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达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背景是土地集中化、经营集约化、产权明晰化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国家对退耕还林采取高额补贴政策。面对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退耕还林应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退耕还林条例》,该条例的公布实施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林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它必将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退耕还林工作的持续、有序运行起到保障作用。同时,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国务院公布《退耕还林条例》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采取的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产业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4年实施,我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加快了我区防沙治沙和国土整治步伐,提高了林草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风沙危害不断减轻,绿洲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各地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果业、速生丰产用材林和优质牧草,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振兴当地经…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保护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改变农民传统的广种薄收耕种习惯,实行集约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组织实施好这项工程,应处理好以下4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作为规模巨大的生态工程,退耕还林的目标不仅要实现生态效益,还要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和脱贫致富。分析退耕还林对农户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退耕还林政策的时空差异视角,就我国4省8县于1995—2014年间的6次农村住户追踪的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1)分析表明工程总体上对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非农就业的影响正向显著,对从事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影响不显著;2)分区域来看,对黄河流域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和非农就业影响均较显著;对长江流域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活动影响正向显著,而对从事农业活动影响负向显著,对从事畜牧渔业活动和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3)分时间来看,退耕还林年数对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活动、非农就业影响正向显著,且持续性强;对农户劳动力从事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影响则不显著或显著无持续性。【结论】在退耕还林工程后续设计中,应实施浮动的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出台相应措施针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农户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实现农户增收和脱贫,从而更有效地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长期的、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深远影响的系统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好坏、农民是否增收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巫山县已有24.5万亩坡耕地退耕,占全县耕地的30%,后续产业培育将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这项工作是解决广大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必要措施,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根本保证,对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乌兰浩特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程与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等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乌兰浩特市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昌敦虎  叶文虎 《林业科学》2005,41(5):169-174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地区大多为贫困农村地区,低收成的退耕地上养活着大量低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因此退耕还林工程欲想实现国家的退耕还林目标,就必须关注并妥善处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和退耕还林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贫困山区必须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贵州省古胜村实施的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以退耕还林的实施为背景,以优化地区发展条件和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三生共赢”的原则,在短短的2年内使全村初步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该项目运作过程的分析说明:1)在退耕还林背景下的脱贫工作必须要有外部力量的介入;2)外部力量的介入应以转变当地干群的发展观为根本,以提升贫困农村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3)外部力量投入后,其运作方式决定退耕还林工程和脱贫工作的实施效果,而“本土化 制度化”这一策略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采取的改善生态坏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产业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新疆特克斯林场在上级林业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各种措施,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转移农村人口、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自1999年以来,我国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盲目超计划实施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实施,应加强科学规划研究、完善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针对性地退耕还林,做好“五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1.
西门大戈退耕还林(草)的政策有效性评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力小  何英 《林业科学》2002,38(1):130-135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它直接涉及到粮食产量、技术、资金、劳动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的必要性和矛盾性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草)政策从外部经济性、效益的阶段性、退耕还林(草)后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评析。指出目前我国西部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出现了经济林比例过大、行政手段干预为主、退耕还林树种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最后,本文认为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保证退耕还林(草)政策能够持续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定位监测与跟踪调查、临时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监测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退耕区内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以来,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截止2006年底,共完成国家下达退耕还林指标751.2万亩,总体合格保存率约95%,工程涉及全市所有县区、乡镇,以及44.37%的农业人口。榆林的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固原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系列措施,认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促进固原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林区农业经济转移林业写作劳动力──东北、内蒙古森工企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透析中国农林工会调查组在我国国有林区,尤其是森工企业,劳动力过剩一直是困扰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9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报告》,使我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99年试点、2000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实施好这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秀美山川,全国各个工程区认真组织、稳步推进,使工程实施9年来在生态建设和富裕农村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智慧与效率,促进了此项工程在各地开花结果。正可谓——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政策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介绍了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从局部生态状况,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特别是把包括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摆到了突出的位置,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主要任务。 1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把农业生产与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由简单的自然再生产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形成以产业…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种养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农村各地普遍推开。规模种养、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而且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如湖北麻城的经济林种植、嘉鱼的肉牛规模养殖等,都收到了较好效果。然而,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引导,一些地方在抓农业产业化时存在着缺乏规划、缺少特色、加工不足等问题,农民搞规模种养时,出现了“什么赚钱种(养)什么,种(养)好什么都不赚钱”的怪现象,步入了种养业产业化的误区。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地方政府不考虑市场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林业产业化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区发展了大面积的经济林木。根据工作实践,现就杏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总结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