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实际案例分析和探讨三维GIS技术如何在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和安全运营各阶段实现广泛深入应用,发挥其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并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技术思路和实用工具;提出一套面向铁路行业的三维GIS技术应用路线,研发一系列面向铁路行业的实用三维GIS软件工具,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技术路线和软件工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紧迫要求,以及目前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设计、审查现状,结合铁道部重点科研项目《高速铁路建设节能减排重点技术研究》及《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研究》,从铁路工程实际出发,提出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的工作步骤和评估要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0年11月1号以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必须开展节能评估及审查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包兰线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改造工程节能评估审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铁路基本建设项目开展节能评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铁路节能环保效应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铁路的内部效应自评价指标、行业效应比较评价指标以及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三个维度,构建一个铁路能源消耗的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铁路近年来的节能环保效应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全面、客观评价铁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铁路节能环保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明显效应,而且在能耗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开始从数量型节能向质量型节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王前 《铁道技术监督》2013,41(1):17-19,32
加强质量管理是铁路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六西格玛的铁路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分析和改进等6个阶段,不但继承了六西格玛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而且使之能够适应铁路产品质量管理的需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发展历史、运用现状基础上,结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设备管理现状,提出了铁路电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目标、总体方案和电务设备信息模型.通过在长沙电务段电子设备车间和信号检修车间试行,结合运用经验细化电务设备编码规则,实施了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优化了入所修设备检修流程和新采购设备...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铁路基本建设领域,资产评估尚无固定统一的编制方法、基本内容与格式,也无统一的资产评估报告编制深广度要求。铁路行业及其建设投资担负着当前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基建步伐的重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投资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探讨资产评估在铁路行业的应用显得较为重要。此文对铁路项目资产评估的原则、依据、方法和过程等主要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运用日趋成熟,但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供电设备,是构成影响电气化铁路发展及安全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BIM技术在铁路接触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BIM在接触网信息化的作用与发展,提出了BIM技术在接触网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应用目标、实施技术路线,为以后BIM技术在接触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BIM在铁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阐述建筑信息模型(BIM)概念,分析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建筑优势,并介绍BIM技术在国内外建筑业及国内铁路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铁路设计应用BIM的5个关键点:与GIS技术结合、综合管线碰撞检测、站场运营管理、协同设计与作业、项目各阶段的衔接,总结国内BIM发展存在的问题:行业标准缺失、三维协同设计理念缺乏、专业软件不足、市场认知与人才培养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推行BIM策略,最后提出BIM将引领铁路建设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铁路选线方案设计对于铁路能否充分发挥减碳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评估铁路选线方案的减碳能力,分析了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某城际铁路研究地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1.42×108 kg,而间接减碳量为79.58×108 kg,减碳效益达到58.16×108 kg;(2)本文提出的铁路全生命周期减碳效益估算方法可有效评估选线设计方案带来的减碳效益。  相似文献   

11.
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涉及专业较多,用能体系、耗能设备和能源流动过程较为复杂。本研究以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和新建鄂托克前旗至上海庙铁路为例,对铁路建设项目用能体系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铁路能效水平评估方法,旨在建立一个普适的、符合铁路实际情况的用能体系,以较好地反映铁路建设项目能源流动过程,并确立了以目的为导向的铁路能效水平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伴随铁路大规模的建设,铁路通信信息业也在飞速发展,而能源及能耗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大力加强节能降耗,是当前铁路通信信息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选用节能性通信设备是节能减排的最好办法,管理节能措施是节能减排的低成本方式,技术节能则是在管理节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3.
铁道标准及技术文件管理平台由铁道标准全寿命信息管理系统、铁道标准及技术文件信息查询系统、技术文件信息管理系统构成。介绍铁道标准全寿命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数据构成、工作流程、管理与服务功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主要潮流,高速铁路具有节能、环保、占地少、安全、便于城市间大容量运输等优点。从土地占用、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和“以电代油”三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的节能减排效应;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比较,分析高速铁路环境优势;最后分析了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发展高速铁路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效果,对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系统生命周期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曙光 《铁道学报》2007,29(2):20-26
对我国建立高速铁路系统生命周期安全评估的体系框架和流程进行研究。阐述了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列车速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实施安全评估体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对发达国家铁路行业安全评估体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生命周期内安全评估体系的战略定位、目标、原则和作用;并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应用系统工程和安全评估的理论,提出我国高速铁路系统生命周期内实施安全评估的体系框架并对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机车寿命周期费用(LCC)的角度阐述了机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开展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对寿命周期费用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机车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的一般程序、内容、指标及验证实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高速铁路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计算的边界进行界定,将高速铁路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基础设施建造、运营和回收3个阶段;根据对各阶段高速铁路二氧化碳排放清单的分析,分别给出各个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式;通过算例分析了高速铁路在建造和运营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虽然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建设材料和高能耗施工机械的使用,使得高速铁路建造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多;但是,由于高速铁路具有节约能源、节省土地和货运增量替代效应等特点,使得高速铁路进入运营阶段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即从生命周期全过程来看,高速铁路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8.
节能减排是国家重视、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筑施工企业无疑也在寻找一条开展节能减排的佳径。根据工作实践,从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建设和节能减排与企业管理的融和、项目节能减排工作重点,以及宣传教育、人员素质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施工企业节能增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每年排放的 CO2 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25%,而建筑物化阶段和运营 阶段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排放量最大的阶段,因此对这部分碳排放量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某轨道交通车站 为案例,将建筑物化阶段进行分解,建立单元工序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再对运营阶段的能耗进行分析,最后集成 得到整个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建筑物化阶段中钢材的碳排放量占总材料碳排放的 50.84%; 机械碳排放中柴油占比最大,为 70.62%;而在人员碳排放中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所占比例达到 78%,在车站运营 阶段通风空调系统碳排放占比最大,为 48.2%。根据计算结果,从机械使用、施工方式、能源来源、运营方式等 给出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铁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应重点关注技术评估单位进场至召开启动会议期间开展的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工作联系制度、资料准备、现场查勘和沟通协调)开展情况;同时针对高铁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特殊性,针对弃渣场、开挖边坡、大临工程、临时措施等明确技术评估要点。按照技术评估工作要求,确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和技术评估单位职责,从而推动技术评估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