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经常出现的两个基本概念。然而,人们对二者有一定的误解,不太注意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实际上,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在论述共产主义发展与国家消亡之间的联系时,第一次明确地科学区分了这两个概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是完全的"共产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是两个可更替的独立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研究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问题必须从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开始。马克思的论述集中在《哥达纲领批判》这篇光辉著作里。马克思首先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然后才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实行生产资料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全民的按劳分配、没有商品交换、没有阶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早有提示,但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列宁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列宁全集》第6卷第11页)斯大林继承了马克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6月亲手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个共产党应该数列宁缔造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所谓列宁缔造,实际上是说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党的学说,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列宁在这个更名问题上的思想是很精辟的,它的实质和核心就在于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共产党”这面伟大旗帜,要坚信不疑地去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列宁的经典著作为依据,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使用和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和阐述.列宁在使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时,有时对它们未加以明确区分;有时对它们加以严格区分和界定,不能混淆;有时随着场合和情境的变化而侧重和突出某一或某些方面;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列宁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否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机会主义者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认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道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已经从理论变为实践。针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实际,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斗争中,列宁指出:“我们在投入战斗——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卡尔·马克思及其伙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作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思想的总和。自一八八三年马克思逝世后即出现了种种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其中许多流派一直影响到今天(参看《美国百科全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目)。马克思著作的核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资本主义的兴起,利弊及其发展趋势。从人们谋生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中,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被迫靠工资过活的工人或无产阶级。进行此种分析的主要理论是异化论、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远景。社会主义是人人都能更充分地发展其个性的一个更合理而又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问题,列宁曾经提出一个有名的论断,他说:“机会主义恰巧在主要之点不承认有阶级斗争,即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有阶级斗争。实际上,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国家与革命》)对这段话所指的“时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列宁讲的是指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这个时期,因为马、恩有过把社会主义社会包括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之中的说法,按照这个说法,列宁在这里所指的“向共产主义过渡”,也可以理解为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另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从苏联开始的。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继承了列宁开创的事业,进行了巩固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性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诞生在发达的西欧,而是出现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根据马克思的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最终要消灭私有制,没有商品货币,实行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功绩,列宁在1913年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是较客观的评价,因为其中的最全面最深刻是指辩证法,而非指《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最全面最深刻了。列宁在同年所写的另一篇文章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中,却认为《宣言》已对马克思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一说法对世人继续评价《宣言》产生了极大影响。稍后,斯大林在列宁的评价基础上又给《宣言》加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 的评语,这更造成人们往往带着绝对化的眼光去评价《宣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完整地创立了人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创立了哲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和经济学说,创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它们都是这门科学的组成部分。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是相当可观的。马克思为给共产主义运动奠定科学基础、指导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做了许多实际的革命工作。为了人类马克恩主义的反对者总是企图把它说成是没有自身的哲学基础的经济学,或者把它表现为与它的核心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的问题上)实际的革命内容相对立的东西,或者采取其它的手段。他们突然“发现”马克思是一个空想预言家,在他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映了他的全部经济思想。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主观上是反对资本家,反对走资本主义老路,是要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孙中山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马克思学说以及列宁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扬。在他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其主观社会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这是1920年10月2日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当时苏联的一些青年总以为学习共产主义就是领会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和著作里的知识,认为了解了共产主义的口号和结论,就是懂得了共产主义,就可以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的论断就是针对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提出的严肃批评,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相关重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清廉”的概念,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和构建未来理想社会的经典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清廉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清廉建设的思想根基和理论源泉。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的,他在领导俄共(布)和国家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清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提出并推进清廉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21年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列宁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力排众议,毅然作出推行新经济政策的重大决策。这是苏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列宁十分重视构成新经济政策“基本点”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分析了俄国社会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分散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优势。同这种个体经济相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因此,列宁认为,只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小生产设置的障碍,使俄国确有把握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国家资本主义将是我们的救星。”(《列宁全集》第27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一是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二是指共产主义运动,三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是指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根据马克思的科学划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即通常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百多年英勇战斗,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在欧、亚一系列国家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共产主义社会在全世界得到完全实现,还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在全世界的完全胜利却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加强俄共(布)的自身建设,提高俄共(布)的执政能力,指出苏维埃政府政权的首要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树立全体党员共产主义信仰,列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培育体系。列宁关于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思想对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其它各项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坚持按劳分配制度,需要我们做多方面的艰苦工作。其中坚持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是正确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但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共产主义运动只有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晚年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对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在他的著作中,有两篇主要讲的就是监察问题,即《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监察制度改革的具体设想及指导原则。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重新探讨列宁的这些思想,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大约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到目前为止,它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早就科学地预见到人类在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以后,一定要首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然后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