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7,14(11):22-22
1、八纲辨证中的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实际上是辨别阴阳之盛衰,寒证为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热证为感受热邪(或其他外邪)后正邪相争或体内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相似文献   

2.
寒热真假证的辨别,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寒证和热证是疾病过程中人体正气盛衰或病邪进退在临床证候上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正气衰减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感受热邪或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所表现的证候。这种寒热证还是比较容易辨别的,但是,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临床上往往见到一些症状与疾病性质不完全相符,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况,尤其  相似文献   

3.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病情缠绵,病程较长,病理多见气滞血瘀,故易形成寒热错杂证。周围血管疾病寒热错杂证常见的证候类型为上寒下热证和上热下寒证,在辨证时需重视舌脉和四畔辨证。治疗上应治病求本、内外合治,根据辨证,或从湿论,或从虚论,祛邪护正,给邪出路,并注意调畅气血,用药上寒温并举。  相似文献   

4.
寒证是阴邪致肌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多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内伤久病,阳气耗伤,阴邪内盛所致的疾病。还与脏腑、八纲、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中各证兼同,因而临床多以寒证为主证。致病多为冬季,其他季节虽亦可见,但毕竟不如冬  相似文献   

5.
凡一息五六至 ,谓之数脉 ,数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历代医学专著多认为数脉为热证主脉 ,如《脉经》曰 :“数者 ,腑也。数即有热”。《活人书》中曰“气血热则脉数。数者腑也 ,数则为热。”但在临床实践中 ,寒证出现数脉者也不少见。所谓寒证是指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或感受寒邪 ,阴寒内盛所产生的证候。由于寒性收引 ,脉道拘急或寒困气机或阳虚鼓动乏力 ,寒证之脉多为紧脉或迟脉。但亦有一些会出现数脉。当然 ,要除外寒证化热或寒热错杂的情况。现将临床上常见的寒证数脉情况分述如下 :1 太阳伤寒证主要表现为恶寒 ,发热 ,无汗 ,…  相似文献   

6.
<正>真寒假热证为中医学中一个极为特殊的证候类型,因该证候既有寒证表现,又有热证症候,但其中的热证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寒证才符合疾病的本质,故称为真寒假热。《中医诊断学》中认为寒热真假只有"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才能发生,常见于"病人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1]。吾师郭立中教授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急难症研究所所长,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真寒假热证并非只有在疾病危重关头才出  相似文献   

7.
《小儿药证直诀》在中医证候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古代对证候的症征、方药认识常与现代不一致,故从寒、热证候与寒、热症征相关性角度,探讨《直诀》证候的特点。首先提取寒、热证候和寒、热症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寒、热证候与寒、热症征的相关性。发现:1热证与寒证比较,有热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热症征的频率均明显增加,有寒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寒症征的频率均明显降低;2热证与非寒热证比较,有热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热症征的频率均明显增加,有寒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寒症征的频率均明显降低;3寒证与非寒热证比较,有寒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寒症征的频率均明显增加,有热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热症征的频率均明显降低;4大多数的热证和寒证不出现寒、热症征。以上说明热证候与热症征具有正相关关系,寒证候与寒症征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说明热证候与热症征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寒证候与寒症征的正相关关系还较弱。  相似文献   

8.
寒证是阴邪致肌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多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内伤久病,阳气耗伤,阴邪内盛所致的疾病。还与脏腑、八纲、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中各证兼同,因而临床多以寒证为主证。致病多为冬季,其他季节虽亦可见,但毕竟不如冬季甚。故在对以寒证为主证的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 虚实与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的八纲辨证组成部分。是通过归纳和概括疾病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证候。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一辨虚实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太盛。《素问·通评虚实论》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概而言之,虚证是反映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的证候;实证是指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的证候。虚证常见于慢性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  相似文献   

