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2’-二吡啶胺(Hdpa)和对氨基苯甲酸钠(PABA为4-氨基苯甲酸阴离子)为原料,和氯化钴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配合物[Co(Hdpa)2(PABA)]Cl(CH3OH),并通过扩散法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单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ESI)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为阴离子-阳离子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2,2'-二吡啶胺(Hdpa)和对氨基苯甲酸钠(PABA为4-氨基苯甲酸阴离子)为原料,和氟化镍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镍配合物[Ni(PABA)(Hdpa)2]F(CH3OH)。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ESI),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为阴离子-阳离子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2,2’-二吡啶胺(Hdpa)和邻甲基苯甲酸(o-Hmba)为原料,分别和氯化镍、氯化钴反应生成了两种新型的镍、钴配合物[M(Hdpa)2(o-mba)]Cl(M=Ni、Co),并通过扩散法得到了配合物的晶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这两种配合物为同构的阳离子-阴离子型化合物。我们还对这两种配合物的质谱(ESI)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2,6-二(2-苯并咪唑)吡啶(L)和2,2′-联吡啶(bpy)为混合配体,与五水硝酸镝反应利用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一个镝(Ⅲ)配合物[DyL_2(NO_3)_2]·bpy·CH_3OH·ClO_4(1),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表征、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位中心Dy(Ⅲ)通过丰富的超分子作用力构筑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由于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大共轭π键与金属配位后使得配体荧光发射峰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5.
以磺胺对甲氧基嘧啶(H-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钴配合物[Co(L)_2(H_2O)_2]·2CH_3OH。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中心金属钴与来自两个磺胺对甲氧基嘧啶的磺酰胺氮、嘧啶氮及两个水分子形成六配位八面体稍变形的配位构型。粘度和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与DNA具有一定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Ni(pydc)(H_2O)_3]·2H_2O}_n(H_2pydc=吡啶-2,5-二羧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配合物中配体pydc~(2-)的一个羧基以双齿桥连方式与两个相邻的Ni(Ⅱ)离子配位,另一个羧基未参与配位。配合物分子为1D链状结构,链状结构的分子通过氢键连接成3D网络结构。对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分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用3d金属离子锰与2-羟基-3-吡啶羧酸配体合成出新的水杨酸式螯合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Mn(H_2O)_2(HNic)_2配合物。均三苯甲酸苯环上一、三、五位置上的羧基都有脱质子化进行各种不同的结合,利用这点水溶液合成氢键配合物Mn(H_2O)_2(HNic)。我们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即元素分析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每一各晶胞包含两个Mn(H_2O)_2(HNic)_2分子,一个2-羟基-3-吡啶羧酸分子,通过N原子质子化的H原子与临近2-羟基-3-吡啶羧酸分子上的羟基上O原子又形成了一个八元环的氢键结构,该配合物具有复杂的氢键结构。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6)
以1,3,5-均苯三甲酸(H_3BTC)、2-[1-(2-吡嗪基)乙缩醛腙(L_a)、醋酸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o_3(BTC)_2(L_b)_2(CH_3CH_2OH)_2·4H_2O]_n(1)(L_b=2-乙酰基吡嗪缩水合肼)。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两个Co~(2+)离子与氧原子、氮原子配位,均为变形八面体构型。席夫碱配体在配位过程中分解为2-乙酰基吡嗪缩水合肼,BTC~(3-)配体全部去质子化且以μ_4-的配位模式将两个Co~(2+)连接成6-连接的三维结构。晶胞参数:a=15.146(9)?,b=13.417(8)?,c=23.564(18)?,β=90.087(8)°,V=4789(5)?~3,Z=4。  相似文献   

9.
用硝酸锌和4'-对苯甲酸-2,2',6',2″-三联吡啶(Htypb)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Zn(typb)_2](Htypb)_2(1),并对新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红外、荧光等表征。化合物为零维结构,配体一部分与金属配位,另一部分游离。金属锌离子被两个三联吡啶基团螯合。标题化合物在325℃以下温度稳定存在。在波长424 nm光激发下,新化合物1在582 nm处有最大荧光发射,因此该物质是一种潜在的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0.
欧阳淼  张运良 《广东化工》2012,(18):25-26,24
以邻氨基苯磺酸与吡啶-2-甲醛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KL),然后与Cu(AcO)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合物[Cu(L)2][Cu’(L)2].CH3OH.3 H2O,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一个独立单元由三个晶格水分子、一个晶格甲醇分子和两个不同的单核铜单元构成。有趣的是,这两个单核铜单元的组成完全相同但配位模式不同,它们均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脱质子的席夫碱配体组成,其中一个单核铜单元中的两个磺酸基均参与了配位,另一个则只有一个磺酸基配位。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3种L-赖氨酸多吡啶铜(Ⅱ)三元混配配合物[Cu(L-lysine)(Phen)(Cl O4)](Cl O4)(Ⅰ,Phen=1,10-菲咯啉)、[Cu(L-lysine)(IP)(Cl O4)](Cl O4)(Ⅱ,IP=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和[Cu(L-lysine)(PIP)(Cl O4)](Cl O4)(Ⅲ,PIP=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 DNA的氧化切割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多吡啶配体平面的增大,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大小依次为配合物Ⅲ配合物Ⅱ配合物Ⅰ,配合物可能通过部分插入方式与DNA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邻氯蜷苯磺酸与吡啶-2-甲醛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KL),然后与Cu(AeO)2.H20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合物[Cu(L)2][Cu’(L】2】’CH3OH·3H2O,用面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r表征。结果表明t配合物属]i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一一个独立单元由置个品格水分子、一个晶格甲醇分子和两个不同的单核铜单元构成。有趣的是,这两个荤核铜单元的组成完全相同但配位模式不同,它们均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脱质子的席夫碱配体组成,其中一个瞥核铜单元中的两个磺酸基均参与了配位,另一个则只有一个磺酸基配位。  相似文献   

13.
