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乳酸菌胆酸盐耐受性及降胆固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离自内蒙古传统稀奶油的四株乳酸菌的胆酸盐耐受性和降胆固醇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牛磺胆酸钠的耐受性与对照菌株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屎肠球菌KLDS6.0330的耐受性最强;粪肠球菌KLDS6.0335呈现胆酸盐促进其生长的现象。菌株间胆固醇去除能力不同,在恒定pH5.5条件下去除能力更强(P<0.05);其中KLDS6.0330在不恒定pH和恒定pH5.5条件下分别达到58.47%和61.92%。四株供试菌株均具有共沉淀作用、吸收作用和降解作用。其中,干酪乳杆菌KLDS1.0344以共沉淀作用为主,KLDS6.0330以吸收作用和降解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益生菌在干酪中应用的降胆固醇活性,以菌株胆固醇降解率、胆盐水解酶活力及模拟胃肠道耐受性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具有降胆固醇活性的益生菌,并添加到低脂干酪(脂肪含量为1.0%)中,灌胃小鼠35 d,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动脉硬化指数(AI)及肝脏、粪便中TC、TG含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 1.0320降胆固醇特性优于其他菌株,胆固醇降解率达到63.72%,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存活率为82.21%,胆盐水解酶活力为0.71 U/mL。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灌胃添加植物乳杆菌KLDS 1.0320干酪小鼠的TC、TG、LDL-C及AI分别下降21.23%、19.30%、31.73%和35.05%,肝脏中TC、TG显著降低,粪便中TC、TG显著升高(p<0.05)。实验获得了1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KLDS 1.0320,以干酪为载体在动物体内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说明其具有应用于干酪发挥降胆固醇活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FeCl3/抗坏血酸/H2O2羟自由基氧化体系模拟猪肌球蛋白氧化,研究不同H2O2浓度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活性巯基、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及与4?种典型醛类风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2O2浓度对蛋白质构象有显著影响,随着H2O2浓度逐渐增加,活性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当H2O2浓度在0~5?mmol/L之间时,巯基总量、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当H2O2浓度在5~10?mmol/L之间时,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上升(P<0.05),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减弱(P<0.05);当H2O2浓度在10~20?mmol/L之间时,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肌球蛋白与醛类化合物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或)疏水相互作用越强,蛋白质对醛类化合物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初步探讨乳酸菌的黏附机制,对15株乳酸菌的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以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筛选出高黏附性乳酸菌菌株。采用化学试剂和酶处理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细胞壁表面成分,再经过cFDA-SE荧光标记后,测定其对Caco-2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分析影响黏附的主要黏附素。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KLDS 1.0901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最高,为12.73%;不同乳酸菌之间的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存在差异;经高碘酸钠、苯酚、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尤其是氯化锂和热处理,能显著降低KLDS 1.0901的黏附性(p<0.05)。表明KLDS 1.0901对Caco-2细胞的黏附可能是以表层蛋白为主的多种黏附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测定了植物乳杆菌KLDS 1.0386对模拟胃肠液的耐受力,并通过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评价该菌株对小鼠体内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模拟胃液肠液,菌落计数法检测胃液肠液耐受性,并以健康C57BL/6雄性小鼠为对象,设置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普伐他汀对照组,分别以生理盐水、KLDS 1.0386悬浊液和普伐他汀连续灌胃4周,检测小鼠肝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粪便胆汁酸和胆固醇水平。结果:在p H为3的模拟胃液环境中,该菌株3 h存活率可达92.62%,在模拟肠液环境中,3 h存活率为83.91%,说明植物乳杆菌KLDS 1.0386能通过胃进入肠道并保持活性。植物乳杆菌KLDS 1.0386菌株可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p0.05),增加粪便胆汁酸和胆固醇的排出(p0.05)。结论:该菌可以用做降胆固醇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传统自然发酵的酵素饮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胆固醇菌株,该菌株具有较好的胆盐耐受性和耐酸能力。在pH3的酸性环境下,耐酸率为71.53%,该菌株能够长时间耐受胆盐环境,培养16h的胆盐耐受率为42.09%。以二甲苯为吸附剂,疏水率为35.91%,有较好的黏附特性;益生元不仅能够促进菌株生长,而且可显著提高降胆固醇能力。4种益生元中乳果糖促进生物量增加幅度最大,培养至16 h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乳果糖对菌株产酸性能影响最显著,pH值可降至3.56,胆固醇去除率达41.10%。该菌株对菊粉的利用率低,说明菌株对不同益生元具有选择性代谢。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0940。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体内降脂能力以及开发功能性乳酸菌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芒果源高降胆固醇乳酸菌去除胆固醇的机制,为以后应用于果汁发酵生产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果汁饮品提供优良的菌种。方法:对降胆固醇能力强的15个菌株进行体外耐受性及其降胆固醇吸附作用的研究,采用气-质联用色谱对体外耐受性好,降胆固醇能力高的菌株MPL1进行细胞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12个菌株可耐受p H 1.0的极酸性环境,15个菌株在质量浓度0.3 g/100 m L的各种胆盐介质中生长良好;7个菌株在人工肠液中培养4 h后,存活率均在97%以上。