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与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不同点。方法对150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和154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在部分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妄想、自笑、懒散、脱衣露体、怪异动作、伤人、毁物、出走等,以及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分型等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01)。结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显著多于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则具有女性多见、文化程度较低、病程较长、妄想多见、偏执型居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ICD-9的法文译本CIM-9把偏执状态正确地译为“妄想状态”,因为其中包括除“偏执狂”以外的单纯偏执状态、妄想痴呆、以及与精神分裂症或偏执狂无关的其它各种妄想状态。ICD-9的心因性偏执状态在CIM-9中亦被正确译为“心因性妄想性精神病”。然而,在CIM-9中把ICD-9的“急性偏执反应”错误地译为“妄想阵发”,理由将在下面讨论,从文字上说,应译为“急性妄想性反应”。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Magnan及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对77例上海青浦区农村地区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行为进行评定,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攻击性行为、日夜节律紊乱和偏执与妄想多见。BPSD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无相关,轻、中度痴呆患者偏执和妄想症状较重度明显,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BPSD相似。结论:农村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伴幻觉和不伴幻觉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璨  鲁丽娅 《上海精神医学》1999,11(2):93-97,123
目的:比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有幻觉和不伴幻觉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有无幻觉分为两组,以SAPS、BPRS及自制的妄想症状调查表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无幻觉的患者多数为缓慢起病,妄想以原发性为主;伴幻觉的患者鑫为亚急性或急性起病,除妄想症状外其它各项阳性症状均较无幻觉组严重,但短期疗效反以幻觉组较优。结论:不伴幻觉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妄想症状比伴 幻觉的患者较顽固,且造成了治疗的依从性差、自知力恢复不良,可直接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
晚发性妄想症(late paraphrenia)由妄想和幻觉构成,没有联想障碍、情感症状、精神运动性症状及精神衰退。首次发病常在50~60岁之间,女性远比男性多见,且多属独身或儿女少的女性。常有感觉损害如耳聋;常有社会隔绝;常有偏执的病前人格。本文报告3例病人,其表现符合晚发性妄想症的标准,而且妄想和幻觉局限于独特  相似文献   

6.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分裂症的一组亚型,妄想内容包括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尤其以嫉妒妄想及被害妄想多见。现对我院1995年内住院、符合CCMD-2-R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对其嫉妒妄想、被害...  相似文献   

7.
妄想性抑郁症的妄想症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1例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妄想症状。结果表明,最多见的是罪恶妄想,男性病例所占比例更高于女性,其次为被害、关系、疑病和虚无妄想,仅个别病例出现附体妄想。首次发病有妄想症状者在复发中妄想较易再现,且其内容有明显的相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偏执性精神障碍共71例,其中偏执狂13例,偏执状态58例,与CCMD-2相对照,符合诊断标准者偏执狂为6例,偏执状态为45例,经再次住院或随访1~10年,维持原诊断者分别为3例和38例。并发现近40年来无1例诊断为急性妄想发作(妄想阵发)。另对CCMD-2略作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24例存在钟情妄想和25例存在嫉妒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两种妄想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基本相近,患者都具有类似的内向性格、文化程度低,感情矛盾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常用言语表露妄想内容。两者不同点是钟情妄想者的年龄偏低,较集中在中青年及未婚者,以男性居多,常不是首发症状,妄想对象泛化,没有明显暴力倾向,疾病分型诊断中常见于未定型;而嫉妒妄想者的年龄偏大,集中于中老年及已婚者,没有性别上的明显差异,常为首发症状,妄想对象固定,多数为性伴侣,伴明显暴力行为,疾病分型诊断中常见于偏执型。结论是两种妄想都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47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7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者的诸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自杀与偏执型、文化程度、发作次数、近期疗效及幻觉、妄想、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40例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病程、阳性家族史、临床症状、病前人格和诊断分型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和阳性家族史无性别差异,读心症、钟情妄想、其他妄想、思维逻辑性障碍和怪异行为等阳性症状在男性患者组和女性患者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其他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精神病。以被害和嫉妒妄想较为常见,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罕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们早就认识到严重抑郁症可伴有妄想,而且还影响到抑郁症的预后。电休克用于临床后,许多报告强调抑郁症病人不论其症状如何严重及有无妄想,对电休克的反应均良好,但缺乏情感成份,仅有偏执症状者疗效则差。50年代末三环类抗抑郁剂问世以来,许多作者指出有妄想的抑郁症的疗效较无妄想的差。Decarolis 用大剂量丙米嗪治疗(200~350mg/日,治疗28天)400多例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服刑能力鉴定中精神分裂症与拘禁性精神障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60例拘禁性精神障碍与130例精神分裂症,就服刑相关资料、病情特点、服刑能力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拘禁性精神障碍女性比例较高、羁押至发病时间短(P描〈0.05),刑期较短、起病急、病程短、出现睡眠障碍较多、思维散漫少见、症状内容多与拘禁相关(P描〈0.01);精神分裂症慢性起病较多、病程长,幻觉妄想、思维散漫、情感不协调、无自知力及无服刑能力较多(P描〈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羁押至发病时间及病程长、思维散漫、妄想及情感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拘禁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不同的特点,性别、羁押至发病的时间、病程、是否存在思维散漫及妄想、情感协调性是两者鉴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以19例癫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病例作对照。结果提示癫痫初发与精神症状出现间隔14.2年。精神症状以幻觉、妄想较多见,某些非特异性器质性精神症状亦较多。MMP1中Si量表低分,脑电图能定位于左颞者占57%,头颅CT7例异常。认为两种疾病间的关系以多元因素解释为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诊治的痴呆性老年患者80例,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40例为VD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40例为AD组,均行AD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结果 AD组患者偏执和妄想发生率、行为紊乱发生率、攻击行为发生率、焦虑和恐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VD组,AD组患者偏执和妄想评分、行为紊乱评分、攻击行为评分、焦虑和恐惧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幻觉发生率高于VD组,AD组患者日间节律紊乱发生率、情感障碍发生率均低于VD组,AD组患者幻觉评分高于VD组,AD组患者日间节律紊乱评分、情感障碍评分均低于V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偏执和妄想、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焦虑和恐惧等病症较为严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AD患者存在较明显的额-枕叶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_3、T_4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2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_3、T_4的水平,皆系住院病人。其中男135例,女68例。年龄17~62岁,平均34.974±9.23岁。病程8个月~25年,平均7.26±5.12年。精神症状主要有妄想,(以迫害妄想为多),幻觉,躁动,情感淡漠,木僵,思维破裂等。计有偏执型56例,单纯型37例,未定型42例,紧张型25例,青春型21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16例;衰退型6例。患者均用氯丙嗪和奋乃静等治疗。均未作电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的妄想并不少见,但常不为临床医生重视。作者研究了48例平均年龄73岁的住院老年病人,发现老年人妄想性虚构和“其同体被害妄想”较为多见。虚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对83例妄想性抑郁症和133例非妄想性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在阳性家族史、内倾性格,临床症状中的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方面显著高于非妄想性抑郁症;治疗时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伴有的妄想依次为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老年期妄想性与非妄想性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3例老年期重症抑郁病人按是否妄想性分成两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妄想抑郁起病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多伴躯体疾病,且首次发作单相抑郁多于非妄想性抑郁。妄想内容以自责自罪,疑病妄想多见。两组病人近期疗效相似。结论老年期妄想性抑郁发生率为41.26%,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