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探索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突破口。文章解释了隐性教育的含义、特征及方法,分析了隐性教育在美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运用,提出重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探索学校环境中的隐性教育,注重高校教师言传身教,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方法.文章从分析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特点入手,探讨高校注重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开发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营造高校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缺失、资源开发不足、高校教师的隐性素养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一些策略: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并建立健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4.
面对崇尚自由、民主、独立的"80后"大学生.显性教育的某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还远远不够,而隐性教育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的理念,弥补并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达到了施教者的目标.从隐性教育的特点、作用、方法三方面,具体阐述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它包括以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为载体的物质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载体的制度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以大学精神为载体的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最大功用,要着重开发以上三个方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阐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及特点出发,较为新颖地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依托载体的不同划分为四种基本形态,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活动中渗透隐性教育、整合课程隐性教育资源等。这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客观条件支撑的必然结果,且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基于互联网的分众化传播对主流价值观养成存在稀释作用,且信息的网络传播提高了平台舆论监控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时效性,这些都是新媒体对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既包括完善高校新媒体管理机制,也涉及构建网络舆论监督预警机制,以及积极培育关键意见领袖等。只有多项措施并举才能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方法是相对显性教育方法的一种全新教育方式,具有潜隐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隐性教育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显性教育方法的不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隐性课程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作用、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和教师主体人格的感召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新桂 《教育与职业》2007,(35):127-128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非正面的、非直接的、非强制性的教育手法,具有显性教育所不具备的互补、育人、示范、导向等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隐性教育与高校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结合,通过加强校园建设、教职工自身建设、把握好网络阵地和打造优质社团等途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着重于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间接性、隐蔽性和自觉性,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同时也对教师和思政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对新时期大学生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接受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根本追求,也是难点所在。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思维习惯不一致、人文知识基础薄弱、思想上不够重视是他们在思想政治课上的较有共性的不足,鉴于此,调整授课内容,体现其内在逻辑;处理教学内容使其通俗易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温馨教学氛围;打造魅力型教师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接受度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易于接受并对其影响深入持久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必要,同时也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施网络环境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把握网络话语权,善于展示人格魅力,熟练运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学生思想实际;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意识;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类创造美的活动领域之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拓新思路,将美学理论及其规律引入其中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美、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美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身份的去精英化、生活图景的多样化、观念的趋利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发展创新的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教育主体间的交往互动,逐步下移工作重心,搭建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重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与思想世界,优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更期待新突破和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实施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动员令和行动纲领。必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高校德育教育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发挥现代传媒的正面作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必须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强化现代媒体管理,建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利用现代媒体坚持正面教育,关注社会热点,加强传媒互动教育,提高教育者的传媒素养和意识。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这项工作中,高校校报应当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本院院报情况,从校报营造环境、引导舆论、贴近学生、创新形式等方面入手,论述了高校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角度来谈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实现心理教育课程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相互结合;注重修身教育、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