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CT影像诊断方法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纵隔畸胎类肿瘤患者42例的的CT影像资料,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块,囊性畸胎瘤25例,实性畸胎瘤17例,其中3例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证实为畸胎癌.采用CT影像诊断正确诊断37例,误诊5例.结论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进行CT影像诊断,一般通过平扫就能做出诊断,而进行增强扫描能够更好地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确定实性部分的范围,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畸胎类肿瘤(terato—dermoid tumors)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但大多认为系由胚胎第3和第4对腮弓发育的缺陷或细胞迷走所致。作者收集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畸胎类肿瘤,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积累纵隔畸胎类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资料.方法 结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纵隔畸胎类肿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中,囊性畸胎瘤10例,实性畸胎瘤8例,其中恶性3例.结论 影像学在纵隔畸胎类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软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颅脑CT平扫,1例同时行颅脑CT增强扫描,4例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颅内软骨瘤中,位于颅底3例(前颅窝底1例,蝶鞍1例,左侧中颅窝底1例),大脑镰区1例。CT平扫示3例肿瘤均边缘清楚,内均见明显钙化灶,其中2例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稍高密度,1例呈“石榴籽”样低密度;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肿瘤呈“石榴籽”样明显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镰区,密度/信号欠均匀,内可见到明显的钙化,周围无脑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大多数情况下CT、MRI诊断较困难,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破裂(intracranial dermoid cyst)的特殊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患者的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颅内中线旁含脂样成分囊性病变.结论 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对颅内皮样囊肿诊断的准确率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均位于侧脑室内前2/3、孟氏孔区,呈不规则形,多呈分叶状向两侧不对称生长,边界清楚,无或有轻度瘤周水肿。CT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中囊变6例,钙化4例。在MRI上,肿瘤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其间杂以低、等信号或更高信号区。CT和MRI增强扫描示肿瘤实质性部分呈轻、中度增强,囊变和钙化区无增强。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主要位于侧脑室内的前2/3、孟氏孔区,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部分不典型纵隔畸胎类肿瘤病例常易误诊,贻误治疗,我院近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共19例,总结分析认为,X线仍为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手段,同时对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腮腺区肿瘤(良性36例,恶性36例)进行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44/72),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居多(26/36),CT和MRI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CT和MRI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大小一致;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14/28),CT和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术前测量大小常小于术后病理结果;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6/8).72例腮腺肿瘤中,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恶性性质判断准确率为95.8%.结论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最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价值,对面神经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9.
小脑梗死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龙  王曼玲 《四川医学》2003,24(12):1308-1309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小脑梗死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和MRI不同程度显示了小脑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且与病程长短和病灶大小有关。结论 MRI的影像学价值较CT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0.
刘琳  杜庆蕾    侃等 《吉林医学》2014,(17):3746-3747
目的:分析松果体肿瘤的CT及MRI的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松果体肿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松果体囊肿5例,脑膜瘤1例,胶质瘤2例,生殖细胞瘤4例,畸胎瘤1例。该区肿瘤分为原发性肿瘤和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对其CT及MRI影像资料和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CT及MRI能清晰显示松果体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边缘特征,具有诊断价值,鉴别诊断效果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PETs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PETs的MSCT及MRI资料;MSCT采用常规平扫和薄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期和门脉期);MRI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T1WI、FSET2WI/FS、FIESTA、弥散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并测定ADC值。结果 17例患者共发现21个病灶,胰头部5个,胰颈部3个,胰体部7个,胰尾部6个,其中1例在胰头及体尾部共3个病灶,胰体和胰尾各1个病灶2例。MSCT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12/21)、等密度(9/21),肿瘤内见钙化(6/21)。增强动脉期或胰腺期明显强化(18/21),逐渐强化(3/21)。13例行MRI平扫,呈长或稍长T1及长或稍长T2信号(8/14),等T1等T2信号(6/14),DWI肿瘤呈明显高信号,ADC值(1.124±0.252)×10-3mm2/s,与文献报道胰腺癌的ADC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或胰腺期肿瘤呈明显强化(6/9),轻度强化(2/9),无明显强化(1/9);均匀强化(4/9),不均匀强化(2/9),边缘环形强化(3/9)。结论 MSCT和MRI,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PETs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经CT检查,1例行CT增强检查,1例行MRI平扫。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2例肿瘤均表现为胰腺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1例MRI表现为T1、T2均为混杂信号。2例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结论:胰腺SPTP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安波  豆桂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38-739,F0003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照。结果肿瘤位于胃部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直肠1例,肠系膜1例。11例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1例,不能确定良恶性1例。11例中10例肿块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30cm。肿瘤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1例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时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1例经手术和组织学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瘤,左侧7例,右侧4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病变边界均清楚,呈卵圆形2例,哑铃形1例,不规则形8例。颞骨高分辨CT(HRCT)表现:与脑组织比较,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呈等密度,周围的骨质呈虫蚀样或不规则破坏,其中7例鼓室下壁骨质破坏,肿块进入下鼓室并有2例听小骨破坏,2倒侵犯内耳道和外耳道,4例颈动脉管骨质破坏,5倒岩尖骨质破坏,6例斜坡骨质破坏。MRI表现: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全部11例中,与脑灰质比较,MRT WI呈低信号3倒,等信号8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T1WI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82%)在T2WI和增强T1WI上可显示“盐和胡椒”征。6例小脑受压,3例延髓、小脑同时受压。MRA表现:未见明显异常改变。MRV表现:2例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受压。结论联合使用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能够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淋巴管瘤12例,其中CT扫描2例,MRI扫描11例。回顾性分析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个病例中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1例,均以囊性为主;单房囊性1例;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11例;MRI显示液-液平2例。CT或MR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或中重度强化。结论血管淋巴管瘤多呈多房囊性或囊实性,以囊性为主,易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影像学表现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包括经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11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4例,中耳癌2例,脊索瘤I例,骨巨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4例为临床及影像综合诊断。结果侵蚀性骨质破坏及“盐和胡椒”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表现,神经鞘瘤表现为压迫性骨质改变、多发囊变并中度不均匀强化;脑膜瘤表现为“渗透硬化”性骨质改变、等信号伴硬膜尾征;中耳癌为虫蚀状骨破坏伴中耳乳突肿块;多发钙化或残留碎骨片、信号混杂是脊索瘤特征性表现;骨巨细胞瘤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可见蛋壳样边缘及内部残存骨嵴,MRI呈等信号。结论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准确认识特征性影像学征象有助于该区肿瘤的诊断和坚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