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感染与复发性口疮的关系初探解放军第88医院(271000)许陵生,甘天福山东矿业学院医院杨建华复发性口疮(RAU)的病因至今未完全明了,本文报告32例慢性肝病合并RAU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以探讨HBV感染与RAU的关系。1一般资料男...  相似文献   

2.
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感染疗效观察周锡荣我院对20例经胃镜确诊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采用羟氨苄青霉素(以下称AMC)加雷尼替丁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一、资料:本文选择HP阳性复发性DU共...  相似文献   

3.
目的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3243 位点 A→ G 突变是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是为了了解该基因的突变在中国1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导致1 型糖尿病有无关联。方法 对116 例随机收集的1 型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作该点突变的筛选;82 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谷氨酸脱羧酶( G A D) 抗体的测定。结果 发现1 例该点突变(0 .86 % ) ,48 例 G A D 抗体阳性(58 .5 % )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突变携带者 G A D 抗体阴性,其家系成员糖尿病有不同的发病方式,但均表现为胰岛素缺乏。结论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异常所致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缺乏可能与自身免疫胰岛炎无关,而是一种独特的糖尿病亚型。  相似文献   

4.
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粘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体(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活检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1例UC患者和12例对照组的结肠活检粘膜中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受累及相对正常的结肠上皮PPAR-γ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三组分别为24.7%±1.49%、43.8%±2.03%、70.2%±3.75%(P<0.05),且病变越重,表达越低。结论UC患者内镜下活检粘膜中PPAR-γ的表达下降,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提示其可能与U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者比较了活动期(ADU)、愈合期(HDU)及瘢痕期(SDU)球溃疡(DU)患者和非溃疡对照(NU),患者的基础胃酸分泌量(B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及胃窦粘膜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含量。发现各期球溃疡患者PAO均明显高于NU组;ADU组胃窦粘膜Gas及SP含量比NU组明显增加;SDU组胃窦粘膜内SS较NU组明显增加。本文结果说明壁细胞泌酸能力增加是DU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基础胃酸高分泌状态是DU患者溃疡活动的重要条件。ADU患者BAO增加与胃窦粘膜内Gas增加有关。SDU患者胃窦粘膜内SS有稳定基础胃酸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NIDDM患者24小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17例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经(UAER)皆正常的NIDDM患者及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和UAER变化。发现NIDDM者夜间血压、24小时血压和最小心率明显增加。65%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对照组仅为30%。82%的NIDDM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对照组无一例。同时发现NICDDM的UAER高于对照组,但UAER与动态血压间无明显相关。本研究认为血压和UAER皆正常的N  相似文献   

7.
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受体在胃癌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型纤溶酶活化素(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U-PA在体内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相应受体(U-PA-R)的表达。我们对在内镜下3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活检标本检测了U-PA-R和P53基因蛋白。其中U-PA-R的阳性率为34.2%,U-PA-R阳性的胃癌其P53基因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另10例非癌胃粘膜标本作对照,均为阴性。在进展期胃癌中U-PA-R阳性表达胃癌在Borrmann3,4型者高于Borrmann1,2型(P<0.05)而与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无关。上述结果提示,应用胃镜诊断的进展期胃癌活检标本检测UPA-R可作为胃癌恶性程度及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胃肠损害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16例强直性脊柱炎(AS)及11例行发性消化道溃疡(PUD)患者为对照,对46例RA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采集胃窦粘膜组织进行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PCR扩增法,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水平,综合判定Hp感染状态。统计RA患者Hp感染与胃镜下改变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对RA患者作胃肠道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及可能的因素。方法 分析497便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者(UAER)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肾病(DN)与视网病变(DR)共存的比例增大,两种病及不存在的比例上,DN与DR存在的一致性随年龄增加而减弱,三组相关系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UAER的影响因素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压正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对血压正常的31例Ⅱ型糖尿闰中并微量白蛋白尿(MAU)患者与32例未合并MAU患者的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Ⅱ型糖尿病合并MAU时ISI显著降低,而且ISI与UAER呈独立的相关性「偏回归系数(β)=-0.39,P〈0.0  相似文献   

