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32例2007年7月~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64层CT表现。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9例,下段16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长度1.3~22.0cm,平均5.9cm。输尿管肿瘤的部位、范围、形念、周围情况以及肿瘤上方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均得以清晰显示。结论64层CT成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相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6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肾上腺肿块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各期CT值、造影剂绝对廓清率和相对廓清率)。结果:肾上腺腺瘤37例,嗜铬细胞瘤17例,转移性肿瘤10例。腺瘤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均低于嗜铬细胞瘤,以动脉期明显(P<0.01);腺瘤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CT值低于转移瘤,以延迟期明显(P<0.01);腺瘤造影剂廓清率大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嗜铬细胞瘤仅动脉期CT值大于转移瘤。结论:64层螺旋CT为肾上腺的显示和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提供了保证;而肾上腺肿瘤不同CT扫描时相和不同参数的特点为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检查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内镜活检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4层螺旋CTVC能显示结肠癌的大体分型,判断正确率为91.90%;MPR能直观反映癌肿处肠壁及肠周受侵状况,判断正确率达100%;Raysum在显示癌肿的长度上占优势,判断正确率达100%。术前T分期敏感度为100%,阳性诊断准确度为89.2%(33/37)。N分期敏感度为80%(24/30),阳性诊断准确度为70%(21/30)。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仿真内镜可以有效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并能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术前TNM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静脉开口大小、形状、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开口距离及肺静脉主干大小和形状随走行的变化。方法:分析103例影像资料的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测量肺静脉口及主干长短径、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口距离,计算肺静脉口指数。结果:标准4支肺静脉81例(78.6%),上肺静脉口径大于下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口径分别大于左上、下肺静脉(P<0.05);右侧肺静脉口指数大于左侧;男性肺静脉口较女性大(P<0.05);男女肺静脉口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支肺静脉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口距离不同,左右、上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肺静脉口支出现率以右下最高(74.7%),左上最低(3.2%)。肺静脉主干汇入左房时部分(55.6%)左下肺静脉口径逐渐减小,其它3支逐渐增粗,形状都是逐渐变扁。结论:肺静脉解剖变异较大,各支肺静脉大小、形状及口支出现率不同,部分左下肺静脉汇入左房时其口径逐渐变小,在评价其狭窄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马蹄肾供血动脉的观察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马蹄肾的CT资料,其中平扫17例,增强19例,利用后处理重组技术研究其供血动脉情况,并对其合并症进行诊断.结果:36例患者均为下极融合畸形,峡部位于第3~5腰椎水平,34例峡部为肾实质组织,2例峡部为纤维结缔组织.19例马蹄肾增强患者共发现86支供血肾动脉,平均每例患者4.53支,其中Ⅰb型6例,Ⅰc型2例,Ⅰe型1例,Ⅰf型10例,无Ⅰa、Ⅰd型病例.22例患者伴有8种不同的泌尿系统合并症,包括双肾多发结石和单侧肾结石各7例,肾与输尿管同时结石5例,单纯输尿管结石3例,肾脏不同程度积水9例,肾囊肿8例,继发肾盂输尿管炎症3例,单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肾脏动脉瘤2例,双肾萎缩1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马蹄肾的供血动脉及其合并症,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小儿冠状动脉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自问世以来,以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工具。大量的文献证实其在成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查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其在儿科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文献国内外甚少,笔者总结我院35例川崎病患儿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结果,以资对多层螺旋CT小儿冠状动脉扫描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的64层螺旋CT表现。方法:对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AAD患者12例,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12例中A型4例,B型8例。所有病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达4~11mm,增强后无强化,均未发现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撕裂内膜片,均无双腔显示。50.0%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58.3%伴有少量胸腔积液。结论:AAD的多层螺旋CT主要特点为无撕裂内膜片和双腔显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 增强扫描无强化。  相似文献   

8.
