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亨德拉病毒(HeV)是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亨尼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可引起马、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动物和人类感染该病毒后病死率很高,且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不同动物的易感情况、发病机理、病理变化、潜在的传播途径等情况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论文就亨德拉病毒自然宿主和实验动物感染等情况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
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 HeV)旧称马麻疹病毒,是一种烈性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马感染此病毒后,会出现高热、呼吸急促、行动迟缓、鼻腔流出泡沫等诸多临床症状,死亡率极高,人也可感染该病毒且死亡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生物安全4级的病原体。本文对亨德拉病毒的分类地位、感染风险因素、诊断方法和疫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毒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亨德拉病是由亨德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引起马的呼吸道症状和人的脑炎症状。对亨德拉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亨德拉痛是由亨德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引起马的呼吸道症状和人的脑炎症状.对亨德拉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es)是副黏病毒科的一类负股单链RNA囊膜病毒,能引发人类和动物的脑炎和严重呼吸系统症状等,致死率高。近年来,亨尼帕病毒属新成员被不断发现,病毒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对其感染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因而该病毒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亨尼帕病毒的流行情况、致病机制及疫苗研发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亨德拉病 ( Hendra disease,HD)是由亨德拉病毒 ( Hendra Virus,He V)引起的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 ,于 1 994- 1 995年期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郊区的亨德拉首次被发现。目前该病仅发生于澳大利亚 ,主要感染马和人。本文就该病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1 发病历史1 994- 1 995年期间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发现了一种新的地方性流行疾病 ,后来用该病的发病地名命名为亨德拉病 ( Hendra Disease)。 1 994年 9月 ,昆士兰州布里斯班郊区的亨德拉首次暴发本病 ,在 2 0多天时间里 2 0匹感染马中有 1 3匹马死于急性呼吸道病[1] 。在这次…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在我国首先暴发的一类兔病毒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兔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每年都给我国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近年来RHDV发生较大遗传变异,陆续发现无血凝性的变异株,给RHD的综合防控增加了难度。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将我国RHDV的发病概况以及病毒常用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我国RHD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病毒(PRV)在猪群中具有传播快、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等特点,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PRV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对其各基因功能的研究还不全面。间质蛋白和囊膜蛋白是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缺失会严重影响病毒的生理机能,这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提供了基础。随着对PRV研究的不断深入,PRV载体也成为了病毒载体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论文对PRV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复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免疫机理研究与疫病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尼帕病毒病在国外的流行状况、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的变异及我国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在其基础病毒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蛋白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受体的发现、动物模型、荧光PCR及ELISA诊断技术、抑制NiV感染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致死率高,临床症状多样。CDV感染宿主广泛,所有日龄的犬都有可能感染。CDV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有囊膜包裹的单股负链线性RNA病毒。CDV基因组编码6种蛋白:核衣壳(N)蛋白、磷(P)蛋白、基质膜(M)蛋白、融合(F)蛋白、血凝素(H)蛋白和大(L)蛋白。N、P和L蛋白与病毒复制有关;M蛋白与病毒的装配和出芽有关;F、H蛋白在病毒的侵染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宠物业、毛皮经济养殖业的迅速发展,CD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论文对CDV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相似文献   

12.
博卡病毒是近几年被发现的一种人、猪、牛、犬、猩猩等多种哺乳动物共患的新型DNA病毒,本文概述了博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介绍了猪博卡病在国内外流行情况及对猪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为猪博卡病毒的深入研究、防控及做好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鸭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鸭类产品需求越来越大.鸭的饲养规模迅速扩大,饲养品种、数量也不断增多,在养禽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目前我国鸭饲养品种以北京白鸭、樱桃谷鸭、狄高鸭、麻鸭、水鸭、番鸭等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鸭场遍布全国各地,养鸭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好势头.据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1998年鸭的饲养量为5.13亿只,较之1996年和1997年,分别以6.3%和4.1%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各地多渠道从国外大量引进鸭,又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国内禽品市场交流频繁,加之集约化饲养管理经验缺乏,防疫卫生技术跟不上,环境污染严重,多禽种混养等原因,导致在生产实践中,养鸭业不断受到疾病的困扰.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各类疾病引起的鸭死亡率高达15%~20%以上,鸭病已成为养鸭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危害养鸭业的主要鸭病是传染性疾病,约占75%以上,其中病毒病的危害性最大,约占传染性疾病的89.5%,是影响养鸭业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类疫病.目前我国鸭病毒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趋势是,传统的鸭病病毒多表现较为温和和非典型化,或见强毒株或变异株的出现;单纯性病例较为少见,而多见1种或2种以上致病因子(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新的病毒性鸭病不断有所出现;饲养管理和饲养环境在鸭病发生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就主要的鸭常见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 (DVH)是发生于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鸭肝炎病毒 (DHV)。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上以角弓反张为特征 ,主要病理变化是肝脏肿大和斑点出血[1] ,2日龄至 3周龄为易感年龄 ,成年鸭有抵抗力。 194 5年Levine[2 ] 最  相似文献   

16.
自1974年Tischer I等从PK-15细胞系ATCC-CCL31的传代过程中发现类似细小病毒和乳多空病毒的新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s, PCV)以来,猪圆环病毒引发的相关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现在被认为是断奶后多系统综合症(PMWS)的主要病因,而且还与猪繁殖障碍、母猪流产、死亡综合症(SAMS),育肥猪炎性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和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有关,迄今为止,世界各地都有PCV2相关病报道,我国许多学者相继从各地猪场中检测到PCV2或抗体,证明了PCV2在我国一定区域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7.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对虾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在我国这种情况尤为严重。WSSV是同一类紧密相关的无包埋体类杆状病毒,与杆状病毒并无同源性。2001年,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分别报道了WSSV的全基因组DNA序列,启动了WSSV后基因组研究。已有多种检测方法用于WSSV的检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WSSV感染宿主谱广,以多种传播途径感染宿主,目前还没有用于病毒增殖的细胞系,但已有成熟的动物模型,从而方便了对WSSV的研究。本文就该病毒的命名、病毒特性、检测方法、病毒感染增殖、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及感染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笔者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选定了亨德拉病毒为研究模型,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按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险管理的要求,对感染性因子的特性、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意外安全风险等要素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提出了应急措施。为积极推进高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撰写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积累了素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鸭病毒性肝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我国鸭病毒性肝炎研究概况郭玉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北京100094)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is简称DVH)是引起小鸭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5周龄以内的小鸭,以2同龄内鸡鸭最易感,潜伏期24~48h,常在...  相似文献   

20.
病毒受体在介导病毒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毒受体的特性与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密切相关,是病毒致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病毒受体的方法很多,笔者综述了病毒受体特征及其几种主要研究方法,以期为有效控制、治疗病毒感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