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头颅CT片选择血肿最大层面,采用简易定位尺定位,再复查头颅CT定位。在单人病房床头备皮,消毒,利多卡因局麻,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在电钻带动下锥颅、置管、抽吸,血肿冲洗液反复等量冲洗,至冲洗液清净,最后注入血肿液化剂2~4ml,闭管2~4h后开放引流管,每日冲洗1~2次,直至血肿大部分清除后拔出穿刺针。结果 治疗脑出血46例,年龄42~82岁,出血量15~105ml,首次血肿清除率20%~60%,穿刺针引流时间2~7d,平均4d,注入血肿液化剂3~10次,平均5次,存活37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19.5%,存活37例中,3个月后ADL1级9例,ADL2级20例,ADL3级4例,ADL4级4例。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方法简便,基本原理是应用特种穿刺针,即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它是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穿颅进取血肿代替开颅手术,并将针保留在血肿内,然后用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成液体经针腔排出颅外,达到清除及治愈血肿的目的,此方法有专用器械及血肿清洗液化技术,患者病程缩短,恢复快,可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头颅CT证实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张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起病后8~72小时内可出现颅内血肿的扩张,导致致死性临床症状的恶化。及时头颅CT复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常规内科保守治疗不能降低死亡率,经皮钻颅血肿穿刺抽吸术疗效显著。结论:结合临床及头颅CT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肿扩张,经皮钻颅血肿穿刺抽吸术有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苏梅珍 《临床荟萃》2001,16(19):F003-F003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很小的先进方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气颅、穿刺针孔感染、穿刺道出血、呕吐、癫痫发作等 ,已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我院近 4年 13 0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中 ,发生并发症 4例 ,现将其处理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目的在于应用这项技术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13 0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患者 ,男 76例 ,女 5 4例 ,年龄 1~ 96岁。发生气颅 2例 ,穿刺点感染 1例 ,穿刺道出血 1例。2 并发症处理2 .1 气颅  2例均为男性患者。1例为脑室出血 ,分别在…  相似文献   

4.
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及其独特优点。方法对颅脑CT确诊的487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结果出院时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97例;Ⅱ级:部分恢复或独立生活204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113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32例,Ⅴ级:植物生存15例。死亡26例。结论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确切、快速、安全、简便、损伤小、费用低,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王美萍 《现代护理》1998,4(12):28-28
为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所致颅内血肿的治疗新方法,对9例经CT检查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CT片定位,锥颅抽吸血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出血。结果,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死亡1例,CT定位锥颅抽吸尿激酶注入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植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9例。常规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接受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预后效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预后效果较常规组优(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1周、2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9%(2/59)较常规组16.95%(10/59)低(P<0.05)。结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头颅CT片定位。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在电钻带动下锥颅、置管、抽吸、血肿冲洗,最后注入血肿液化剂,直至血肿大部分清除后拔出穿刺针。结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年龄为42~82岁,出血量15-85ml,存活29例,死亡率占19.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钻颅穿刺锥锥颅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使用快速钻颅穿刺锥,对24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锥颅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2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治愈,无复发,未出现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效果满意,其操作简单,风险低,花费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急性颅内血肿,传统脑血管造影和临床诊断对其出血精确定位较为困难。自开展CT以来,不仅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检查方法,而且还为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提供了必要条件.具有定位准确、安全、简便、创伤小等优点,是目前诊断和穿刺定位的一个重要手段。1095年2月我科与神经内科合作开展了这项技术,效果良好。现将我院近一年来8例锥颅穿刺抽吸的有关技术和CT随访结果分析如下。l一股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7岁,平均52岁,皆有高血压病史。8例均于血肿抽吸前后行CT扫描共20次。发病后24h内首次CT检直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CH)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老年H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7 d血肿清除率等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 d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术后6个月观察组GOS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17%,与对照组的3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CH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更有利于减小创伤,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医疗成本,改善预后,且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锥颅碎吸引流术对外伤性颅内血肿(TIH)、硬脑膜下血肿(CSDH)、高血压脑出血(HI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4例颅内血肿进行锥颅、碎吸术、负压吸引或抽吸,均行血肿腔导管置入,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每日1次,连续引流3日。