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状构造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状构造是发育于走滑-拉分盆地内的一种扭动构造,其基本特征是近于直立的基底扭断裂向上分叉撒开。花状构造大致可以构成三种基本油气圈闭类型,即背形花蕊、屋脊和朵下封堵。由于扭断裂作用,有可能改善脆性基岩的储集性质,所以花状构造一般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此外,花状构造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有它自身的规律。因此,花状构造油气田的开发有其独特性。我国东部西部均发育了一系列走滑—拉分性质的中新生代盆地,其中有可能发育一些花状构造。百色盆地的勘探实践已经发现了正花状构造的存在,在西西盆地还发现一个负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大地电磁测深资料(MT)及地表构造调查综合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正花状构造,可划分为扎伊尔 哈拉阿拉特山(达尔布特断层)隆起区、断块 褶皱带、斜坡带3个构造带。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右行走滑变形性质,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雁行排列短轴倾伏背斜(鼻状构造),不发育逆冲推覆断层和线性褶皱。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发育于二叠纪末期-三叠纪,与相邻的达尔布特右行走滑断层同步发育;新生代,达尔布特断层发生左行走滑,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没有发生大的变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3个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勘探目标,隆起区发育披覆不整合岩性油气藏,断块 褶皱带发育背斜-断块油气藏,斜坡带发育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青东凹陷东部边界走滑断层属于郯庐断裂西南分支,控制着凹陷整体构造格局。通过分析地震波组特征、最大振幅属性及数据体切片,开展了青东凹陷东部边界走滑断层识别,对其平面分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凹陷构造演化史分析,认为东部边界走滑带断裂系统具有明显的走滑扭动成因,沿走向上呈"S型"或"反S型"弯曲展布,造成了不同弯曲部位的局部应力场与应变的不同,从而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古地貌及砂体的展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凹陷边界走滑断裂带南北2个"S型"转弯下降盘的大型鼻状构造,并指出其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内部构造表现出明显的走滑特征。在识别了研究区内典型走滑构造样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走滑构造对油气成藏的作用。郯庐断裂带营潍段的西支断裂带为青东凹陷的东部边界断层,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和郯庐断裂带多期走滑活动的影响,凹陷经历了3期断拗、2期反转的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大型边界走滑断层、背形负花状构造和走滑压扭褶皱构造等多种具显著走滑特征的构造样式。走滑构造对烃源岩热演化、构造圈闭发育以及油气运移聚集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张扭断层立体运聚、压扭断层走向运聚和凹中隆近源运聚等3种油气成藏模式,控制着青东凹陷油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5.
滨里海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里海盆地位于东欧地台的东南边缘,是中亚最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结合其所处中亚地区的演化,将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碰撞、坳陷4个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滨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其油气运聚之间的关系,认为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受构造作用影响,2套主力烃源岩发育的位置受当时盆地古构造形态的控制,主要沿盆地边缘、生物礁隆起附近分布,而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的优质储层是滨里海盆地最主要的储层。同时,构造作用也控制了盐下背斜、生物礁和盐上盐构造相关圈闭的发育,断层、不整合面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卡因迪克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准噶尔盆地区域构造背景为基础,从区域构造特征、构造单元和构造演化3个方面对卡因迪克地区进行了论述。卡因迪克地区分为北部隆起带、中央断褶带和南部斜坡带3个三级构造单元。在北部隆起带,发育断层-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在中部断褶带,发育断块和断层-地层圈闭;在南部斜坡带,发育地层-岩性圈闭。近东西向延伸的压扭性断裂、近南北走向的断裂及北西—北西西走向的北倾断裂3套构造系统构成该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南北走向和北西走向2个断裂系统的不同部位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应以白垩系的清水河组和呼图壁组以及侏罗系的齐古组和头屯河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威远地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钻井资料和地质背景,通过对05wy11和05wy30地震测线剖面演化史恢复和分析,认为威远背斜发育过程中至少经历了早起拉张和晚期挤压两种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的构造运动,其证据为现今保留的高角度正断层、低角度逆断层和上逆下正反转断层。威远背斜的形成可分为早古生代的雏形期、二叠纪—中三叠世稳定期、晚三叠世—始新世的调整期和渐新世—现今的定型期。最后结合生烃史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构造演化对下古生界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断裂对油气运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断裂十分发育,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相当复杂,本在概述歧口凹陷(东部)上,下断裂系统,断裂组合类型及断裂带划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断裂对油气运聚的5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研究了荆沙背斜带盐丘构造的形态、结构及发育等特征,并按盐丘构造形态、组合及分布划分为4个3级盐丘构造和12个4级局部盐丘构造圈闭。进一步讨论了盐丘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托斯台地区构造分析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托斯台地区地面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后认为:①托斯台为山前斜坡上的基岩隆起,主要是由北天山山前西部的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在喜马拉雅期活动造成的,其前沿斜坡为隆断构造;②基岩隆起上的背斜构造分为三排:南排背斜有多期活动并伴有南倾中生代正断层,中排和北排背斜形成于喜马拉雅期,是北倾的背冲断裂造成的表皮构造;③托斯台的油气苗主要是喜马拉雅后期从山前的四棵树凹陷运移上来的;④前沿构造为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中肯斜型、断裂遮挡型及基岩型油气藏可能处于同一垂直空间上。  相似文献   

11.
