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2’-二吡啶胺(Hdpa)和对氨基苯甲酸钠(PABA为4-氨基苯甲酸阴离子)为原料,和氯化钴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配合物[Co(Hdpa)2(PABA)]Cl(CH3OH),并通过扩散法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单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ESI)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为阴离子-阳离子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2,2'-二吡啶胺(Hdpa)和对硝基苯甲酸(PNBA)为原料,分别和氯化镍、氯化钴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镍、钴配合物[Ni(Hdpa)_2(PNBA)](H_2O)Cl(1)、[Co(Hdpa)_2(PNBA)(CH_3OH)](CH_3OH)Cl(2),并通过扩散法得到了两种配合物的晶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这两种配合物为异构的阳离子-阴离子型化合物。两个配合物均含有两个二吡啶胺配体、一个对硝基苯甲酸阴离子配体和一个抗衡阴离子Cl~-,但对硝基苯甲酸中羧基的配位方式却不同。配合物(1)的结构基元还含有一个游离的水分子,配合物(2)的结构中则含有两个甲醇分子,一分子参与配位而另一分子处于游离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2,2'-二吡啶胺(Hdpa)和对氨基苯甲酸钠(PABA为4-氨基苯甲酸阴离子)为原料,和氟化镍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镍配合物[Ni(PABA)(Hdpa)2]F(CH3OH)。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ESI),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配合物为阴离子-阳离子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为配体与M2+(M=Co,Ni,Cu)合成了几种新的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元素分析、IR、UV、TG-DTA和电导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BP)2.nH2O,配体中羰基氧和邻位羟基氧与中心离子配位构成平面正方形结构,三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为:Co(Ⅱ)>Ni(Ⅱ)>Cu(Ⅱ)。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采用3-吡啶-3-苯甲酸(3,3-HPBC)和过渡金属盐合成了3种新型配合物[M(3,3-PBC)2(H2O)2](M=Zn,Ni,Co)。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此外,研究了Zn(3,3-PBC)2(H2O)2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酰基吡唑啉酮配合物在分析化学、金属侵蚀、催化,生物,发光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了酰基吡唑啉酮钬(Ⅲ)、钕(Ⅲ)配合物的各种性质。利用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为母体设计合成出了1-苯基-3-甲基-4-己酰基吡唑啉酮-5(HL),再将HL与金属钬和钕的三价盐发生化合反应制备这两种金属的酰基吡唑啉酮配合物,并使用部分光学仪器对化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钬(Ⅲ)配合物在476cm-1处有O-Ho键生成、钕(Ⅲ)配合物在469cm-1处有O-Nd键生成;通过差热-热重分析测试可以看出这两种配合物的分解温度较高;通过荧光性能测试得到钬(Ⅲ)配合物,钕(Ⅲ)配合物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且发现它们的荧光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2,1,3-苯并[c]硒二唑金属配合物的固相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硒二唑金属配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以2,1,3-苯并[c]硒二唑(PS)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盐MCl2(M=Co,Ni,Cu,Zn和Cd)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配合物M(PS)Cl2(M=Co,Ni)和M(PS)2Cl2(M=Cu,Zn和Cd),通过X-射线衍射(XRD)、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FS)和电导率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体PS在液相和固相中均没有荧光,但是与CoCl2和CdCl2配位后形成的配合物有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8.
