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对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本院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58例,根据腰臀比(WHR)分为两组:腹型肥胖组(男性WHR≥0.85或女性WHR≥0.8)62例和非腹型肥胖组(男性WHR〈0.85或女性WHR〈0.8)96例;ELISA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与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的比值(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以BNP100pg/mL为切点评估心脏功能时的诊断敏感性;将血浆BNP测定值进行对数转换后,与BMI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腹型肥胖纽中血浆BNP水平(306.88±225.46pg/mL)明显低于非腹型肥胖组[(548.31±353.22)pg/mL,P〈0.051;以BNP100pg/mL为切点,对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敏感性腹型肥胖组(83.3%)低于非腹型肥胖组(93.1%),对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敏感性腹型肥胖组(90.0%)低于非腹型肥胖组(97.4%),但降低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BNP与BMI之间存在负相关(r=-0.276,P〈0.05)。【结论】腹型肥胖会影响血浆BNP水平,BMI与血浆BNP呈负相关,对腹型肥胖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价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6,(9):1744-1746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慢性心衰急性发作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变化(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NT‐pro BNP 为(2788.0±688.4) pg/mL ,治疗后为(1980.5±440.3)pg/mL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NT‐pro BNP 为(2801.1±655.3)pg/mL ,治疗后为(1644.2±420.7)pg/mL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NT‐pro BNP 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NT‐pro BNP 水平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NT‐pro BN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清 NT‐pro BNP 水平,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容量负荷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87例,测定血浆BNP水平,根据BNP水平从低到高将患者分为4组,随访3个月,观察BNP水平变化与MHD患者容量负荷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基础血浆BNP水平最低的组1,3个月后患者透析后体质量较前无明显变化[(70.12±13.60)kg比(70.01±13.5)kg,P=0.772],BNP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74.4(43.0~110.9)ng/ml比66.7(23.6~125.4)ng/ml,P=0.184]。基础血浆BNP水平较高的的组2、组3、组4,3个月后患者透析后体质量、BNP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组2患者透析后体质量较前明显下降[(65.01±14.05)kg比(65.49±14.42)kg,P=0.003],BNP水平显著降低[161.1(73.5±280.8)ng/ml比180.5(129.0±275.9)ng/ml,P=0.039]。组3患者透析后体质量明显下降[(65.23±9.26)kg比(66.19±9.05)kg,P=0.000],BNP显著降低[220.0(124.8~311.0)ng/ml比371.3(276.8±427.3)ng/ml,P=0.000]。组4患者透析后体质量明显下降[(70.32±14.90)kg比(73.11±15.90)kg,P=0.000],BNP显著降低[641.0(232.0±3521.0)ng/ml比2276.5(679.8±3789.0)ng/ml,P=0.000]。MHD患者基础血浆BNP水平越高,3月后透析后体质量下降越明显,基础血浆BNP水平与透析后体质量下降呈正相关(R=0.763,P〈0.001)。随诊3个月中,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变化、透析后体质重变化、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MHD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相关(月=0.740,R=0.507)。血浆BNP水平评估MHD患者透析后体质量变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P〈0.001),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76ng/ml。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MHD患者容量负荷增加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是否心源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53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并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浓度与LVEF及E/A值呈明显负相关,且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764±275 pg/mL vs.113±59 pg/mL,P<0.01)。结论低水平的BNP临界浓度(<100 pg/mL)有助于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岘察慢性肾功能不仝病人血液透析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BNP)的变化及对合并心力哀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液透折前,透析后即刻,3、6、24h的血浆BNP水平。并测定32例键康人作为对照。结果5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液透析前mL浆BNP水平为(284±369)pg/ml,透析后即刻(371±425)pg/ml,3h(265±308)pg/ml,6h(204±242)pg/ml,24h(230±288)pg/ml(P〈0.001)。健康者BNP为(37±37)pg/ml,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及心超异常者血透前BNP为(595±438)pg/ml,无心功能不全症状及心超正常者BNP为(98±110)pg/ml(P〈0.001)。BNP诊断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在血透后6h最大,为0.929。以BNP99pg/ml为界值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心功能不全敏感性为0.905,特异性为0.686,以225pg/ml为界值敏感性0.667,特异性为0.97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病人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在血液透析后有-先增高后下降再增高的过程。慢性肾功能不仝病人血浆BNP有助于心功能不全检出,在血透后6h采血测定诊断价值最大。BNP低于99pg/ml有助于排除心功能不全,高于225pg/ml有助于确立心功能不全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评估行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负荷的状况;并比较PD、HD患者心脏负荷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通过测定平均动脉压(MAP)、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心胸比(CTR)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MAP、BNP、超声心动图、CTR改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D组MAP、BNP、超声心动图、CTR改变轻于HD组(P〈0.05)。结论ESRD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心脏负荷过重,PD患者心脏超负荷状态较HD患者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NP)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门急诊就诊及住院的DHF患者49例和健康体检者22例,采用IRMA法测定患者血浆脑钠素(BNP)的浓度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功能的多项指标。