结果TIH 147例,死亡17例,死亡率11.6%;CSDH 62例,无1例死亡,复发5例,复发率8.05%;HIH 105例,死亡48例,死亡率45,7%。生活质量(ADL):完全自理139例(44、3%),部分自理93例(29.6%)。结论 锥颅碎吸引流治疗颅内血肿损伤小、操作简便,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根本措施在于促进血肿尽快吸收或清除,控制脑水肿减轻或逆转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促进血肿迅速溶解吸收的有效药物,基本上属于对症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以及立体定位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先后开展了锥颅血肿抽吸术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先进技术。我院从2003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例,其创伤小,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常规开颅手术加微刨颅内血肿穿刺治疗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优点,适应症及禁忌症.方法 应用常规开颅手术及YL-1型穿刺针微创穿刺抽吸,术后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射引流清除多发性颅内血肿.结果 6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66%),不良15例(22%),死亡8例(12%).结论 应用常规开颅加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多发性颅内血肿创伤小,血肿清除完全,疗效好,后遗症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邢安 《临床医学》2009,29(5):45-46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颅内血肿的应用,并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经验体会。方法利用CT片定位穿刺点。局麻下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冲洗液化清除颅内血肿,并引流1~7 d。结果首次血肿清除率〉50%28例;拔管前清除率〉70%或基本清除12例;神志清楚,好转出院26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适应证范围广,快速安全,创伤小,不易感染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目前治疗颅内血肿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与钻孔引流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钻孔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尿激酶联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血肿消除时间、颅内积气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死亡,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50.00%,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尿激酶联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的效果良好,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气颅发生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治疗组51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首次血肿清除率29.4%~84.7%,平均40.4%,经过1~8次冲洗、液化、引流,术后1周查CT,血肿清除率90%左右,术后1月内死亡7例,死亡率13.8%,治疗组死亡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好,适宜推广和应用。手术时机宜选择发病6h后尽旱进行。在应用过程中,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颅肉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利弊,尽可能定位准确,防治颅内再出血及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钻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高血压脑溢血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在外伤性及其它自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上也被逐步推广,但其穿刺引流装置各医院不尽相同。本院应用自制血肿穿刺引流装置,经74例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效果的临床观察,认为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组织创伤小,使用安全,携带便利,效果良好,适用于各类颅内血肿的治疗。一、材料及制作取直径2.5mm,长10cm脑穿刺针一付,管外径4mm,内径3mm,长10cm,硅胶套管一根,(见图1)。要求硅胶套管头部圆钝,并在距头部1cm距离内打三…  相似文献   

18.
应用YL-1型颅脑穿刺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颅内血肿患者均应用CT下或CT片定位穿刺点 ,在局麻下接受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冲洗清除颅内血肿 ,平均引流时间 3d ,每例应用尿激酶 8~ 12万U。结果 :治疗46例颅内血肿 ,治愈 43例 ,死亡 2例 ,放弃治疗 1例 ,硬膜外血肿清除率达 10 0 % ,高血压脑出血清除率达 80 %以上。 2例特急性巨大硬膜外血肿穿刺后见有活动性出血中转开颅手术。结论 :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 ,具有快速、安全、创伤小、无需全麻及输血、疗效确切 ,技术易掌握、术后护理方便等优点 ,但对特急性巨大颅内血肿、尤其是合并有广泛脑挫裂伤或脑疝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最好在具有神经外科条件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头颅CT选择血肿最大层面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结果本组60例一次穿刺成功,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发生脑损伤、张力性气颅、颅内血肿、颅内感染、低颅压症状。3例存有少量硬膜下积液,无明显临床症状,3个月后复查头颅CT,积液消失;6个月复查头颅CT,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节省医疗成本、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近20余年,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微创穿刺和抽吸设备的研发促进了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4种主流微创手术术式(硬通道锥颅穿刺血肿清除术、定向软通道血肿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显微手术)的代表性穿刺和抽吸器械。血肿清除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实现微创化、可视化、智能化、个体化。目前上市的器械已基本满足微创化和可视化的需求,将来需要更多的器械革新以实现智能化和个体化的需求,最终实现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的治疗同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