通过配位反应合成了三种荧光配合物:铕配合物[Eu(DBM)3phen],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AlQ3)和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ZnQ2),然后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在聚丙烯(PP)材料中分别掺杂这三种荧光配合物,制得三种PP/荧光配合物复合材料,以提高PP发光性能.对这三种复合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荧光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钐、2-氨基嘧啶和钼酸钠为原料,制备了两种新型稀土钐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二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Sm2(AP)(H2O)2Cl3(AP=2-氨基嘧啶),三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Sm3(AP)(MoO4)2(CH3OH)4Cl5。抗菌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 mm和15 mm,三元配合物分别为13 mm和13 mm,两种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对两种配合物诱导癌细胞凋亡能力做了初步研究,两种配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001~0.01 mg/mL之间,证明其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边占喜  范瑞清 《化学试剂》2002,24(5):260-263
用乙酰基二茂铁和乙二胺缩合制得2,7-二(二茂铁基)-3,6-二氮杂辛-2,6-二烯,经过还原制得2,7-二(二茂铁基)-3,6-二氮杂辛烷,以这两种化合物为配体分别和Co(Ⅱ)、Cu(Ⅱ)、Zn(Ⅱ)、Cd(Ⅱ)、Hg(Ⅱ)等金属氯化物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10个配合物,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的测定,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同时给出了配合物可能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2,2’-联吡啶(BIPY)和苯甲酸钠为共原料,和氯化钴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配合物[Co(BIPY)(C_6H_5COO)_2],并通过扩散法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分子结构中,钴配位中心分别与一个2,2’-联吡啶和两个苯甲酸配位。我们还对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2-羟基-2-二茂铁基丙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2-羟基-2-二茂铁基丙胺与Ni(Ⅱ)、Cu(Ⅱ)、Zn(Ⅱ)、Cd(Ⅱ)、Hg(Ⅱ)反应合成了5个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M(FcA)Cl2.nH2O(M=Ni,Cu,Zn,Hg,n分别为5,2,1,0;Cd为Cd(FcA)2Cl2.2H2O),FcA为2-羟基-2-二茂铁基丙胺。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1,3-二羧甲基苯并咪唑有机配体,并与氯化铕、氯化钐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表明,两个配合物结构均为两个金属中心被4个配体桥联形成Ln_2O_8型双核次级结构基元,通过(κ~1-κ~1-μ_2)-(κ~1)-μ_3配位模式与配体形成(4,4)拓扑的二维网络结构。同时测定了这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Eu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戴雪芹  贾春满  张岐 《精细化工》2011,28(3):260-264
合成了一种三齿配体N-(4-甲基苯)-N′-(2-(4-甲基苯氨基)乙基)乙烷-1,2-二胺,并制备了它的3种过渡金属配合物[ML(H2O)2Cl]Cl(M=CuⅡ,CoⅡ,NiⅡ),用元素分析、核磁、红外和摩尔电导等表征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Ni—L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配合物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配体采用三齿配位。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3种金属配合物可能以静电方式与DNA作用。Cu—L、Ni—L、Co—L3种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99×104、9.78×103、3.66×103。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种方法首次成功合成了3-(5’-甲基-4-异噁唑基)-4-氨基-5-巯基-(4H)-1,2,4-三氮唑,并以其为配体进一步合成了铜配合物。通过1H NMR、IR等对配体和铜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和铜配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种都有抑菌活性,而铜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比配体更强。  相似文献   

16.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出一种未见报道的新型席夫碱试剂(HL):1-苯基-3-甲基4-萘乙酰基-吡唑啉酮-5(PMNAP)缩2-氨基苯并噻唑及其4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由元素分析、化学方法、质谱和摩尔电导值推测出配合物的组成为ML·H2O[M=Cu2+、Pb2+、Ni2+、Zn2+],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做了初步的抑菌活性实验.表征结果显示:配体在测试条件下以酮式和烯醇式结构共存,配位时酮式可能转化为烯醇式结构按去质子的方式以1分子吡唑啉酮环羟基和1分子H2O上的两个0原子以及亚胺基和苯并噻唑环上的两个N原子与过渡金属中心离子成键,配合物的配位数为4;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比配体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β双酮试剂1-对甲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L)及其稀土Nd(Ⅲ)、Sm(Ⅲ)、Gd(Ⅲ)配合物。根据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结果推出配合物的组成为[ML3(HL)].H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配位结构与热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配体采取烯醇式羟基O及羰基O原子两种配位方式,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8。配合物摩尔电导值表明它们都是非电解质。配体的分解温度为209.6℃,配合物的分解温度升至225℃左右,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刘鸿  童义平  廖亚四  李创海 《化学试剂》2014,(10):897-900,915
以8-羟基喹啉为原料,通过Reimer-Tiemann反应得到8-羟基喹啉-7-醛,然后与邻氨基苯甲酸缩合得到标题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通过IR、UV、1HNMR、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确定配合物分子组成为Zn2.5L·2H2O和Al2(L·1.5H2O)·H2O。测定了两种配合物的荧光性,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max)分别为493、497 nm,通过荧光滴定光谱求得标题配合物与Zn2+和Al3+两种离子的结合常数logβ分别为10.391、8.518。  相似文献   

19.
由轻稀土硝酸盐和开链冠醚N,N′-二(α-氨基吡啶)-3,6-二氧杂辛二酰氨(BDD)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组成为Ln(NO3)3@BDD@(H2O)n(M=La~Eu,Pm除外,n=1,2)的六种固体配合物.以元素分析,IR,1H NMR,摩尔电导及TG-DTA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在配合物中以六齿方式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 -(苯基,二茂铁基)甲基- β-羟乙胺(FcY) ,并以该化合物为配体,合成了Cu(Ⅱ)、Zn(Ⅱ)、Cd(Ⅱ)、Hg(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M(FcY)Cl2 ·nH2 O(M =Cu,Zn ,Hg,n =2 ,0 ,0 ;Cd为Cd(FcY) 2 Cl2 ·H2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