结果DHF组与对照组血清BNP水平分别为(635.97±388.94)pg/ml、(76.33±12.8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VS、LVPW、E、A及E/A等左室舒张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VEF的各亚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VEF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是监测心衰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监测对中重度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6例中重度 HF 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指导琥珀酸美托洛尔的使用,观察组通过监测血浆 NT‐pro BNP 水平进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琥珀酸美托洛尔用药时间,平均剂量,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和患者心力衰竭复发率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 NT‐pro BNP 水平监测的情况下首次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时间为住院治疗的(5.63±1.92) d 早于对照组的(7.52±2.51)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341,P =0.032<0.05);观察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的平均剂量为(45.23±10.28)mg/d高于对照组的(33.56±12.56)mg/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456,P =0.024<0.05)。观察组HF 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LVEF 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 LVE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提高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通过监测中重度 HF 患者血浆 NT‐pro BNP 水平可及时、足量的指导琥珀酸美托洛尔的临床使用,有利于中重度 HF 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健  张力  汪萍  张广慧  王连升 《检验医学》2011,26(6):372-374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将胸痛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95例)和冠心病组[256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组(111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45例)]。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记录患者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基线BNP水平。冠心病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不同病例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间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与未发生患者间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BNP水平为(137.95±21.58)pg/m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89.05±9.18)pg/mL](P〈0.01),且患者BNP水平[(177.83±22.16)pg/mL]亦高于SA患者[(121.17±19.98)pg/mL](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BNP水平〉二支病变组〉一支病变组(P〈0.05)。按BNP水平把冠心病患者分为三分位[低、中、高分位BNP水平分别为112.05±9.52、147.56±17.12、(180.03±22.57)pg/mL],低分位患者Gensini积分为29.10±4.54,中分位患者为37.76±6.91,高分位患者为58.46±3.71,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共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9例,其中非心源性死亡3例、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12例、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GI)9例、心源性死亡5例)。不良心血管事件阳性患者BNP水平[(205.12±14.73)pg/mL]明显高于阴性患者[(108.27±11.96)pg/mL](P〈0.01)。结论BNP可应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不同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常规植入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不同起搏模式分为心房起搏组[AAI(R)组] 12例和双腔起搏组[DDD(R)组] 1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血浆BNP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113.8±31.3) pg/mLvs (95.7±53.2) pg/mL,(92.8±87.2) pg/mL vs (70.1 74.6±69.3) pg/mL;均P〉0.05];6个月时AAI(R)组血浆BNP水平与3个月时[(84.8±73.7)pg/mL vs (113.8±31.3 )pg/mL]比较无升高,而DDD(R)组血浆BNP水平较3个月时进一步升高[(98.8±61.7)pg/mL vs (92.8±87.2 )pg/mL],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心房起搏AAI(R)和双腔起搏DDD(R)两种工作模式血浆BNP水平虽无明显改变,但长期双腔起搏模式下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能有导致血浆BNP水平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提高腹透操作者规范洗手依从性对降低腹膜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1月-2013.12月某三级医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对其居家腹透操作者进行六部洗手法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培训前对本中心50例腹透操作者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10cfu/cm2 30例,菌落数<10cfu/cm2 7例,菌落数=0 cfu/cm2 13例;培训后再次行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10cfu/cm2 5例,菌落数<10cfu/cm2 6例,菌落数=0cfu/cm2 3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本中心50例腹透患者发生腹膜炎13例,占26%;培训后发生腹膜炎5例,占10%,两组比较腹膜炎发生率下降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对腹透操作者进行规范化培训六步洗手法,能明显减少手部细菌菌落数,有效提高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腹膜炎发生诱因,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申玉兰  张启华  刘海鹏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1910-1911,19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的结构、功能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30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脏彩超测量其左心室的结构、功能,心电图测量Q-Td、计算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液透析组的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PwTH),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Q-Td、Q-Tcd均大于对照组;射血分数(EF)及E/A值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液透析组的LVEDd、IVST、PWTH、LVMI与Q-Tcd显著正相关。血液透析组的EF与QTcd显著负相关。两组的E/A与Q-Tcd无显著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Q-Td异常与左心室结构、功能的改变有关,左心室肥厚是导致QT-d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测量QTcd可间接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心室状况。  相似文献   

13.
