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冬辉 《中国园林》2002,18(3):12-15
水域空间规划是当前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国外的水域空间规划不仅局限在一条河流、一片湖泊等的治理,而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国的水域空间规划以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空间规划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开展“多规合一”市县试点,空间规划的冲突与合作问题成为关注焦点.空间规划的实质是基于土地发展权的空间管制,各类规划主管部门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配置开展博弈.当部门“放权”成本较高时,“不合作”是满足单一部门理性要求的选择;而上级政府介入干预将促使多规走向合作.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针对“多规合一”释放出强烈信号,多规“合作”成为规划部门的合意选择.各类空间规划应优化目标位序、推行“三界”划定、实现语境对接、创新实施机制,以更好地融入国家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3.
海洋空间规划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要素保障。分析中国海洋空间规划的演进历程,海洋空间规划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多规并举”阶段和“多规合一”阶段;剖析中国海洋空间规划特征,认为海洋空间规划具有推动陆海统筹、融入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关注兼容性用海需求、拓展保护利用空间等特征;在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高质量发展驱动下,提出实施海洋空间规划机制创新,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机制、精细化管控机制和用途管制机制,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海洋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而言,需要将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与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的划定结合起来,以实现从文物(文化遗产)到文化保护空间的视角转变。重视对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将"积极保护、多元展示"融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对于乡镇这一行政单元而言,对城镇遗产的整体性认知及价值甄别、传承利用策略有待更加明确与精准。这对进一步理解城镇空间生成机制,充分认识并延续城镇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化为线索、时间为序列、空间为载体,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层解读,梳理文化特征,对广东省揭阳市棉湖镇遗产价值与层积特征进行解读与转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棉湖古镇可持续保护的策略及可读、可知的展示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规划是对城市不同空间的功能主体进行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以及当今的城市生活,共同构成独特的城市历史文脉。历史文脉的保护和更新是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和更新,是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课题。福州"三坊七巷"始建于唐朝,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建筑,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更新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历史文脉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实施,并以此实现城市空间规划和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要求,分析当前各类生态空间规划在管控对象、管控内容、管控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空间规划管控的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按照“管制分区—用途单元—地块图斑”分级划分生态用地,精细区分管控对象。二是完善各层级管控内容,宏观层面强调战略性,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中观层面注重结构性,强化分区管控与单元布局;微观层面侧重实施性,落实生态地块要素管控,实现管控内容的分级指引。三是针对生态空间采用“基础要素、特色指标、特别意图、刚弹结合”多元拓展的管控方式。尝试构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融合,分层、分级、分类、多元的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框架,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对当下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认为,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的艺术表达是回应城市居民新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空间节奏感、生态融入度、文脉延续性三个角度,讨论了城市空间规划艺术的理论认识,并结合具体的规划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空间规划应立足于人文关怀,追求艺术表达,尊重自然,传承文脉。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指导新时期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基于新时期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政策,解读对于乡村空间规划的内在要求,由此提出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应注重空间规划用地分类、空间开发“双评价”等基础工作以及实现的技术方法,将乡村地域“三区三线”提升为“四区四线”,同时将适合乡村地域的“1+4+N”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四区四线”规划、规划项目占地分析、空间开发蓝图和控制表设计等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以期为乡村地区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农业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剖析了我国现有各类农业空间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优化农业空间规划框架的策略。(1)依据“功能分区—用途单元—地块图斑”细分农业空间,理顺管控对象。(2)依据各级政府事权,市域规划应突出“结构管控、奠定格局”,县域规划应强调“用途管控、协调布局”,镇域规划应强调“要素管控、面向实施”,实现管控内容分级统筹。(3)依据农业各类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需求,分类传导由“规模、边界、地类、规则”组成的基础要素,分项叠加由“数量、质量、效率”组成的特色指标,形成刚弹结合的措施,实现管控手段的多维拓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域—县域—镇域”的农业空间规划框架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总体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迫切需要按照新要求构建和完善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新方法。充分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需求,结合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市县域层面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针对性提出“塑特色——优格局——强管控”的实施路径。在市域景观风貌特色定位的战略共识指导下,重点从安全、品质两个维度,强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融合统一,塑造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相协调的特色空间格局,全面支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和“三区三线”划定。进一步建立“分区、分类、分级”的设计管控体系,以风貌分区为空间范围,以要素分类为引导对象,以管理分级为管控标准,实现对总体设计目标的价值传递和总体管控要求的落实传导,系统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