疗效在老年ACS患者中好于阿司匹林单独应用,AC300组抗血小板活化疗效呈剂量依赖性;检测血小板活化率可以反映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抑制了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现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据,对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阻断血小板凝集的最后共同通路,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功能,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本文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的变化,探讨其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CHD患者(CH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小板CD62p、GPⅡb/Ⅲa表达的阳性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G)将CHD组分为AR亚组和阿司匹林敏感亚组(AS亚组)。60例CHD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mg,qd)等治疗,2周后复检CD62p、GPⅡb/Ⅲa,并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G。结果:CHD患者治疗后血小板CD62p、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入选60例CHD患者中有8例(13.3%)存在AR。AR亚组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高于AS亚组(P<0.01)。结论:GPⅡb/Ⅲa可作为CHD患者阿司匹林治疗中早期识别AR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及抗血小板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表达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7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的α亚单位(CD41)、P-选择素(CD62p)和GP53(CD63)的表达。 结果 中型卒中患者CD41、CD62p、CD63的表达分别为(63.08±15.01)% 、(3.93±2.75)% 、(2.91±1.49)% ,重型患者为(69.92±18.46)% 、(4.32±1.80)% 、(3.61±1.81)% ,均明显高于轻型的(47.52±17.02)% 、(1.88±0.74)% 、(1.79±1.41)% (均为P< 0.05);CD41、CD62p、CD63的表达相互间均呈正相关。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膜GP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 收集ACS患者59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19例,2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测定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ACS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SA患者 (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 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RP在有无冠心病的人群及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对其检测有助于临床上识别和预测易损斑块,发现易损病人,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疾病恶化,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h/Ⅲa受体阻滞剂可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Ⅱh/Ⅲa受体的结合,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使用血小板膜GPⅡh/Ⅲa受体阻剂后血小板的功能被抑制以及与此类药物常与其他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合并使用,一旦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将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其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报道,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有特异、高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很有潜力。有一些类别在临床试验评价阶段取得了积极结果,其中C7E3已被联邦食品药品管理署批准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脑血栓形成是在颈部大血管和脑内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发生的,当斑块破裂时,损伤的血管内膜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血管内皮下组织和血液中多种成分结合形成血栓,由此可见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各种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通路不同。但是,所有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均依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Ⅱb/Ⅲa)的活化,活化的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血小板膜GPⅡb/Ⅲa基因发生变异时,有可能改变血小板膜GPⅡb/Ⅲa结构和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影响血栓形成。本文将对GPⅡb/…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介绍了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现状,根据目前的几项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其在临床心血管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介血小板粘附、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现状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一些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说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栓形成在急性冠状动脉血管闭塞中起关键作用。而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的靶点即是各种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途径。现就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明显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拟对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AC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3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前者给予替罗非班加常规治疗,后者仅以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3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以及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 30d内的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出血、输血的比例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老年ACS患者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通过占据GP 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阻碍纤维蛋白原与其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迄今最强、最具应用价值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综述其在ACS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