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小寒 《抗癌》2005,(1):4-5
如何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着手来预防肿瘤的发生,这是最根本的防癌之道,这在肿瘤学上称为一级预防。但如今癌症的病因尚未最终阐明,已知与致癌相关的遗传、基因、性格等方面的内因有关,一时还难以解决。预防致癌物质侵入人体当然非常重要,但据目前所知,致癌物质实际上是无处不在,要绝对杜绝任何致癌物质侵入人体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癌性疼痛的中医治疗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滨疼痛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状,据有关资料统计51%以上的癌症患者伴有疼痛。多年来,祖国医学对痛证的治疗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一系列有效方法。认为癌痛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到某些因素(如六淫外邪、内伤七情、脏腑...  相似文献   

3.
香茯益血液治疗癌症的功效国涛癌瘤的发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系气虚血亏,统称内虚。气虚不仅是“营卫不通”,还应包括元气、宗气、五脏之气之虚弱。气为血帅,气虚则不能统血;气主照血,气虚则血失温煦,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血为气之母,血亏则血不纳气。气虚血...  相似文献   

4.
全方从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局部观与整体观,病因研究中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方面探讨了胃癌病因学研究中辩证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拓嘉怡  项永兵 《肿瘤》2023,(4):359-366
癌症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侵袭和转移且预后较差的疾病,但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能有助于控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其疾病负担。癌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来自于外部暴露的危险因素、机体自身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等。近年来,饮食和营养素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公众和流行病学家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癌症的流行现况和外部病因以及癌症营养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探讨了饮食营养对癌症预防的意义,以及目前研究面临的挑战,期望为癌症的饮食营养一级预防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癌之窗》2011,(3):79-79
2011年4月27日,《抗癌之窗》编辑部携手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联合举办大型科普讲座及义诊。此次讲座旨在为癌症患者们提供专业、实用的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知识,为广大患者及家属解疑答惑,主要内容包括中医防治肿瘤概况、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药防治、饮食防癌、中医心理调护、中医体质与肿瘤、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内、外两方面因素, 祖国医学理论中"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内径素问》评热论病篇)的见解,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病因提出了方向。 历代中医文献指出:癌瘤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有关, 认为凡人体被外邪所侵, 即能积久成病。  相似文献   

8.
一切事物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决定的。生物的一切表现型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1]。对于肿瘤发生这一生物学性状可以从T=G+E的模型进行讨论。T代表一切肿瘤;G代表肿瘤基因,它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E表示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环境综合因素,它的影响可导致机体细胞恶变,也可使恶变细胞恢复正常化,是肿瘤发生的外因。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因素──G一、肿瘤基因的整套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从机体可形成的肿瘤表现型来看: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所有的肿瘤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如细胞异型增生、侵润、转移及…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属于中医的"症瘕"、"积聚"范畴。我国古代医家对卵巢癌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记载甚多,如《诸病源候论·症瘕候》指出:"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腑相搏结所生也。"因此,本病内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外因饮食不节,寒温失调,以致气聚为瘕,血结为症。  相似文献   

10.
第1届国际生物疗法暨现代肿瘤治疗大会于1998年11月16日至22日在广州、香港召开。到会代表来自芬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150余人。大会收到论文共199篇,大会报告共49篇,如:细胞因子对肾癌的治疗和预防作用,y·干扰素治疗癌症,改进细胞因子生物治疗癌症的功效、方法和策略,用高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转移性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的外部和生物治疗等。论文内容涉及肿瘤病因、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第1届国际生物疗法暨现代肿瘤治疗大会简报@许沈华  相似文献   

11.
过去认为,对于癌症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才能通过消除病因或避免接触病因来实施预防。但这只限于少数职业性癌或肺癌等病因较明确的癌症,对于占相当比例的消化道癌、乳腺癌等,则由于病因不明,就很难得出肯定的预防方法。7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迅速进展,除了继续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及医源性致癌因素外,对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和宿主因素的了解和认识也日益深入。不少研究结果提示:饮食、营养因素在某些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即可能对癌症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而有的则起阻断或干预作用。从而为癌症的预防实施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Muir于1982年强调指出“应集中力量首先研究占三分之一男性和三分之二女性的消化道癌和生殖系统癌。”这类癌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已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癌症可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当前对癌症预防的概念正在  相似文献   