用2,6-吡啶二甲醛和对甲苯胺反应,合成二亚胺吡啶类配体L(2,6-二[1-(4-甲基苯基)亚胺基]吡啶),采用室温挥发法制备配体L与过渡金属Fe(Ⅱ)的配合物,并对所合成的吡啶希夫碱铁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测试,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其空间群为P-1,中心铁离子为五配位,位于配体的三个氮原子和两个游离的氯离子组成的变形的的三角双锥的中心,同时通过分子间氢键可以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L-精氨酸(L-Arginine)和香兰素(Vanillin)为原料,首先合成新型的具有手性的希夫碱配体L(C_(14)H_(14)KN_3O_4),其次配体L分别与金属盐(CH_3COO)_2Ni·2H_2O、BaCl_2、(CH_3COO)_2Zn·2H_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3种新型的金属配合物(C_(16)H_(19)ZnKN_3O_7、C_(14)H_(14)BaClKN_3O_4和C_(18)H_(20)KN_3NiO_8),目标产物用IR、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元素分析仪等表征其结构,并用紫外漫反射光谱在可见光照射下,考察了配体L和3种新型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推测配体L和L金属配合物均具有光催化性质,L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更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热法,以3-(3-羟基)-5-(吡啶-2-基)-1,2,4-三唑和硝酸铜为原料,合成一个结构新颖的3D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u(OPT)2]n(1)。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检测及热稳定性分析等结构测定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中心Cu(Ⅱ)离子与四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的三唑环,另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的吡啶环。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三中心氢键,并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高冰  石鑫 《应用化工》2010,39(3):369-372,376
以Cu(phen)2Cl2为前体,采用水热合成方法,辅以均苯四甲酸酐合成了2个超分子配合物[Cu(phen)2Cl]+.[C10H5O8]-和[Cu(phen)2Cl]+.0.5[C10H4O8]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X-粉末衍射、FT-IR对这2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2个配合物中,金属Cu的配位数都由前体中的6转变为5,由原来前体中的畸变的八面体结构转变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配合物(2)通过游离的均苯四甲酸配体之间的氢键作用和phen配体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3)则只是通过phen配体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邻氨基苯磺酸缩吡啶-2-甲醛席夫碱(Kbaba)和NaN3为配体,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中与Ni(AcO)2·4H2O反应,得到了一种双核配合物[Ni2(baba)2(N3)2(CH3OH)2](1)。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中心对称的,它是由一对μ1,1方式桥联的N-3键合两个镍离子而形成的双核配合物。每个镍离子六配位于一个baba-配体的吡啶氮原子、亚氨基氮原子、磺酸基氧原子、一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以及两个桥连N-3的氮原子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含氰基的米力农作为配体与叠氮化钠及氯化锌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得到了一个新颖结构的米力农四唑配合物[Zn(Mitz)_2(H_2O)]_n(1)(Mitz=米力农四唑=2-甲基-6-氧-1,6-二氢-(3,4’-双吡啶)-5-四唑),中心金属离子ZnⅡ与来自一个配体吡啶环上的氮原子和另外两个不同配体四唑环上的1,4位氮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形成一个轻微扭曲的的四面体结构,四个配体分别通过吡啶环和四唑环上的氮以金属锌为节点首尾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配体上四唑环上的1和4位上的氮在金属间桥联,形成了一个四十四元大环。每个配体分别通过四唑上的1和4位的氮原子及吡啶环上的氮原子形成一个三齿配体与三个Zn配位,三个配位原子方向各异,由此使得整个结构沿着空间各个方向延伸,形成了一个新颖的拓扑结构。通过热重分析还发现配合物1在450℃后才开始逐渐解体,这说明它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稀土金属离子YIII与氨基多羧酸类配体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形成的配合物的分子结构.配合物K2[YIII(dtpa)( H2O)]·7H2O 中YIII与来自同一个二乙三胺五乙酸的3个氮原子和5个羧基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位数为9,形成单帽四方反棱柱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由反应物CoCl_2·6H_2O、1H-吡唑-3-甲酸(H2L)和对苯二甲酸(H2TPA)在吡啶(py)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例新型四核钴(Ⅱ)配合物Co_4(L)_2(HL)_2(TPA)(py)_6(H_2O)_2(1),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热重、磁性等表征。配合物1结晶于P2_1/n空间群,结构分析表明溶剂分子吡啶参与了与金属钴(II)的配位,四核单元中钴(II)处于两种不同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1表现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其结构中钴离子间存在较弱的反铁磁交换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