11.
观察17例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皆正常的NIDDM患者及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和UAER变化。发现NIDDM者夜间血压、24小时血压和最小心率明显增加,65%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对照组仅为30%。82%的NIDDM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对照组无一例。同时发现NIDDM的UAER高于对照组,但UAER与动态血压间无明显相关。本研究认为血压和UAER皆正常的NIDDM者已有夜间血压、心率的增加,这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NIDDM肾病各期肾小管各节段功能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0例健康对照者及62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率(Uα1ER)及尿Tamm-Horsfal蛋白(THP)排泄率(UTHER)。结果:①Uα1ER均值各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DM-Ⅲ)较健康对照组(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I组中,有9例(35%)Uα11ER显著升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M-Ⅱ)较DM-I组显著增高(P<0.05)。②UTHER最大均值位于大量白蛋白尿组(DM-Ⅲ)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最小均值位于DM-Ⅱ组与C组比较UTHER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NIDDM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可伴肾小管功能损伤且部分患者Uα1ER、UTHER增高先于UAER的改变而反映肾脏受累。②NIDDM肾小管功能损伤既有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亦存在髓袢合成、分泌功能异常。③联合检测UAER、UTHER、Uα1ER有助于临床早期、全面判断NIDDM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和视网膜病变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UAE)与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43例老年2DM患者同时进行了24hUAE测定、眼底检查和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①DR的发生率随UAE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DR的发生率分别为117%、760%和833%,增殖性DR发生率分别为18%、147%和367%;同样,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亦随DR的出现和进展而明显增高;②有白蛋白尿,但不伴DR的患者,其白蛋白尿常由其他非糖尿病性疾病所致。结论老年2DM患者UAE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DR的存在与否对其白蛋白尿的病因有重要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早期糖尿病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4例病人分为2组:依那普利组(10mg,2次/d,22例);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1次/d,22例)。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UAER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及UAER,由90.2和86.0分别降至67.4和70.8,下降29.1%和2  相似文献   

15.
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体会山西省美术印刷医务室(030006)郗燕太原市毛纺厂医院梁永华复发性口疮是临床常见病症,其主要表现是口腔粘膜等处溃疡、红肿疼痛。属中医“口疮”范畴。近二年来,笔者辨证治疗该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本病临床特点以口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MA方案和ID-Ara-C方案治疗34例成人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结果 完全缓解(CR)率为32.4%,有效率41.2%;其中难治组CR率为21.4%,复发组CR率为40%(P〉0.50);MA方案组CR率为37.5%;ID-Ara-C方案组CR率为20%(P〉0.05),随访观察,取得CR的11例病人,中位CR期为12月(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掏抑制物-1(PAI-1)含量对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液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 淋巴瘤UPA,肺癌UPA、PAI-1,食管癌、肠癌和乳腺癌UPA、UPAR和PAI-1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  相似文献   

18.
五日抗菌疗法对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日抗菌疗法对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黄承胜,杨元胜十二指肠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其大多数经H2受体拮抗剂(H2RA)的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停药后溃疡的复发率却很高。目前的研究已证明清除幽门螺杆菌(HP)能降低其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复...  相似文献   

19.
t-PAA、PAIA活性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临床中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A)的相关性。地71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UAER和t-PAA、PAIA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t-PAA随着UAER的增高而降低,而PAIA则随着UAER的增高而增高,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t-PAA与UAER呈显著负相关(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球形菌与溃疡复发的关系。方法:11例Hp阳性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经标准三联疗法(铋剂10mg、四环素500mg、甲硝唑40mg,每日3次共14天)治疗后4周,复查胃镜,胃粘膜涂片Gram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Hp球形菌,以及尿素酶试验和PCR检测。结果:DU愈合率96%,Hp根除率85%。12人检出Hp球形菌且DU均愈合占104%,其中9人完成一年随访,溃疡均复发占10%,涂片均检出典型Hp。而Hp根除组86人随访一年4人溃疡复发占47%,均为Hp阳性。比较两组溃疡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Hp球形菌可致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