菌株MPL1、MPL2、MPL5、MPL8和MPL16的生长菌体对胆固醇的去除量比休眠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多。菌株MPL1在胆固醇存在或没有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其细胞脂肪酸组成含量发生了变化,说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被菌株同化到细胞膜中。结论:15个高胆固醇降解乳酸菌中,有7个菌株可以体外高度耐酸、耐胆盐,能顺利通过胃部进入肠道环境并在肠道里良好生长。菌株MPL1通过同化和吸附胆固醇来去除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传统酵素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菌株,并进行鉴定和降脂作用分析。方法:采用MRS、M17和PDA培养基筛选菌株,测定菌株胆盐耐受性、耐酸性、疏水性、自凝聚力、胆盐水解酶活性及降胆固醇能力,分析筛选菌株的降脂作用。结果:分离出51株菌,其中S-8、M-7、M-16菌的降胆固醇性能较好,胆固醇降低率分别为25.43%,37.06%,47.41%,胆盐耐受率分别为42.09%,65.64%,22.80%;S-8菌在二甲苯中疏水率高(35.91%),M-7菌在氯仿中的疏水率高(45.22%),这2株菌均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自凝聚力,静置24 h后,自凝聚力均在80%以上。测定S-8、M-7、M-16菌的降脂酶活力,发现降脂酶主要源于胞内酶,胞内酶的比活力是胞外酶的近7倍。结论:筛选获得3株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和人葡萄球菌。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微生物对脂代谢的影响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株降胆固醇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益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筛选出一株体外降胆固醇能力强的植物乳杆菌KLDS1.0386,该菌分离自中国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测定了其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KLDS1.0386的降胆固醇能力达到55.71%;在p H3.0的酸性环境中培养3 h的存活率为84.62%;在0.3%的胆盐环境中培养3 h的存活率为83.65%,并且该菌的黏附能力也很强,黏附率达到16.65%,说明植物乳杆菌KLDS1.0386能通过胃进入肠道并保持活性,而且能在肠道很好的定植,所以,该菌可以用做降胆固醇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大肠杆菌(E.coli)抗氧化基因(ahp C/F、kat E/G、oxyR ahp C/F、sod A/B)对细菌内源过氧化氢(H2O2)调控中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以E.coli抗氧化基因突变株及其野生型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荧光法检测内源H2O2浓度变化,组织化学法对细胞内H2O2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光密度法分析菌株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体JI367、JI370和AS240生长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升高,整个生长周期内H2O2浓度降低,而LC74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整个生长周期中内源H2O2浓度升高;组织化学染色法表明各菌株内源H2O2有显著差异(p<0.05),LC74内源H2O2累积量最多;JI367、JI370和AS240生长迟缓,LC74对数期后期生长速度较野生型快。结果说明,当H2O2浓度累积到高于大约5.4μmol/L时促进E.coli生长,不同的抗氧化基因之间受调控子蛋白OxyR调控存在补偿性表达作用,抗氧化酶Ahp C/F在降解内源H2O2方面起主要作用。本实验为细菌内源H2O2的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具有良好去除铅离子能力的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KLDS1.0207为研究对象,以铅离子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铅离子去除率的主要几个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pH值、菌种添加量、初始铅离子质量浓度,并采用响应面对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为6、菌种添加量4.2 g/L、初始铅离子质量浓度9.6 mg/L时,铅离子去除率最高为95.17%。同时验证了该模型拟合良好,理论值与实际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2.
优化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电极检测的工作条件,研究样品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比较电极法与过氧化氢试纸条法和淀粉-碘化钾法的检出率及误判率,验证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的电极检测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0~10mg/L和10~80mg/L范围内电极法的检出率为分别为100%和93.33%,误判率为7.14%和7.89%。试纸条法和淀粉-碘化钾法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83.33%,误判率分别为100%和20%。与过氧化氢试纸条法和淀粉-碘化钾法相比,电极法能够对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进行定量检测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有利于实现生鲜牛乳中过氧化氢的快速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莉  窦燕峰  郭会灿  张聪莎  时玮 《现代食品科技》2011,(9):1160-1162,1165
过氧化氢作为廉价有效的防腐剂、漂白剂普遍被一些食品生产企业超量或非法使用,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超标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传统的过氧化氢检测方法复杂且耗时较长,为满足现场快速、准确检测过氧化氢残留的需求,本研究利用酶促反应原理,将含有1g/L的四甲基联苯胺(TMB)和10 μ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混合溶液...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胶束法室温条件下制备团聚状的AuPd合金纳米粒子,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团聚结构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结构和组成。用制备的AuPd纳米粒子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玻碳电极,制备无电子媒介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HRP/AuPd/GCE。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表征了HRP/AuPd/GCE对H2O2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稳定性,在H2O2浓度为1×10-7mol/L~5×10-3mol/L范围内检测电流与H2O2浓度有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5 01,检出限为7.6×10-7mol/L。  相似文献   

15.
