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在严重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条件下释放到患者循环系统中的可溶性蛋白,其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PC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研究较少,其对SAP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仍存在争议。SAP是导致卒中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而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病率较高,通过观察PCT动态变化及PCT清除率可评估SAP患者的预后。PCT联合其他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可提高诊断S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90例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SAP分为SAP组(40例)与非SAP组(50例),对其发生S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AP组年龄、意识状态评分、卒中部位、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鼻饲治疗史、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与非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意识状态评分≤8分、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鼻饲治疗、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使用。结论:NICU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吸烟、意识水平低下、使用鼻饲治疗、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SAP组(90例)和非SAP组(100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患者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糖尿病、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和鼻饲与非SAP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组SAP患者中有73例(81.11%)痰培养或者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卒中是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卒中是第一位死亡原因。临床研究发现,多数卒中患者并非死于卒中本身,而是死于各种并发症。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发生率为6.7%~37.98%[1],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往认为误吸及吞咽困难是引起SAP的主要原因,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卒中后免疫抑制参与了SAP的发生。所以深入研究SAP的相关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资料.结果 SAP组与对照组相比,高龄(年龄≥60岁)、糖尿病病史、卒中性质、机械通气、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入院时意识障碍及肺部基础疾病等8个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吞咽障碍及意识障碍为SAP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吞咽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患者更易患SAP,应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对于SAP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SAP组相比,SAP组患者年龄较大、住院时间延长(P<0.01),NIHSS评分、NLR和空腹血糖较高(P均<0.01),既往并发心房颤动、入院时存在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比例较高(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NLR、NIHSS评分、吞咽障碍是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8(P<0.05),最佳临界值为3.962,敏感度为0.699,特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为临床疾病预防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相关性肺炎分为SAP组(n=106)与非SAP组(n=103),比较两组的年龄、卒中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A2DS2评分,探讨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护理临床路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非手术治疗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A2DS2评分量表筛查出SAP高危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和随访管理,干预组实施临床路径化的专项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SAP发生率、吞咽障碍情况、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并随访至出院后第30天,对比两组患者SAP的预后情况。结果 SAP发生率对照组为30. 4%,干预组为14. 5%,SAP预后情况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干预组有效率(95. 0%)优于对照组(71. 4%),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SAP专项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56例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卒中相关性肺炎与自身因素、吞咽障碍、卒中严重程度、免疫抑制、呼吸道侵入操作、药物因素有关。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减少SAP的感染率、死亡率、缩短疗程。结论: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SAP为多因素致病,G-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苏思宇  罗敏   《四川医学》2022,43(1):52-56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7例.根据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43例)和非SAP组(5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侧支循环评分(CS).分析CS与SAP之间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睡眠医学中心接受睡眠监测的3 152名患者。所有患者被分成4组,单纯鼾症组(n=1 335)、单纯支气管哮喘组(n=72)、单纯OSA组(n=1676)和哮喘合并OSA组(n=69),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哮喘合并OSA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单纯OSA组及单纯哮喘组(OR=13.389, 95%CI:7.930~22.607, P<0.01; OR=11.850, 95%CI: 7.116~19.733, P<0.01; OR=3.925,95%CI: 1.827~8.431, P<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腹围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OR=7.224, 95%CI: 3.989~13.083, P<0.01; OR=6.783, 95%CI: 3.811~12.073, P<0.01; OR=2.920, 95%CI: 1.240~6.878, P<0.01)。年龄≥55岁和腹围≥90 cm的患者中,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5.464, 95%CI: 2.997~9.959, P<0.01; OR=4.630, 95%CI: 2.667~8.026, P<0.01)。结论 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老年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 LMR)、白蛋白(albumin, ALB)及联合炎症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Ⅱ病区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基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炎症相关指标临界值,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估计预后因素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 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2个月(95%CI:3.568~10.699)。炎症相关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NLR=4.5(AUC=0.840,95% CI:0.732~0.948,P<0.001),PLR=138(AUC=0.671, 95% CI:0.517~0.826,P=0.038),LMR=4.0(AUC=0.873,95% CI:0.770~0.975,P<0.001),ALB=41.5(AUC=0.726, 95% CI:0.582~0.870, P=0.00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NLR≥4.5(HR=11.936, 95%CI:4.571~31.169, P<0.001)、PLR≥138(HR=2.246, 95%CI:1.045~4.828, P=0.038)、ALB<41.5 g/L(HR=3.214, 95%CI:1.463~7.060, P=0.004)为独立危险因素;LMR≥4(HR=0.336, 95%CI:0.165~0.687, P=0.003)为独立保护因素。