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影响硅粉混凝土性能因素,选出了其速度和坍落度均满足小浪底工程设计要求的硅粉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硅粉混凝土的强度远大于普通混凝土,硅粉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同龄期的劈裂抗拉。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影响硅粉混凝土性能的因素,选出了其强度和坍落度均满足小浪底工程设计要求的硅粉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硅粉混凝土的强度远大于普通混凝土。硅粉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同龄期的劈裂抗拉;抗压弹模,轴拉强度与极限拉伸都略有增长。抗冲耐磨强度明显提高,抗渗性能显著改善。硅粉混凝土是一种优异的新型抗磨蚀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含气量、硅粉掺量以及砂率对引气硅粉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含气量、硅粉掺量以及砂率4个因素对引气硅粉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是水胶比最大,含气量次之,硅粉掺量第三,砂率最小;引气硅粉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并非像普通混凝土一样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强,水胶比为0.47时其抗碳化性最好;配制参数为水胶比0.47、含气量3.5%、硅粉掺量5%和砂率38%的引气硅粉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最小,抗碳化性能最优;通过对试验数据拟合分析,建立了显著性水平较高(α=0.01)的引气硅粉混凝土的碳化模型,从而可以预测和评估引气硅粉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要求,对硅粉混凝土的参数配比及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试验,并对掺粉煤灰的硅粉混凝土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抗冲磨,抗气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微硅粉和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必须先解决混凝土的抗裂性.因此,在混凝土原材料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微硅粉、矿渣来优化混凝土的抗裂性.用试验手段和正交设计来分析不同掺量时聚丙烯纤维、微硅粉以及矿渣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尤为显著;掺入微硅粉有利于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抗劈裂强度;复合...  相似文献   

6.
根据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要求,对硅粉混凝土的参数配比及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并对掺粉煤灰的硅粉混凝土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抗冲磨、抗气蚀的特点.适宜的硅粉、FDN的掺量分别为水泥重量的10%和3%,水灰比为0.28,胶凝材料用量为510kg/m3时,28天龄期抗压强度达90MPa以上,而掺入粉煤灰能改善其和易性,但使其各项性能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7.
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技术性能及施工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研究的情况,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掺入硅粉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及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掺硅粉高强混凝土表现出优良的抗冻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硅粉后的高强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均高于基准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聚合物丙乳和硅粉对高强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从而配制出一种以聚合物丙乳和硅粉为改性材料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该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尤其是抗弯强度、抗渗性得到明显提高,拓宽了使用范围,增加了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弄清高性能混凝土的有关力学性能,本文对龄期为56天、抗压强度60至100MPa(加硅粉或不加硅粉)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并讨论了抗压强度随时间变化和受干燥影响的试验结果。通过20个试件的试验测得了静力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试验值,并用回归方法导出了弹性模量的线性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巷道底角大直径钻孔钢管混凝土联排桩基的稳定性,研究了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超细粉煤灰、硅粉和钢纤维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综合分析,并选出了掺合料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超细粉煤灰、硅粉和钢纤维三者组合能提高核心混凝土强度,当超细粉煤灰、硅粉和钢纤维掺量分别为20%、10%和1%时,核心混凝土强度最高。通过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ANSYS数值模拟,验证了掺入掺合料后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高温后抗压抗折中不同表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火性能比普通混凝土差,在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微纤维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混凝土温差补偿抗裂手段.通过大量高温和力学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在不同温度下对矿渣和硅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抗折的影响并发现对不同的力学指标纤维的作用相差很大.笔者尝试从高温中和高温后PP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力学行为着手分析其在混凝土高温后不同力学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价阳离子硫酸盐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单掺高价阳离子硫酸盐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其对水泥、混凝土具有促凝作用,使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正交试验得出高价阳离子硫酸盐掺量为0.5%、缓凝组分羟基羧酸为0.015%时,混凝土的早期1d、3d强度分别提高32%和17%,而后期28d强度无降低。机理分析表明,单掺高价阳离子硫酸盐能使水泥在水化初期迅速生成大量钙矾石而导致速凝,但恰当复合缓凝组分后既能使钙矾石难以过快生成避免速凝,从而发挥其有利方面的作用;又能因其含有硫酸根和高价离子,前者可生成较多的AFt,后者聚沉作用强,加快硅酸盐矿物的水化,生成更多的C—S—H,使结构更加密实,提高了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13.
钢筋橡胶集料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一种具有高耗能能力的新型抗震结构材料,通过柱的伪静力实验和梁的正截面弯曲实验,研究了钢筋橡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钢筋橡胶混凝土构件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适用于高抗震要求的建筑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温后长龄期在役混凝土损伤及微观变化特征,通过对龄期在20年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样,进行在役混凝土高温试验,提出高温后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建立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不同温度之间的拟合回归公式,利用热重(T G )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高温后在役混凝土物相及微观形貌随受火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新浇筑混凝土类似,相比而言,当受火温度 T≤300℃时,在役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略低;当 T>700℃时,在役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较高,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工程中长龄期在役混凝土结构高温后的损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组分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研究了超细粉掺合料(以下简称FC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从微观孔结构角度分析了掺入FC料的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FC料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保水性,且在混凝土中使用FC料存在一个最佳掺量问题,不同龄期的最佳掺量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选用邯郸当地的原材料 ,通过试验 ,研究分析了砂率对普通混凝土 (低水灰比和高水灰比 )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普通混凝土中 ,砂率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较大 (尤其是高水灰比时 ,对低水灰比的影响很小 ) ,砂率对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小。但值得注意的是 ,砂率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比普通混凝土显著[1 ] 。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的基础上,从预填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入手,应用混凝土结构理论,分析了预填集料混凝土内部缺陷成因,并对传统预填集料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加以改进,从而减少缺陷,配制出较高强度的预填集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地梁、桩承台等混凝土构件质量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型混凝土构件(如高层建筑基础的地梁,桩承台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局部松散,空洞,蜂窝或离析等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希望在不破坏混凝土构件的情况下,获得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性信息,通过利用地震映像法(又称地震共偏移距法)在裂缝,空洞模型上的试验,获得了存在异常体时,地震时间剖面的波形特征,模型实验和在两个高层建筑工地的实测工作证明:在合理选择震源及各种测量参数的条件下,可以用地震映像方法对混凝土构件质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9.
The generalized plasticity constitutive equations that simulate, in a unified manner,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the creep behavior of rockfill materials are derived using the concept of elastoplasticity. A single yield surface is assumed to capture the onset of plastic strains with, however, two separate potential functions for the stress-induced plastic strains and the creep strains,respectively. The involved tensors and scalars are then specified directly, following the generalized plasticity method, to substantiate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The model thus obtained is verified using tr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true triaxial experiments and triaxial creep experim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is also demonstrated by a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studying the behavior of a high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CFRD). It is found that for a high CFRD with a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neglecting the creep of rockfill materials during construction results in an underestim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 dam.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of the concrete slabs may also be considerably und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钢筋高强混凝土柱的尺寸效应规律,进行了不同几何尺寸、不配置箍筋的钢筋高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几何尺寸试件的破坏特征、名义应力-应变曲线、承载力、变形及刚度.结果表明,未设置箍筋的钢筋高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破坏特征和变形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