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学习成绩,脾虚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海马组织的损伤以手术组最为明显。说明此模型为理想的MI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进行方法学改进,以此模型对健脑益智冲剂进行药效学观察。方法: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栓子造模,观察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P〈0.05),中药健脑益冲剂和喜得镇(Hy-dergine)药物干预后,上述发迹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此模型是进行多发梗塞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筛造新药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
多发梗塞性痴呆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逐渐发展的,有一定的可逆性,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呆滞或有欣快感、精神恍惚、抑郁、或人格改变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厉秀云  贾杰 《四川中医》2007,25(5):46-47
目的:观察疏肝化浊法治疗肝郁痰浊型梗塞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梗塞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复聪饮治疗,对照组52例用尼莫地平、脑复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化浊法治疗肝郁痰浊型梗塞性痴呆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提高智力,延缓痴呆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发梗塞性痴呆,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逐渐发展的,有一定的可逆性,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呆滞或有欣快感,精神恍惚,抑郁,或性格改变等症状。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之“文痴”“善忘”“郁证”等范畴,与老年性痴呆所具有的进行性精神衰退痴呆,大脑萎缩和变性有着很大的不同。近四年来,我们收治多发梗塞性痴军患者功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0~69岁者10例,70~79岁者6例,80岁以上者2例;病程,在一个月内者4例,1~6个月者10例,6个月以上者4例;住院天数30~150天不等,平均70天。全部病例均有中风先兆或脑中风病史。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6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0例。震颤麻痹1例。  相似文献   

7.
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加以改进,并探讨针刺对其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MID模型,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HE染色分析海马CA1和CA3区的病理变化,并分析针刺的作用。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区受损明显,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针刺干预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结论经改进后的MID大鼠模型是进行血管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疗效评价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刘健  樊小农  李平 《中医研究》2006,19(3):11-14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向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的方法建立大鼠MI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非穴组和假手术组;针刺组取人中、内关、风池穴,非穴组取双侧肋下两固定非穴点,每日针刺1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与针刺组和非穴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捉抓。连续针刺2 w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左侧大脑。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bcl-2和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cl-2和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针刺后,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增加,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针刺可促进MID模型大鼠海马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从而保护脑组织,且这种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涤痰化瘀汤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仁旭  余霞 《四川中医》1993,11(3):24-25
多发梗塞性痴呆是老年人除Alzheimer氏病之外另一类器质性痴呆,约占各种器质性痴呆的15~20%,临床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记忆力障碍、计算力障碍以及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幻觉与妄想等精神障碍。目前西药尚无特殊治疗。近年来我们以涤痰清心、苏灵化痰法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14例,获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在目前尚无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而针灸对本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导师韩景献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从调理三焦论治,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可明显改善学习记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管腔狭窄和硬化导致的脑血流量(CBF)降低是痴呆的一个指征,其降低的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所以有学者以为CBF可作为评价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3].本研究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以调理三焦法作针刺,观测MID大鼠血浆及不同脑区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以及针刺的作用机制.因ET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造成血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参与脑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文华 《山西中医》2007,23(3):25-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西药治疗并加服中药制剂还聪汤;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连用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清多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是由多发性的,大的或小的多次发作的脑梗塞所致的脑组织累积损害所产生的智能障碍综合征.笔者自1995年11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MID 4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3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多梗塞性痴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15.
健脑益智冲剂对多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梅建勋  张云岭 《天津中医》1998,15(6):269-271
  相似文献   

16.
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是由多次发作的脑梗塞引起的脑组织累积性损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尤以记忆障碍为主。同时还伴有情绪和人格的改变以及整个机体的衰老。并且以有高血压、卒中史、猝然起病、阶梯性恶化以及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可逆性为特征。属于中医的文痴、善忘、语言颠倒、痴呆、郁症等范畴。各地学者对该病的证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益智活血汤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53例,同时设脑复康治疗47例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4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方法:通过向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的方法建立大鼠MI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非穴组和假手术组.针刺组取人中、内关、风池穴,非穴组取双侧胁下两固定非穴点,每日针刺1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与针刺组和非穴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捉抓.连续针刺2周后断头处死,取左侧大脑.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皮层、海马、纹状体和丘脑区的细胞凋亡现象及HSP70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模型组各脑区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针刺组各脑区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针刺组各脑区HSP70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可抑制MID模型大鼠脑细胞凋亡并且诱导MID模型大鼠HSP70的表达,并且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针药结合治疗48 例, 单纯药物治疗32例多发梗塞性痴呆, 总结出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发病时间在半年内者疗效优于半年以上者, 提示针药结合、及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中医分型与治疗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黄志雄(200070)关键词:梗塞性痴呆,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ulti-infacrtdementia)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其病理变化有纤维素样坏死、脂肪透明变性和微动脉粥样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