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甲基化及去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7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中的分布,去甲基化p73基因的再表达。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检测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使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o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dR药物作用前后P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7.3%(6/22),高度恶性比低度恶性更易发生甲基化,其发生率分别为42.8%和0%,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CdR)在4.0~8.0μmol/L时可诱导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p73去甲基化。结论p73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原因之一,去甲基化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癌细胞株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与其失活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7个肿瘤细胞株的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然后应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ne,5-Aza—CdR)处理MKN-28细胞及HCT1116细胞,应用RT-PCR检测药物处理前后FHIT基因mRNA的表达状态。结果:7个肿瘤细胞株有6个检测到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经5-Aza—CdR处理后MKN-28细胞的FHIT基因mRNA重新表达。结论:FHIT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引起FHIT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胃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细胞株MDA—MB-435抑癌基因E—cadherin(上皮钙粘附素,简称E—cad)表达的影响。观察DNA甲基化的可逆性,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在用5-Aza—CdR处理MDA.MB-435细胞株前、后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E—cad基因5’-CpG岛甲基化改变;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cad蛋白表达;用半定量RT—PCR观察E—cad mRNA的变化。结果:①MDA—MB-435细胞在用药前E—cad基因甲基化PCR扩增阳性(116bp),而非甲基化PCR扩增阴性。用0.5μmol/L的5-Aza—CdR处理后发现该细胞E—cad基因甲基化PCR扩增阴性,而非甲基化PCR扩增出阳性条带(97bp)。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cad蛋白:用药前细胞未见E—cad蛋白表达。用5-Aza—CdR处理后在细胞膜可见E—cad染色阳性。③RT—PCR发现用5-Aza—CdR处理前细胞不能扩增出630bp的E—cadmRNA特异性条带;用0.5、1.0、2.0、5.0μmol/L的5-Aza处理细胞后都可检测到E—cadmRNA转录,且mRNA水平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去甲基化药物5-Aza—CdR能有效地逆转MDA—MB-435细胞株的E—cad基因异常甲基化,诱导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细胞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及p16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SmaI消化DNA,PCR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分析60例甲状腺肿瘤中p16基因外显子15′CpG岛异常甲基化,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肿瘤标本细胞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甲状腺肿瘤中p16基因外显子。5′CpG岛异常甲基化率为15.0%(9/60)。30例甲状腺癌中为30.0%(9/30);30例腺瘤中无异常甲基化,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60例甲状腺肿瘤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7%/60)。30例腺瘤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0%(18/30);30例甲状腺癌中为33.3%(10/30),组间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外显子t5′CpG岛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主要机制可能与甲状腺恶性肿瘤中p16基因失活导致P16蛋白表达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6.
降钙素(CT)基因位于人类11号染色体短臂11P15,在某些肿瘤,DNA甲基化发生改变,其5′端"CCGG"发生高度甲基化,我们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CT基因的高度甲基化,旨在探讨甲基化分析在NH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上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标本取自病理确诊的18例NHL患者,6例淋巴细胞型,高分化/低分化, 2例混合型, 1例组织细胞型,9例亚型未知(依据Rappaport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法)的淋巴瘤组织、髓片或血涂片(骨髓转移或骨髓转移合并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其中2例瘤组织, 14例髓片,2例血涂片),除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p15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及转录激活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PHI作用前后Molt-4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情况;RT-PCR检测p15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1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PHI作用于Molt-4细胞5 d后,p15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现象被逆转,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弱;基因转录激活,p15 mRNA、p15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各组p15 mRNA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比值为:空白对照组(0.17±0.12),PHI 10 μmol/L组(0.29±0.14),PHI 20 μmol/L组(0.55±0.07),PHI 40 μmol/L组(0.93±0.13),各加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有DNA去甲基化的作用,能诱导沉默的p15基因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霍奇淋巴瘤p73mRNA基因表达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 ,检测 10例非恶性淋巴组织与 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 p73mR NA基因表达状况。结果 :10例非恶性淋巴组织均有mRNA表达 ( 10 0 % )。 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p73mRNA表达 3 2 5 % ( 13 / 40 ) ,两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73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与病理类型有关 ,P <0 0 5。结论 :p73基因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肺癌组织细胞FHIT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转录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HIT mRNA在肺癌组织、肺癌旁组织与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前后A549细胞株中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FHIT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FHIT mRNA在肺癌旁组织中全部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48.89%(22/45),且表达量低于正常肺组织(t=-15.851,P〈0.001),但在不同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恶性程度、肿瘤分类的差异无显著性;FHIT基因启动子在肺癌组织中发生甲基化的频率为40%(18/45)、在癌旁组织中频率8.7%(2/23)(X^2=7.184,P〈0.01),18份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肺癌标本中,10份同时伴有mRNA表达缺失。结论 在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明显升高,其表达缺失或下调,提示FHIT启动子甲基化可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MUM1/IRF4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恶性淋巴瘤组织中MUM1(multiple myeloma oneogene1)/IRF4(im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4)蛋白的表达,探讨MUM1/IRF4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细胞起源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恶性淋巴瘤标本中MUM1/IRF4蛋白的表达。结果恶性淋巴瘤MUM1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66.7%(56/84),其中霍奇金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100.0%(14/14),非霍奇金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60.0%(42/70)。在7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52.0%(26/50),T细胞淋巴瘤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结论霍奇金淋巴瘤H/RS细胞可能来源于B细胞,在目细胞淋巴瘤中MUM1的表达提示该细胞处于分化的终末阶段,在T细胞淋巴瘤中MUM1的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