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始终是影响政治的基础因素,经济时刘挑战着政治,是影响民主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西方经济一民主理论来认识中国经济现实。在中国建国以后的历史中,经济的作用表现得十分微弱。政策上的不断重视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经济的作用力,使得经济发展对民主建设的要求更加积极。但这种作用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的政治冷漠,要注重政治民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中国在制度上已经实现了民主,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在还处于向现实民主过渡的阶段,经济的发展正为这种过渡提供了条件。中国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的国情,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现实来进行切实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现代国家普遍选择的政治制度,但民主的多数统治原则对少数人权利的侵犯而引发多数暴政的危险也可能对民主自身造成损害,从而妨碍政治平等的实现.德沃金的政治平等理论否定多数至上主义的合法性,提出真正实现平等关切的民主应是合宪性的民主和依赖式的民主,德沃金给多数至上民主的替代方案是合伙制民主.  相似文献   

3.
温岭的"民主恳谈"如今已发展成为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以参与民主理论加以考察,它也是参与民主的一种实践,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作为中国转型时期政治的特殊产物,以完善的参与民主标准来衡量,"民主恳谈"还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对照参与民主的理想,文章找到一些完善"民主恳谈"和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民主发展的大事件,政治传播搭建起中国农村政治精英阶层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平台。通过政治传播,村民们的民主热情得以激发,民主技能得以训练,民主精神得到培养,大大促进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加快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现状的分析,依据民主发展的政治规律,预测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取决于几个瓶颈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所谓民主,其本质就是选择,选择是民主最原生态的本意。在抽象地阐述民主时,所抽象出的正是民主最原生态的本意。多样性是民主的本质特征。能否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有序的选择是判断中国民主发展的价值尺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工具和领导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扩大党内民主,就是要逐步保证并最终实现任何党员都能够通过自己的选择,做到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必须拥有三个根本前提:政党的选择始终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政党始终走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前列;政党拥有长期执政的能力和地位。不具备先进性,不取得领导核心地位,党不可能实现长期执政,更不可能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现代社会普通认同的政治价值,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巨大规模、国家机构的日益官僚化、政治决策不断增长的技术性、市民社会向大众社会转变的趋势等因素,使得民主的理性并未实现,非理性民主的经济风险日渐弥彰。因此,从非理性民主到理性民主的转向是当前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云南省石屏县直选乡镇长是民主理性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创新,它不仅深刻透视出当前中国基层民主中的非理性及其经济风险,还为直接选举的成本分析、民主的经济效应分析提供了一个现实平台。  相似文献   

8.
选举民主是一种以投票方式选择统治者的民主治理形式,协商民主是以对话与协商的方式,在平等的主体之间沟通交流、达成共识而做出决策的民主治理形式。两种民主形式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与不足,它们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两种重要的民主形式,不能互相替代。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关且互补的关系。两者的合作建构与共生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民主政治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共产党执政的目的所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以人民民主完善党内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之路,而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建设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共产党执政的目的所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以人民民主完善党内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之路,而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建设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概况。(1)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其标志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介入和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2)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其标志是君主立宪制在清朝的建立;(3)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成熟。其标志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话语政治理论对自由主义模式和共和主义模式这两种政治理解模式进行了扬弃,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民主模式的第三种民主模式——“话语民主”。本文回溯了话语民主理论的由来,围绕人民主权问题和霍布斯问题对哈贝马斯的第三种民主模式进行剖析,以辨明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民主是公民通过互联网络针对公共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网络民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必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是促进,也是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执政党,一定要正确面对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制构成的一个整体。促进民主文化与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部分融合,科学吸收和借鉴西方民主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民主体制的健全来带动民主文化的发展等方法,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不断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协商政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探讨,指出协商政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着重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为协商民主所提供的制度资源,并在现实制度资源的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党制度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的"农村民主"展开讨论。认为农村民主是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民初封建专制被打破,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又因民主基础薄弱无法建立起来,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新权威主义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袁世凯在政治上专制集权,同时推行一系列具有现代导向的行政改革,使中国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时期;在经济上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迎来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教育文化方面,鼓励现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同时用传统文化整合意识形态,使教育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洪宪帝制前袁世凯的新权威主义统治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英、法两国民众的和平主义情绪、德国民众的得仇主义情绪以及它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而集合产生的外交政策理念对两次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破坏性影响。但同时,这种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后的相互碰撞,使欧洲主要大国的互动结果不以人们的和平意志为转移地集结为一股瓦解原有欧洲秩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反思并解读“第三波”的价值所在,从民主的普世性、民主的实质、民主的发展过程以及人民群众的民主创造性等若干方面论述“第三波”对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多头政体国家中,多元主义民主的存在是保证国家民主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任何想要追求民主的国家来说,多元主义民主是更好地实现民主的保证.但是多元主义民主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是在民主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本文就是从阐述多元主义民主产生及存在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分析多元民主发展中所出现的缺陷,进而再对我国多元主义民主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