刘峻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66-2167,2170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细菌谱及药敏结果,探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359例血透置管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6.68%,留置时间、患糖尿病为感染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导管感染最常见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存在较高感染率,缩短留置时间、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原菌监测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乐观水平及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乐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52例(A组),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54例(B组)及健康对照79例(C组),测量患者透析前后乐观水平.[结果]A组的乐观分值为3.87±1.03,B组为3.91±1.07,均明显低于C组(4.29±1.10),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自费患者乐观评分低于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开始透析3个月以内及24个月以后,A组患者的乐观评分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透析4~12个月,A组的乐观评分为3.38±0.92,明显低于B组4.24±0.93(P=0.028),但透析13~24个月,A组的乐观评分增至4.33±0.82,高于B组3.14±0.9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3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规律透析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障碍,HD患者与PD患者在不同透析时间段的乐观水平有差别,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透析前基线尿酸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尿酸 三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三组UA(umol/L):M1(<387),M2(387-519),M3(≥519)。计算UA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比(HR)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u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HR=1.04,95%CI:1.00-1.08)。M3较M1的全因死亡率较高,HR为2.04(95%CI:1.01-4.12),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长腹透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透析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分为三组,分别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组和正常心功能组,分析维持性透析合并DHF、SHF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50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368.%(184/500)出现D H F ,160.%(80/500)出现S H F;D H F组、S H F组高血压、糖尿病、高龄(≥70岁)的几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组,其中D H F组高血压发生率为304.3%(56/184)显著高于SHF组13.75%(11/80),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SHF 组、DHF 组年龄、收缩压、B 型尿钠肽(BNP)、血尿酸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且DHF组收缩压高于SHF组,BNP、血尿酸显著低于SHF组( 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高收缩压对DHF的影响更显著,高BNP、高血尿酸对SHF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维持性透析合并DHF与SHF患者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心力衰竭类型确定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行阿法骨化醇胶囊(阿法迪三)冲击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 CAPD合并重度 SHPT患者37例。随机分为阿法迪三冲击联合 HP治疗组(A组,19例)和阿法迪三冲击治疗组(B组,18例)。两组药物起始剂量均为每次2~4μg,2次/周。A组同时血灌治疗,1次/周,共治疗3周。随访6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临床症状及心脏瓣膜钙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PTH达标率、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独冲击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随访6个月, A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率低于B组(73.6% vs 83.3%,P<0.05)。iPTH 达标率 A组高于 B组(94.7% vs 77.8%,P<0.05)。③A组治疗耐受性良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B组中3例因高钙高磷血症中断阿法迪三治疗。【结论】合并重度 SHPT的CAPD患者,阿法迪三冲击联合 HP治疗较之单纯阿法迪三冲击具有更好的疗效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低频振荡振幅算法(ALFF)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28例ESRD患者(ESRD组)和2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rs-fMRI。对所有受试者均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并采集ESRD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水平。以统计参数图(SPM 8)及REST 1.4软件分析2组受试者fMRI数据,得到平均ALFF图,获得组间ALFF值差异脑区,并提取其平均ALFF值。对ALEF值与MoCA评分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ESRD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与对照组比较,ESRD组双侧额中回、双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上回、双侧楔前叶、双侧额下回、双侧尾状核、双侧扣带回、左侧枕中回和双侧颞中回平均ALFF值减低(P均<0.001,FDR校正),未见平均ALFF值增高脑区。ESRD患者左侧额中回(r=0.68,P<0.001,FDR校正)及左侧颞中回(r=0.59,P<0.001,FDR校正)平均ALFF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ESRD组各差异脑区平均ALFF值与血肌酐、尿素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ESRD患者存在整体认知障碍,且与左侧额中回及颞中回自发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可为观察ESRD患者在维持性透析过程中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影像学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中心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的相关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本腹透中心进行C A P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退出的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62例入选本研究,退出腹膜透析(PD )92例。退出患者中死亡71例(77.17%)、转血液透析14例(15.22%)、肾移植7例(7.61%)。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共占36例(50.70%);感染18例(23.38%);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16.88%),其它4例(5.63%):恶性肿瘤2例,不明原因2例。死亡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较成活组明显升高(P <0.05),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 <0.05),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 P <0.01)。低白蛋白血症为患者预后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退出的首要原因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蒋娟  张浩  丁四清  曹薇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27-2129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C A PD )患者自我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院50例新农合CAPD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自我管理情况调查。[结果]50例新农合C A PD患者自我管理在六个大项,十三个分项的平均得分值显示患者在透析操作,服药,水盐控制三方面得分较高,各项得分良好率均在30%~40%;在透析知识,饮食摄入,心理健康等三项得分偏低,各项得分良好率均低于20%。[结论]新农合C A PD患者自我管理情况普遍较差,医护人员应对其加强透析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严格遵守饮食原则,改善心理自我管理,帮助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