检测牛奶中过氧化氢的电化学酶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一种基于聚硫堇的丝网印刷电化学酶传感器,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检测。将硫堇电聚合在丝网印刷碳电极上,用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包埋辣根过氧化酶并固定于聚硫堇电极表面,制成新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结果显示:在牛奶标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后,该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在3×10-5~1.5×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4),最低检出限为1.675×10-5mol/L。该传感器应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检测与国标碘量法基本一致,其加样回收率范围为85.6%~89.4%。该酶传感器灵敏快速(15min)、制作方便、样品处理简单,有望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Hurnmers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波振荡后得到氧化石墨烯并用水合肼进行还原,制得还原石墨烯,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层间距由原料石墨的0.33 nm增加到0.86 nm,结构上出现了含氧基团,还原后的石墨烯某些含氧基团消失。制备了基于石墨烯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电极的过氧化氢传感器,该传感器以石墨烯(GR)作为酶的载体,壳聚糖(CS)为粘结剂,硫堇(Th)作为电子传递材料,玻碳电极(GC)为基体,结果显示,石墨烯和硫堇在修饰电极中有协同作用的效果,基于GR-Th-HRP-CS/GC修饰电极的过氧化氢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催化电流与H2O2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10-5~1.1×10-3 mol/L,检测限为9.53×10-7 mol/L,表观米氏常数 为6.55×10-5 mol/L,该传感器具有优越的过氧化氢检测性能,可用于过氧化氢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以聚多巴胺为“胶联剂”将羧基碳纳米管和被透析的氧化石墨烯通过氨基、羧基等基团键合形成3 维分层多孔结构的混合气凝胶,并以混合气凝胶为基底原位负载银纳米粒子,建立一种有效检测食品中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方法。最佳条件为pH 7.4、工作偏压-0.4 V、电极修饰液体积5 μL,以AgNPs-MAs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电流是裸玻碳电极的24.5 倍。采用计时电流法快速、灵敏检测过氧化氢,其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0.32c+1.66(相关系数0.999 3),检出限0.02 μmol/L(信噪比3)。此外,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实现重复利用。该传感器应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测定,回收率为98.1%~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58%~2.28%,有望应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的快速、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研究烟碱、双氧水这两种效应物对红酵母发酵累积番茄红素的影响,发现其加入的量和加入的时间对累积量影响显著。结果表明,在红酵母发酵至36h 时,同时加入2.5mL/L 烟碱和1.6mL/L 双氧水(含30% 的过氧化氢),可使番茄红素得到大量的积累,达到86.88mg/L,是不加烟碱和双氧水时番茄红素产量4.10mg/L 的21.2 倍。  相似文献   

19.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 3.5)介质中,H2O2可以与Fe(Ⅱ)快速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H2O2对Fe(Ⅱ)-双吡啶(2,2’-bipyridine,BPY)显色体系有明显的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中微量H2O2的新方法。试验考察了pH、缓冲溶液用量、显色剂用量、振荡时间和显色时间对H2O2测定的影响。在选定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4~0.02 mmol/L(R2=0.9988),方法的检出限为2 mg/kg。该法用于实际食物样品凤爪中H2O2含量的测定,其RSD均小于5%(n=6),在0.0103,0.0206和0.0309 mg/L三个质量浓度水平下其加标回收率在96.8%~99.1%之间。该法能满足食品中微量H2O2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氢增氧引发对烟草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引发方法,使用过氧化氢为增氧剂,研究了过氧化氢结合GA3引发红花大金元和云烟97种子的效果。利用不同浓度的H2O2结合50 mg/L GA3引发烟草种子,结果表明,含有增氧剂的引发液引发效果更好,显著提高了种子活力。含有较高浓度增氧剂的引发液(GA3+25~100 mM H2O2)引发的烟草种子,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平均发芽时间显著缩短。GA3+50 mM H2O2引发液引发效果最好,种子活力最高。利用过氧化氢为增氧剂进行引发,可以大大简化引发装置,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