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人一般把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当作一部字典来认读,不过,这部书里面融入了较多的天文地理人事知识,并涉及到人的精神层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当时天地人的理解,这种精神层面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其"示"部字里,从字义本身和字序两方面来看,"示"部字有着浓厚的宗教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在殷商时就已出现,它是我国古代经常使用且范围比较广的概念。本文试从它在各朝代的含义变迁来揭示它的发展规律,以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它。  相似文献   

3.
“隔与不隔”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美学理论之一.从结构主义和现象学的角度视之,可以在“所指--能指--读者还原”这一过程里见出许多重要的文艺现象,这都有利于我们对文学文本特征的进行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说文》对"匕"字的解释包含两层意思,"相与比叙"和"用以取饭的器具"。从古文字字形考察,是原本来源不同的两个字混同为一个字。在《说文》系统中,"匕"部字和其他含有"匕"部件字构意大体不出《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文字和相关文献,可以进一步理顺相关字的释义。  相似文献   

5.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简要解析《说文》中"又"及与"又"有关的部分汉字的含义,通过汉字的形体,探求每个字的本义,并结合经典文献中的用例,可以清楚分析汉字的构造,从而为从其本义找寻其引申义、比喻义提供一定的线索,为更好地梳理词义从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另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充分利用文字作为载体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3,30(2):137-144
古代突厥如尼文字起源问题,历来是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众说纷纭。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突厥如尼文字源自阿拉曼-旧粟特文一说,不仅得到了突厥学界一批学者们的肯定,而且还受到伊朗学专家们的有力支持。事实上这两种文字形体的基本线条是有差别的,它们不是整体的、系统的、派生方式的对应,不存在绝对借制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是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  相似文献   

9.
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史中的一组同源词材料--<说文>"糸部"颜色词进一步探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成因、理据,探索利用认知理论分析汉语史词汇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0.
已有完整左右结构之"■"字,已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左边偏旁是教育之"教"的初文(本字),右边部首是"攴"(攵)。至秦汉隶定为"教"(左上为"义")的同时亦与讹变体"教"(左上为"土")并存。"教"字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直至上世纪前期的古今辞书中,"教"为正体,"教"为异体(甚至不收)。现代规范汉字作"教",当代学者析其为"孝""文",并依次作如是的形义解读,皆误。源于"教"字为民间俗文字法忽悠所致。  相似文献   

11.
奏记以公府为对象,作为上行文的郑重性略次于奏笺。《文选》“奏记”类唯选阮籍《诣蒋公》一篇,为辞太尉蒋济之征辟而作。李善注引《晋书》以“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论其辞征之由,几成定论。其时司马氏与曹氏集团的斗争尚未表面化,阮籍辞征和对司马集团的政治态度无关,纯属个人服膺老庄处世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有十种基本用韵模式。尽管赞和正文部分的用韵方式不同,但句尾韵是刘勰最普遍的押韵方式。这一特质使得《文心雕龙》批评话语在声音系统上具有回环和谐的旋律美。而且刘勰从不凑韵,往往于意转处转韵,令文气通畅,音韵天然。  相似文献   

13.
"吊"作为《文选》中一种表达对死者哀吊的文体,历经岁月流变,从简单安慰性文辞渐渐发展成一种含有丰富情感抒泄的文体。"吊"有一个从礼仪到文体的发展过程。《文选》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吊体存在不同认识原因在于二者选录标准不同,文学作品在《文心雕龙》中是"述中显优劣",在《文选》中则是"选中定典范"。吊文由质朴向华丽的转变恰呼应了萧统所属时代的文学风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书名的意思,学者们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分歧的焦点在“雕龙”一词。其实,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整部书的体系、沈约对此书的推崇等方面看,刘勰是想通过这部书来揭示文学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阐述文学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5.
文质三论     
文质问题,现在看来是文论中的传统命题,但在古代思想体系中,尤其在上古,并非就文学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三种形态:以文质论历史、以文质论人和以文质论文学,本文将分别从历时、共时角度,关涉到它们的知识背景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心雕龙》中的诗歌批评自成理论体系,其一是《明诗》篇中对诗歌抒发情志的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二是《情采》篇中强调诗的缘情审美特性,提出“为情造”,达到诗歌创作中情理并存、情志并重的状态;其三是《知音》篇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诗歌批评鉴定理论,对诗歌鉴赏的主体和客体诸方面因素作了细致的分析;其四是《神思》、《隐秀》篇中对诗歌意象的深入探索,指出诗歌的特点就在于意存象中、隐在秀中,主客观相通,物我交融等,这些都是刘勰对中国诗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秀"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潮流,一方面迎合了观众的精神需要,却造成身体在场、精神缺失的视觉盛宴,造成审美品味的下移;另一方面,商业化运作的介入,使其极易陷入伦理归属上的尴尬.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在美学视野下对"秀"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8.
同次是一个独立于主、宾、正、偏四次,仿照拉丁文中的同位语,通过变换分析,针对语义指向而设立的一个术语。其目的不在于分析句法成分,而在于指明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极力维护传统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他认为为人父母要严格教育子女,营造有利于子女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为人子女要以孝为根本出发点,对父母尽赡养义务;兄弟相处要做到兄友弟悌,维持家庭和睦,体现了司马光重视家庭伦理教育、以礼治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以札记的形式对诸经进行阐发、议论、考证、整理,开辟了独特的治经之路.在经学上,他不拘于门户,汉宋兼采,百家兼综,经史并重,实为一代通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