联合炎症指标NLR_ALB、PLR_ALB、LMR_ALB为独立预后指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NLR、LMR、PLR、ALB可以作为晚期胰腺癌的预后指标,联合血液炎症相关指标有助于简便、迅速地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伴有和不伴有食管外(extra-esophageal,EE)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合并症、目前用药、焦虑、抑郁等方面的比较,探讨EE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门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鲜有研究关注二者合并的睡眠重叠综合征是否比单一疾病更为增加临床患病概率,本研究目的是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便携式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COP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OSA的诊断需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5次/h。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n=1 093)、单纯COPD组(n=62)、单纯OSA组(n=735)、重叠综合征组(n=4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OSA患者(OR=5.82, 95%CI:3.23~10.48, P<0.001和OR=4.35, 95%CI:2.41~7.88, P<0.001)。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69, 95%CI:1.13~6.52, P=0.026和OR=3.64, 95%CI:1.53~8.83, P=0.004)。年龄<58岁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8.45, 95%CI:1.46~65.90, P=0.018与OR=4.39, 95%CI:1.04~22.50, P=0.044);年龄≥58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能降低代谢异常的风险,甚至减少未来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非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结果 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脑梗死的总发生率为1.8%,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存活率约为77.8%。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 Ⅱ高(OR=1.585,95%CI:1.043~2.409)、双侧颈+椎动脉均有斑块(OR=14.513,95% CI:2.538~82.978)、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OR=112.518, 95% CI:8.967~1 411.907)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OR=20.800,95% CI:3.639~118.902)是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EuroSCORE Ⅱ高、ECMO辅助和术后新发房颤之外,颈动脉超声发现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斑块是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必要实施心脏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并对有风险的患者严格术中、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期间是否发生hs-cTnT>0.1 ng/ml分为hs-cTnT升高组和hs-cTnT非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确定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25例脓毒症患者,hs-cTnT升高组49例(21.8%),hs-cTnT非升高组176例(78.2%)。最大hs-cTnT对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有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95%CI)为0.767(0.699~0.835),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79.9%(P<0.001)。hs-cTnT升高组28 d内死亡率较hs-cTnT非升高组明显增高(53.1%比17.0%,χ2=26.595,P<0.001)。年龄≥75.5岁(OR=5.990,95%CI=2.143~16.742,P=0.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压力、社会支持对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至8月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非手术患者158例。压力评估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社会支持评估采用多维度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包括生理综合评分(PCS)和心理综合评分(MCS)]。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结果 性别(P<0.001)、婚姻(P=0.022)、年龄(P=0.022)、病感症状群(P=0.009)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PCS,性别(P=0.016)、经济(P=0.012)、病感症状群(P=0.038)影响非手术胃癌患者MCS;感知压力与PCS、MCS均呈负相关(P均<0.001)。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与PCS、MCS均呈正相关(P均<0.001)。非手术胃癌患者PCS与性别(OR=0.219,95%CI=0.091~0.525,P=0.001)、年龄(OR=0.969,95 CI=0.942~0.998,P=0.035)、病感症状群(OR=1.142,95%CI=1.013~1.287,P=0.030)、感知压力(OR=0.921,95%CI= 0.860~0.987,P=0.019)、家庭支持(OR=1.195,95%CI=1.064~1.343,P=0.003)相关;非手术胃癌患者MCS与性别(OR=0.169,95% CI=0.062~0.459,P<0.001)、感知压力(OR=0.910,95%CI= 0.844~0.981,P=0.013)、其他支持(OR=1.136,95%CI= 1.002~1.288,P=0.046)相关。结论 非手术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感知压力和社会支持相关,女性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在临床工作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 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胃肠道衰竭90例(44.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衰竭组患者预后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3~1.09,P<0.001)、入院主诉排气排便停止(OR=7.02,95%CI:2.08~23.66,P=0.002)、血白细胞水平升高(OR=1.09,95%CI:1.02~1.17,P=0.015)、血白蛋白水平降低(OR=0.93,95%CI:0.86~1.00,P=0.048)、血肌酐水平升高(OR=1.02,95%CI:1.01~1.04,P=0.001)是胃肠道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即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和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诊断胃肠道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和0.782。结论 胃肠道衰竭可显著增加AP患者的死亡风险。入院即刻APACHE 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胃肠道衰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有宫颈锥切术史的73名孕妇妊娠病历资料,以此为训练数据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宫颈锥切术后45名孕妇作为验证数据集,采用ROC曲线进行宫颈锥切术后孕妇早产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评估。结果: 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年龄(OR=1.20,95% CI:1.01~1.43,P < 0.05)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OR=0.06,95% CI:0.01~0.21,P < 0.01)是早产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Logit(P)=1.408-2.903×孕中期子宫颈长度+0.186×孕妇年龄。训练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93(95%CI:0.87~0.99),该模型预测早产的最佳阈值为-1.512,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1.7%、81.5%、0.732、68.8%、95.7%、84.5%;测试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94(95%CI:0.86~1.00),当最佳阈值为-0.099时,模型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9%、90.3%、0.832、81.3%、96.5%、91.1%。结论: 以宫颈锥切术后孕妇的年龄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建立的早产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早产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