12.
 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和宿主的内在因素协同作用而发生。多年来,家族性遗传因素作为宿主的内在因素受到普遍重视,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评论也见增多,但有关胃癌家族性的报道很少见到。我院近年收治的304例胃癌中遇到三对兄弟胃癌,报告如下,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胃癌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凌 《抗癌之窗》2009,(4):60-60
古代文献中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饮食不节、起居失慎、感受外邪、先天因素和情志因素等方面。现代医家参合前人认识和临床经验,大多将肠癌病因病机归为饮食不节、忧思抑郁、久病感邪、素体亏虚。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肝、肾关系密切。外邪内侵,致肝脾失调、脾胃受伤,或脾肾亏虚,致水湿内停、瘀血内阻,聚于大肠,痰瘀交结,日久变生瘀毒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首先,癌症的发生,固然有内因作祟,但更多的(约80%以上)是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癌症与饮食习惯、食物构成、食物加工与烹调方法等饮食因素有关。例如,高脂肪膳食能使血液催乳素和雌激素浓度改变,使激素内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和诱发乳腺肿瘤的发生;再如长期大量进食含致癌物亚硝胺的鱼类可能导致鼻咽癌和胃癌等;而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暴饮暴食可能导致潜在的癌细胞向全身扩散。此外,还有约30%癌  相似文献   

15.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发扬中国肿瘤防治研究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肿瘤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肿瘤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逐步形成了我国肿瘤防治研究的特色——中西医结合,这一特色的结果已开始引起了国际肿瘤界的关注和瞩目。在病因发病学研究方面,中医认为不仅是外界环境的致癌因素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内因(先天禀赋不足、心理情志创伤、机  相似文献   

16.
田迪 《抗癌之窗》2011,(2):77-77
中医认为肿瘤属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失调、气血亏虚,在正虚的基础上,外邪人侵,痰、瘀、气、湿等病理因素日久博结,积滞而成。传统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是重在全身整体调理,阴阳平衡、辨证施治、扶正祛邪。近年来,我国抗癌治疗尤其重视研究中医、西医在抗癌治疗各自的特点,发挥了中医所长,使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真菌、古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组成,GM在机体内部和个体之间的组成因人而异,与饮食习惯、种族、宿主遗传、年龄和既往药物使用情况相关,并参与代谢、炎症、免疫和肿瘤等病理生理功能。GM作为肿瘤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及其对癌症支持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GM和癌症的关系复杂而密切,可作为生物标记物、诊断工具、治疗靶点,是癌症精准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不仅对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具有调节、诊断预测作用,也能在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起到生物标志物作用;提高GM的多样性,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能有效提高肿瘤的预后、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本文旨在对GM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免疫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以及饮食通过GM对肿瘤的影响进行总结,为GM的精准化调控和检测对未来肿瘤治疗、肿瘤预测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饮食与癌症     
在研究饮食营养与癌症的关系时,首先为人们所关注的是饮食总热量与饮食主要成分;脂类、蛋白质与糖类三大营养素与癌症病因、预防的关系。 一、总热量 动物实验表明饲料总热量对自发性与诱发性肿瘤有明显的影响。早在1940年Tann-enbaum对小鼠的实验中已发现不改变饲料  相似文献   

19.
腐鲜之味     
癌症目前已成为人类主要的疾病杀手之一。癌症叫人闻之色变,听之心惊,得之痛苦。如此可怕的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呢?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心理、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密切的联系;三分之一的肿瘤与日常饮食及营养有关,消化道肿瘤与饮食的关系更加密切;通过合理营养,调整饮食习惯可以预防30%~40%的肿瘤。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结直肠肿瘤占所有内脏肿瘤的近15%,占癌症死亡的12%。数十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对稳定,尽管积极致力于早期诊断和改善治疗,但死亡率仅略有下降。致力于减少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研究亦未获明确结果。在许多致癌嫌疑因素诸如吸烟、饮酒、放射以及饮食等中间,惟饮食因素有力支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但仍未明确与结肠癌病因有关的特殊饮食成分。因此,目前尚不能为一般人群举荐防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