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下)(2006,上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慢性胃炎的转归、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癌变预防29.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幽门螺杆菌自发清除少见,故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30.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窦炎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多灶萎缩者易发生胃溃疡。部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20%)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以胃窦炎症为主者易发生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例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表明,慢性胃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增高;提示:慢性胃炎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观察慢性胃炎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关系及中药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方法。80例慢性胃炎按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前后测定胃动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大法组方治疗,疗程前后进行病情分型、分级和疗效判定。结果:①患病组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患病组各证型间胃动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利用中药提高胃动素水平对治疗慢性胃炎有着积极意义,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应根除Hp?在临床上,有时将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同义词”,应该说两存在差异。慢性胃炎强调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多数(75%~85%)病人并无消化不良症状;而FD则强调消化不良症状,部分病人可无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藏汉族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汉族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差异《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密切关系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HP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少数民族地区感染情况如何?为此我们对川西北藏区182例胃病患者作病理及HP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胃炎、溃疡病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肝气失于疏泄,胃腑失于和降(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故肝胃不和为慢性胃炎、溃疡病的基本病机。探讨如下。1七情损伤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发病的关系慢性胃炎与溃疡病的发病原因西医有胃酸相关学说,胆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尧 《胃肠病学》2000,5(3):178-179
病理诊断标准是慢性胃炎的分类基础,标准不统一会影响对临床资料的评价,使某地研究结果在另一地不能重复。我国慢性胃炎病理诊断多参照Whithead分类或悉尼组织学诊断标准,后者在1996年作了重大修订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今后成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和分类国际共同语言的可能性很大。但目前国际上对有些问题还未能达成共识,对诊断标准的细节也有争议。今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的病理标准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或暂行规定,这对提高慢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有很大帮助。以下谈谈目前在慢性胃炎诊断中存在的不统一之处,主要有3个方面。一、对…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与脾虚血瘀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慢性胃炎病机和临床表现方面进行探讨,可见脾虚血瘀与本病发生关系密切,脾虚血瘀不仅是慢性胃炎的独立证型,更是慢性胃炎病理演变的重要环节。脾虚易致血瘀,血瘀又可加重脾虚,致使慢性胃炎缠绵难愈,健脾活血可阻断此恶性循环,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与脾虚血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慢性胃炎病机和临床表现方面进行探讨,可见脾虚血瘀与本病发生关系密切,脾虚血瘀不仅是慢性胃炎的独立证型,更是慢性胃炎病机演变的重要环节。脾虚易致血瘀,血瘀又可加重脾虚,致使慢性胃炎缠绵难愈。健脾活血可阻断此恶性循环,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以及HP相关IDA的治疗。方法:①分别统计46例IDA伴慢性胃炎与50例非IDA慢性胃炎两组HP感染率。②将42例HP感染相关IDA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根除细菌加口服铁剂与单用铁剂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观察疗效。结果:IDA伴慢性胃炎者HP感染率高于非IDA慢性胃炎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相关IDA患者接受根除细菌加铁剂治疗前后其Hb、血清铁、铁蛋白均显著增高,而单用铁剂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HP感染与IDA可能有一定相关性,当IDA患者铁剂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宜考虑是否存在HP相关IDA.根除HP感染后对IDA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幽门螺旋菌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张志明,郝秀英,于亚涛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幽门螺旋菌(HP)作为慢性胃炎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试通过慢性胃炎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作初步探讨。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ASA间歇疗法对预防中风的可行性,阐明慢性胃炎患者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重要性。对131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和84例非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人的病理切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N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人的病理炎症程度较非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人的病理炎症程度要严重得多,且前者伴肠化和非典型增生明显多于后者,两者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且与非典型增生乃至胃癌的友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的治疗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品津 《胃肠病学》2000,5(3):180-181
慢性胃炎有不同类型且病因各异,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已明确大多数慢性胃炎(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y10I,i)感染”‘,这类主要由H.pylo-n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统称为H.pylon相关性慢性胃炎。去除病因或针对病因治疗是一般疾病的治疗常规,但根除H.pyion在治疗H.pylon相关性慢性胃炎中的价值及应用却一直存在争议。业已证明,成功根除H.Py10ri可使H.PyfoTi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慢性活动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胃粘膜中性粒细胞浸润在4~8周内消退,淋巴细胞浸润则需较长时间才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基因分型与慢性胃炎、胃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对36例慢性胃炎及45例胃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检测。并用HindⅡ酶切尿毒酶B(UreB)扩增基因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36例慢性胃炎HP阳性24例(66.7%),45例胃癌组织中HP阳性23例(51.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47例HP阳性标本均显示不同的RFLP图谱。胃癌组织中未发现特异性条带。结论 慢性胃炎、胃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基因具有多态性,HP菌株存在基因型差异。PCR—RFLP方法可对HP菌株进行鉴定并将其分型。  相似文献   

15.
TFF1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定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1,TFFl)在正常、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FF1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中TFF1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阳性信号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慢性胃炎组TFFl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而正常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中表达均较弱,二者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 TFFl在正常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中表达相似,认为TFF1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无关:而慢性胃炎组表达较高,认为与TFFl在胃黏膜屏障功能保护和促进上皮重建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810例次慢性胃炎内镜与病理检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有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种标准,但这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存在差异的原因、胃炎胃镜下表现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探讨。目的:了解慢性胃炎的胃镜和病理诊断情况,探讨慢性胃炎胃镜诊断的主要条件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及其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胃镜与病理检查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NA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符合率为63.0%。NAG胃镜下主要表现对病理NAG的诊断敏感性高于80%,CAG胃镜下主要表现对病理CAG的诊断敏感性低于50%。37.9%胃镜诊断的NAG和76.8%胃镜诊断的CAG在组织病理学上存在萎缩性改变。胃炎样胃癌多可见痘疹和(或)糜烂(85.7%)。519例次慢性胃炎患者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尿素酶试验,病理NAG的/4.pylori阳性率与病理CAG无显著差异。结论:NAG胃镜下主要表现对病理NAG的诊断敏感性较高,CAG胃镜下主要表现对病理CAG的诊断敏感性较低。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炎样胃癌并非罕见,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00年在江西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病理分级与分期标准(国际性学术团体“萎缩联谊会2000”2005年提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系及根除却的作用[胃癌发生模式中存在一转折点(point of no return)]、环境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及生物活性食物成分(bioactive food components)对胃癌的化学预防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1( ANXA1) mRNA 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PCR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2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的ANXA1 mRNA,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90%(36/40)高表达ANXA1 mRNA,慢性胃炎组织中75%(15/20)高表达,P>0.05。 ANXA1 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ANXA1 mRNA在胃癌组织及慢性胃炎组织中均高表达,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潜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李娜  杜永胜  朱小康 《内科》2008,3(5):725-726
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与胃癌、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所以,根除Hp可以降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的危险性。现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56例行药物根除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和胃黏膜多部位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十年间,高分辨率电子胃镜发展和应用,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准确度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慢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胃镜中心2001年和2011年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及评估十年间两者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差异以及造成两者之间差异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