64层CT后处理在长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长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长骨恶性肿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后,做多层面重建(MPR)和容积成像(VR) 2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的改变、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VR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在增强的基础上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静脉和肿瘤血管。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长骨恶性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长骨恶性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7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根据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稳定性心绞痛两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斑块的数量、形态、CT值及延迟扫描后CT值的变化。比较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致病斑块和非致病斑块的CT值和增强前后CT值的变化。并分析斑块相应部位冠状动脉的重构指数。结果:两组斑块数量无统计学差异,急性冠脉综合症Ⅱ型斑块显著多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致病斑块中,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斑块的CT值显著低于稳定心绞痛患者斑块的CT值。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致病斑块的CT值显著低于非致病斑块的CT值。延迟增强扫描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致病斑块CT值的下降显著低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致病斑块。ACS组患者斑块部位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为58.1%,SA组患者斑块部位冠状动脉的正向重构率为24.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通过对斑块形态的识别和密度的测量以及延迟扫描的变化能够有效的鉴别斑块的稳定性,但其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胰周血管MSCTA检查中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40例患者分为300组和370组,分别注射300mgI/ml优维显90ml、370mgI/ml优维显70ml加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均为3ml/s。延迟时间为25s、50s、85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入口、腹腔干开口、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及门静脉的CT强化值。结果:370组腹主动脉各节段的CT强化均值均明显高于300组(P<0.05);两组门静脉强化均值差异很小(P>0.05)。结论:370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和碘受量少于300组,但动脉显示效果优于300组,而门静脉的显影相似。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泌尿系统病变的5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尿路三维重建。结果:52例中输尿管瘘1例,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癌5例,双肾盂2例,肾盂癌5例,膀胱癌2例,其他3例,正常22例。CT图像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可多方位动态观察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正常解剖形态及各种病理改变,并从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全面立体动态诊断泌尿系统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 方法 对530例接受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且无胸部疾病的患者CT图像上肺裂的起止点、肺裂发育的完整程度及额外裂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水平裂多起自斜裂的后1/4~1/3范围,止于第2~4前肋水平。双侧斜裂的起点多位于第4~6后肋水平,右侧斜裂的止点多位于横膈前1/4~1/3范围,左侧斜裂的止点大多较右侧偏前。530例中,172例(172/530,32.45%)肺裂发育正常,358例(358/530,67.55%)肺裂发育异常。肺裂发育异常共387处,其中水平裂异常217处(217/387,56.07%),右侧斜裂异常61处(61/387,15.76%),左侧斜裂异常109处(109/387,28.17%)。134例患者出现额外裂共136处。 结论 通过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较为准确地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64排螺旋CT是在体、生理状态下进行肺裂研究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胃镜确诊为胃癌的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后,行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癌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SCT在胃癌检出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52例,于术前1周内行MSCT检查.胃癌患者空腹于扫描前10~15 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 mg、口服温开水800~1 000 mL后行MSCT扫描,根据病理提供的病变部位调整扫描体位.利用轴位和重建图像观察癌肿在胃壁内外浸润改变(T分期)、周围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N分期)、周围脏器侵犯转移(M分期).结果: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152例,病灶检出率为94%,T分期准确率为74.5%,N分期准确率为63.7%,M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低张水充盈法MSCT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是有效判断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的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CTC)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168例疑诊结直肠病变者进行CT扫描,其中91例有手术病理、增强CT扫描等完整资料,将影像诊断TN分期结果 与手术病理TN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分期总准确率为92.31%(84/91),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57%(69/70)和85.00%(17/2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69/72)和94.44%(17/18).N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42%(75/91),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80%(36/41)和96.00%(48/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4%(36/38)和90.57%(48/53).结论 64排螺旋CTC对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一11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术后C’rA随访病例63例。图像重建后主要观察动脉瘤夹闭与否、有无残留、有无再发动脉瘤、瘤夹位置与数量、瘤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判断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的通畅情况,同时观察有无血管痉挛及部位、有无脑积水、有无梗死灶。结果:63例患者共68个动脉瘤,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瘤夹与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空间关系、瘤夹的个数、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通畅情况,脑室、脑实质及脑血管痉挛也显示清楚。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动脉瘤夹闭后颅内血管、脑室、脑实质的情况,提供的信息丰富全面,且操作简捷、价廉、风险低,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例的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脏富血供良性占位的CT及MR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肝脏富血供良性占位患者的资料,包括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4例(FNH组)、肝腺瘤(HCA)6例(HCA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7例(HAML组);对比观察各组CT及MR征象。结果 3组间中央瘢痕(有、无)、病灶内脂肪(有、无)、供血动脉(有、无)、引流静脉(有、无)及动脉期强化程度(是否明显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假包膜(有、无)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67)。结论 中央瘢痕、病灶内脂肪、动脉期明显强化、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作为FNH、HCA及HAML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方法 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吾尔族70例,回族7例,哈萨克族4例.计算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MB的检出率,并对两民族的左前降支(LAD)近段、中段、远段、第一对角支(D1)、第二对角支(D2)、钝缘支(OM)、左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动脉(RCA)MB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341例MB共439支血管走行在心肌内,其中汉族332支,维吾尔族92支,回族9支,哈萨克族6支;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包括LAD近段、中段、远段、D1、D2、OM、LCX、R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空间分辨力高,对MB的检出率高;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观察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患者的肾动脉64层MSCTA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并根据主肾动脉的数量对肾动脉解剖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肾动脉解剖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9.20%(98/250)和22.80%(114/500),其中肾动脉提前分支和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60%(48/500)和11.80%(59/500),性别、左右肾之间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侧和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32.80%(82/250)和6.40%(16/250),双侧肾动脉的解剖变异组合呈现多样性.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对于肾脏移植手术供肾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