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老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提高低渗油藏开发动用程度已成为油田原油上产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合理的布井方式,阐述了注采井网优化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川口油田经过多年开发,水淹井比例越来越高,必须通过调整注采井网及开发方案优化才能更加经济高效的开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不同井网以及不同井距条件下的产能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川口油田注采井网为反七点井网,井距为200m。对优化的开发方案与原方案模拟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10年可多产8.26×10~4m~3原油,折合采收率3.79%,水驱控制程度从51.2%上升到72.6%。  相似文献   

3.
王胜新  曹新平  佟国章  李建萍  褚军 《广东化工》2011,38(6):295-296,298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使用现代声发射技术中平面任意三角形阵列的源定位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油田地质参数,可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数千米深岩层人工裂缝的变化形态和方位状况,开创性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指导油田开采,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文章以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对火烧山油田压裂井监测及彩南油田注水井组监测结果,评价了注水井组的水窜方向和压裂井裂缝的形态、方向及长度,对油田压裂效果评价和油田后期注采井网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外围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分析,提出适合外围油田不同裂缝走向与井排方向夹角井网转线状注水的合理调整方式,为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油田产量递减加快,不具备稳产的能力,为实现油藏稳产的目标,通过调整注采系统,重建井网结构,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从而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以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下盘北区N上层系Ⅳ-2小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注采井网评价,通过分析砂体注采井网的主要矛盾,提出砂体井网的调整思路及依据,调整注采系统,重建井网结构,制定相应调整对策。主要分为有采无注、有注无采、有采有注和未动用四大区块进行针对性研究。通过分析井组矛盾,做出相应调整,从而达到增加水驱控制储量,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进而实现油藏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明一块进入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认识难度大;随之井况损坏加剧,注采井网遭到破坏,开发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针对油田存在的问题,明确以提高采收率为目标,应用高精度三维技术,精细储层、剩余油研究,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井况治理、井网优化、井组精细治理三结合,建立适合剩余油分布的注采系统,立足井组精细注采调整,强化分类储层动用。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井网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注采井网型式是决定低渗透油田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大量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经验基础上,对影响合理注采井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井网调整的灵活性出发,得出正方形五点法井网较有利于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在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开发初期,应选择反九点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在非均质油层中,井网适应性调整对油藏采出程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油田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对油田开发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和调整是油田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靖安油田三叠系油藏就提高采出程度对注采开采井网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散,且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利津油田利7断块通过剩余油潜力分析,实施井网调整,以注采井网不完善的井区为重点,重新组合注采关系,通过钻新井,对老井的封、卡、补、调。将强化注采关系与改变液流方向结合,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而动用剩余油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高含水期的开发效益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肇油田古636区块反九点法注采井网开发初期表现出的油井见水快、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的裂缝性油田注水开发特征,2004-2006年实施了注采系统调整,形成线性注采井网。通过实施线性注水,有效地减缓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的矛盾。本文从采油速度、递减率、地层压力、存水率等开发指标对古636区块线性注水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沙二上 4-7油藏注采井网不完善 ,井况差 ,层间差异大 ,油层物性差 ,为此进行剩余油研究 ,确定剩余油集中分布在断层边角 ,注采井网不完善的井区 ,通过油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对油井进行压裂改造 ,提高油藏水驱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2.
升382井区砂体规模较小,300m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较低,注采不完善,单向受效储量所占比例较大。受裂缝方向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局部区域油水井含水上升过快,增储上产、稳油控水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搞清其分布特征、采取有效对策是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运用流线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升382井区剩油分布规律,并且采用加密调整、注采关系调整、各种措施方法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敖16外扩井区共投产7口水平井,采用不规则井网同步注水开发,注采完善程度低,平均水驱控制长度比例仅为39.1%。基于敖南油田水平井开发经验及取得的认识,提出对敖16外扩井区实行注采系统调整,即对水平井周围油井进行转注调整,为油田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有效调整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注采井网在油田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低渗透油田而言,更是决定了整个油田能否建立起有效的驱替系统并以达到合理有效开发。本文通过对目前较常用的三种注采井网进行适应性研究,比较各井网的优缺点,确定了相对较合理的井网及后期调整井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南部油田风化店孔二段为例,通过对风化店开发区稳产对策研究,编制了综合调整方案。重新部署了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为油田开发调整、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油藏为高孔高渗中厚互层的边水油藏,油层纵向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油水界面复杂,给注采井网设计带来难度。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及油水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沉积相带是白垩系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建议注采井网井距设计、射孔井段规划和注采参数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沉积相带及砂体厚度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为优化注采井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立油田属于低孔低渗透率构造岩性油藏,目前采收率较低,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而且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关键技术是以精细油藏描述成果为依托,以完善注采井网和井网调整为手段,优化井位部署,挖掘油田潜力,实现了油田产量和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海上油田注采井距大、油水井测试资料相对较少,对于平面水淹波及认识相对有限。根据L油田辫状河储层发育特征及注水井网关系,提出3种注采模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到不同模式下,不同驱替倍数的水淹波及系数图版,进而在常规剩余油描述含水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定量刻画单砂体水淹厚度等值线图,便于油藏动态工程师定量评估注采井间水淹厚度分布状况,制定注采调整挖潜政策。  相似文献   

19.
桥口油田是一个多油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针对油田的开发状况和油藏的地质特点,近年来开展了“以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在原井网的基础上,以平面上局部调整(恢复)完善注采井网、纵向上层间转移调整两个剖面为手段,以控水稳油为目的”的油藏综合调整治理。进一步完善(恢复)局部井区的注采井网,强化有效注水,不断提高Ⅱ、Ⅲ类层的动用程度,使桥口油田的开发效果逐步得到改善,两个递减、综合含水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了连续7年的稳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效井组存在的问题,以精细研究、精细注水、精细挖潜为开发理念,以剩余油分布为依据,以注采井组为单元,配套应用集成技术,逐步形成适合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井网,注重注采强度的协调,提高油藏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