双城地区受构造条件、沉降速率、断裂活动和剥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压力特征,受断层的阻隔作用同一层位压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异常地层压力在研究区内普遍存在,既有异常高压同时又存在异常低压,由于欠压实作用青山口组具有异常高压,形成欠压实封闭,促使油气向下伏地层泉头组运移聚集,由于地层剥蚀卸载后的弹性回返(反弹)和轻烃的扩散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扶扬油层内普遍存在异常低压,且压力分布是不均衡的,低压区是油气聚集有利部位。研究表明双城地区压力系统对油气运聚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堡地区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油气的分布和聚集与断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又可作为油气聚集的遮挡物。断裂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如何,将确定油气的聚集层位及分布范围。笔者通过断裂对油气运聚条件控制的分析,指出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及成因类型、断层的活动期控制着油气的运聚时期及层位、封闭性断层与泥岩盖层的组合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最后建立了该区的断裂的控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拐凸起储层油水关系复杂、储层裂缝发育、裸眼段较长等固井难点,室内研究出韧性膨胀水泥D600G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具有较好的膨胀率、流动性和抗冲击能力。通过固井软件仿真优化施工参数,确保水泥浆体系的有效充填。现场应用该固井技术,固井质量达到优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新疆油田中拐凸起探井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等问题,对完钻井的钻井、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探井钻井提速增效技术.应用完钻井的测井资料,开展了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并优选钻头;提高了钻井液中抑制剂、包被剂和沥青质材料的含量,并添加了随钻堵漏剂和胶凝剂,提高了钻井液的抑制性、封堵防塌性和防漏能力;根据地层承压能力和井壁稳定情况,确定了完井开次.中拐凸起7口探井由三开井身结构优化为二开井身结构,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48.07%,月平均进尺提高了40.69%,累计降低钻井成本1 956万元.探井钻井提速增效技术为新疆油田中拐凸起高效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区块的钻井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春荣 《海洋石油》2015,35(4):1-7,34
通过对渤东凹陷结构特征、凹陷结构演化综合研究,明确了凹陷结构具"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平面上凹陷东西分带,西部洼陷带呈NNE向半地堑串联分布,东部洼陷带呈NE向半地堑并联分布,剖面上南北分区,由北向南凹陷结构由北区的单一半地堑结构过渡到中区、南区复杂化的半地堑结构;阐明了凹陷结构演化对洼陷生烃潜力的控制;总结了渤东凹陷主要4种油气成藏模式:凸起上覆披覆背斜型油气藏、潜山型油气藏、中央走滑带下生上储型油气藏和斜坡带构造——岩性油气藏;预测了渤东凹陷4个有利勘探区带:渤东低凸起(南段和北段)、中央走滑构造带、西二洼斜坡带和东一洼斜坡带,其中位于主力生烃洼陷西二洼周缘的渤东低凸起南段和西二洼斜坡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中拐地区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沉积相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克拉玛依油田中拐地区侏罗系为陡坡沉积体系,具有水力梯度大、相带变化快、厚度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中拐地区侏罗系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标志,以岩心微相标定测井相,以测井相标定地震相。综合研究分析表明,中拐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八道湾组以发育中小型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划分为5 个相、16 个亚相、43个微相,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储集层位及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石炭-二叠系25 个火山岩岩心样品的全岩元素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岩性主要为中-酸性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其中SiO2的含量普遍较高,平均达到66.840%.该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是以钙性和钙碱性系列为主,其中有64%属于钙性系列,36%为钙碱系列。根据研究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判定其喷发环境应位于岛弧体系的大陆内侧,在喷发过程中经历过陆壳的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粟莉  杨鹏程  张昆  许梦  白玉洪 《海洋石油》2022,42(4):7-16, 35
钻井揭示涠西探区W构造不同断块和层位油气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控制因素不明。为了理清该构造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对涠西探区不同断块的关键成藏要素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对比,在明确油源及成藏期次的前提下,重点研究输导体系和保存条件对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W构造油气来源相同,成藏期均为中中新世之后,油气差异富集主要受油气疏导和断层封堵性的共同控制。W3Ⅱ、W3Ⅲ砂层组是区域盖层下的优势砂岩输导层,是油气富集的前提,优势砂岩输导层与油源断裂的关系以及区域盖层的分布是平面上油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直接盖层的发育程度是油气纵向上沿断层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对涠西探区W构造下步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胜坨地区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坨地区主干边界断层及调节断层相对陡倾的部位多是构造岩性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相对缓倾的部位多是构造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主干边界断层带走向变化的部位构造圈闭相对集中;断层、地层不整合面及砂砾岩扇体在空间上的相互配合,构成了研究区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油气在各种动力的作用下,在输导系统的控制下,沿着优质输导系统进行运移,最终在合适的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20.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发育盐下裂谷期陆相层序、过渡期盐岩层序和盐上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海相层序,形成盐下裂谷期成藏组合、盐下-盐上复合成藏组合和盐上第三系浊积水道成藏组合。盐下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裂谷盆地的发育和基底隆起,有利区位于陆上盐下裂谷盆地发育区。盐下-盐上复合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盐下烃源岩的规模和盐窗的发育,有利区位于浅海区。盐上第三系浊积水道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第三系浊积砂岩储层的发育及盐上烃源岩的成熟度,有利区位于深水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