10.
王玉珠 《光明中医》2000,15(6):28-29
刘国安老师是甘肃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行医三十余载 ,学验俱丰 ,遣方用药多法兼施 ,标本兼顾 ,寒热并调 ,对胃肠疾病治疗研究有素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对寒热错杂证的研治更具有独到之处。笔者每日侍诊师侧 ,受益匪浅 ,现将其治疗寒热错杂证的理论、经验总结如下 :1 寒热错杂证的舌、脉、症特点寒热错杂证是病人个体在同一时间既有寒证表现 ,又有热证表现 ,寒证与热证混杂而成的一类证候群。它包括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肝热脾寒、胃热肠寒、胃热脾寒 ,是机体脏腑组织阴阳失调的结果。其主要证候表现以自觉症状为主 ,如四肢厥、腹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脐温与寒热证候的相关性,为探索冠心病不同阶段的证候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证观察组35例和热证观察组35例;另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给予脐温测定,分别记录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脐温与中医寒热证候辨证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寒证观察组的平均脐温显著低于热证观察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5),热证观察组患者的脐温要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脐温越高,冠心病患者热证症候愈明显;脐温越低,冠心病患者寒证症候愈明显。  相似文献   

12.
VEGF与RA患者寒热证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分类的客观基础,研究中医四诊信息与RA患者血清VEGF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VEGF,并进行中医寒热辨证分型,分析VEGF在寒、热证候之间的差异.结果:偏寒型RA患者VEGF水平比偏热型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寒热证候之间VEGF有显著差异,寒证的VEGF.高于热证,提示VEGF可以作为RA寒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1何为热证 1.1热证的概念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Ⅲ。某些人认为热证即是发热的证候,是以偏概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会错误理解热证不可灸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1何为热证1.1热证的概念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1]。某些人认为热证即是发热的证候,是以偏概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会错误理解热证不可灸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迟莉丽 《新中医》2009,(10):110-111
寒热错杂证,是指机体感受外邪或内伤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引起阴阳不调,升降失常,出现寒热交织的证候。而针对寒热错杂之证候,以寒凉药与温热药灵活、巧妙配伍的治疗方法,称为寒热并用法。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的寒热辨证和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消化性溃疡62例,按辨证分为寒证组、热证组和无明显寒热证候组。分别测定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寒证组降低,热证组增加,无明显寒热证候组与对照组相近。儿茶酚胺的增减,表示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活动增强或减弱,可能是溃疡病寒证、热证的物质基础。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复查尿中儿茶酚胺,寒证组增加,热证组减少,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上热下寒”为寒热错杂证之一,以同一时期上部现热证、下部现寒证为特点,属复杂矛盾证候。其主要病机是人体阴阳升降失常,使得阴阳不能上下交通、流转周身,而成寒热易位。文章从脏腑辨证角度出发,探讨了上热下寒证的细分及治疗,将其分为肺热脾寒、胃热脾寒、心热肾寒、心肝阴虚兼脾阳虚四个常见证型。治疗上以调和阴阳、引火归元为原则,应用通元针法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中药以寒热并用为主,兼以固本培元,以达阴平阳秘、寒热并除,为临床治疗上热下寒型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所谓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按发病的部位及发病原因对中医热证进行了分型,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热证的概念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表现为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热证临床表现多见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寒热证候在腕关节超声中的表现特点。方法65例RA患者按寒热证候辨证分为寒湿痹阻证(寒证组,29例)和湿热痹阻证(热证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超声的灰阶滑膜炎(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信号、腱鞘炎及骨侵蚀等参数,分析腕关节超声表现在RA寒热证候中的不同特点。结果寒证组RA患者关节超声的滑膜炎、PD、腱鞘炎及骨侵蚀阳性率分别为51.72%、20.68%、51.72%、37.93%,热证组分别为97.22%、91.67%、75.0%、63.89%。与寒证组比较,热证组滑膜炎、PD及骨侵蚀阳性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两组腱鞘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证组比较,热证组滑膜炎、PD及骨侵蚀在评分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两组腱鞘炎评分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双腕关节滑膜炎计分〉1.5分,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62.1%;双腕PD计分〉1.5分时,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3.1%。结论 RA腕关节超声滑膜炎、PD及骨侵蚀阳性率热证明显高于寒证患者,尤其是严重者多见于热证患者。双腕关节滑膜炎或PD积分〉1.5分是RA热证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