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永辉 《安徽化工》2021,47(5):163-164,167
为了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物理化学"因课程丰富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独特优势.如何将"物理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的基础化学水平于"润物细无声"中得以提升,这是该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需要.阐述了"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从通过践行思考力铸就课程思政灵魂、感受原理背后故事升华课程思政形式以及挖掘"物理化学"思政元素系统课程思政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融合策略,最终实现蕴含课程思政理念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以期对教学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陈宁  刘树信  王萍萍  施璐 《广州化工》2022,50(4):177-179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建立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想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是落实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前提。本文探讨了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并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融合、考核机制建立等角度,探索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凝练了"薄膜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积极挖掘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薄膜材料与工艺的教学团队构建、思政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和产学研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了"薄膜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教学,力求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聚焦探索研究生生物化工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依托专业背景,实现研究生培养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提高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姚振华  胡茂从 《安徽化工》2021,47(4):172-174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型课程.讨论了"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并对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化工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亚辉  王芳  尹国杰  于海峰  王龙  张拦 《安徽化工》2021,47(6):208-210,213
结合"绿色化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对课程中蕴含思政元素全面的挖掘与梳理,对教学内容精心的组织和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了将育人元素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形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过对授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表明课程思政的融入良好地实现了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曹梅  刘婷  林佳丽  字富庭 《广州化工》2022,50(10):190-192+209
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是育才,更要育人。因此,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初步探索了“普通化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内容,挖掘了化学学科中的“隐形思政”。以化学相关的重大发明、化学领域的科学家、化学与环境、能源、生活等方面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化学家不畏艰苦的探索实践精神,使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将思政内容引入教学,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学生的德行。  相似文献   

8.
目前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有机结合,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功能已经成为共识。本文从挖掘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思政手段及思政融合案例等角度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到《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中,探索在课程教授、实验操作、岗位模拟中融入思政元素,争取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针对理工类专业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思政元素渗入不足问题,本文指出在材料物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加强对学生在人文、社科和思想方面的培养。在新形势要求下,通过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实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育人目标,构建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化学实验与生活"课程为例,制定了课程思政教育总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载体,认真凝练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堂过程和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从而将思政教育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相贯通,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将实验技能学习与思政教育构成良性互动,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热"与"冷"     
  相似文献   

12.
赵全生 《中国涂料》2005,20(8):13-14
对“涂料”与“油漆”词语内涵的历史演变,国家标准、辞典的注释进行解读和讨论,并提出对“涂料”、“油漆”、“漆”、“水性漆”及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定义。  相似文献   

13.
江宁 《粘接》2010,31(8):33-33
人类多少年的发展模式,让经济与环境成了一对“冤家”,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现在人类终于找到了能让“冤家”变“亲家”的模式,就是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李旭 《粘接》2011,(5):40-40
近日,笔者发现有些企业的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抓安全,坐等职工的电话,坐等基层的汇报,坐等上级安排的统一检查行动。除此之外,就乐于坐在办公室里,造计划,写规章,办一下安全宣传板报之类的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陶瓷艺术界,只要一提起阎夫立的名字,业内人士就会想起由他发明的名闻遐迩绿色环保高温低碳新瓷种"郑商瓷"。阎夫立教授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市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省管优秀专家、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作为我国陶瓷界的领军人物,新中国绿色环保艺术陶瓷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东方瓷魂"、荣获国家级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成为我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艺术中"气韵"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内涵.倘若说,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气"还停留在一种内在的审美阶段,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成分,那么,"韵"则是一种将其以某些程式套子加以外化的过程而达到艺术美,古人说"尽善尽美",此中受制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气"与由之派生的具有中国气派的"韵"就自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7.
张海 《中华手工》2004,(4):51-52
我国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品类繁多,其中许多优秀民间文化品种堪称国之瑰宝,在中国长期的农耕时代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发生过重大影响。以我所在的河南为例,河南民间文化蕴藏量极为丰富,除史诗之外,我国民间文学的所有类型都在这里存在。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形容的是陶瓷坯体最后经过柴窑"火"的烧炼后,成为了精美的瓷品.这是一道难过的"坎",这期间陶瓷坯和"马尾松柴"以及窑炉三者都发生化学与物理的变化,演绎出了用什么样的"柴",什么样的"窑",什么样的火温烧出什么样的"瓷"的神秘变化.  相似文献   

19.
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我国的消费品行业在二十世纪末摆脱了定量计划供应的困境,提出了"提高有效供给,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和谐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包涵了"精神的"和"物质的"两大领域,洗涤用品和化妆品与这两大领域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绿色纤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绿色纤维的特征 ,介绍了分别来自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人工合成的 3大类绿色纤维。其中 ,各种取自天然可再生原料的绿色棉纤维、Lyocell纤维、麻类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聚乳酸纤维 ,具有远大的战略意义 ;各种可回收的合成纤维 ,如涤纶、锦纶 ,具有紧迫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